2018年,山東省沂源縣指導各鎮(街道)在試點的基礎上,扎實開展了農村集體承包合同清理規范工作。截至2019年底,全縣各鎮(街道)農村集體承包合同清理規范工作已接近尾聲。其中,628個村已開始收繳拖欠承包費,占總村數99.21%;其中602個村已完成拖欠承包費收繳,占總村數的96%。已完成清收的村共收繳承包費1.25億元,村均清收22萬元。520個村已完成合同規范完善,占總村數的83%。
清理規范的范圍
清理規范的范圍原則上是除家庭承包方式合同之外,村集體與自然人或法人及其他組織訂立的正在履行、到期未續簽和未完全履行義務的各類承包合同或者租賃合同,以及已形成事實應簽未簽的合同。主要包括:集體機動地、園地(包括老果園、桑園、茶園、菜園、花卉園等)承包合同;“四荒”地、養殖水面、林地等未發包到戶的資源性資產承包合同;集體建設用地、房屋、機械設備等租賃方面的合同;集體建設工程項目施工合同;集體對外投資參股、持股合同;集體統一經營項目(包括舊村改造、物業經營等項目),自有資金理財項目;其他應當清理規范的承包合同或租賃合同等。
工作措施
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工作流程。一是縣級成立了農村集體承包合同清理規范工作專項工作組,全面負責清理規范工作的日常統籌協調和督導指導工作。各鎮(街道)也成立了工作專班,具體組織實施清理規范工作,各村作為清理規范工作直接責任主體,均成立了由老黨員、老干部、老會計組成的清理規范工作組,全力推進清理規范工作。二是制定印發了《關于做好農村集體承包合同清理規范工作的實施意見》《農村集體承包合同清理規范工作指導手冊》,明確工作原則、范圍、關鍵環節、工作重點以及法律法規政策依據,為村開展清理規范工作提供基本遵循和操作指南。三是制定農村集體承包合同清理規范“十一步”工作流程,實行分步推進、檢查、驗收,確保了每個工作步驟落到實處。
加強業務培訓指導。采取縣農經人員包鎮(街道)、鎮農經人員包村工作指導機制,定期深入鎮(街道)、村進行業務指導。實行“周五例會”制度,定期召開各鎮(街道)農經站長會議,以會代訓的方式,調度各鎮(街道)本周工作進展情況和存在的問題,統一講解相關業務,探討交流相關問題的解決辦法,統一合同清理規范工作流程、工作標準、問題處理建議,通過解決問題的形式來進行針對性指導,保證了工作效果。
嚴格程序,規范操作。工作中,重點圍繞摸底核查、清理清收、規范完善三個關鍵環節,要求鎮(街道)、村嚴格按照“十一步”的工作程序(成立機構—調查摸底—審核審查—核實簽字—摸底和賬目公示—制定征收、分配、清理規范方案—方案公示—組織征收—結果公示—完善臺賬公示—加強臺賬管理)扎實推進。強化“三核三公示”(摸底核查核實、收繳核查核實、清理核查核實,摸底賬目公示、收繳開支分配公示、規范臺賬公示),做到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步驟都要公開公示,公示的方案、內容、相關表格要真實清楚,讓群眾看得“明白”。
強化工作督導調度。制定印發了《全縣農村集體承包合同清理規范工作督導指導方案》,成立了3個督導指導組,分片包鎮辦,定期到各鎮、村進行督導指導,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實行每周一調度、半月一通報、一月一排名制度,每周五調度各鎮(街道)工作進展情況,匯總排名作為十個新突破考核打分的依據。根據工作調度、督導匯總情況,每半月形成工作通報,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和相關領導,并發至各鎮、街道,推動工作落實。
(作者單位:山東省沂源縣農業農村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