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民宿經濟”成為了受到市場追捧的熱詞,發展民宿不僅能夠帶動鄉村旅游發展,還能帶動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民收入提高,民宿經濟已然成為了鄉村振興發展的新引擎。正如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充分發揮鄉村資源、生態和文化優勢,發展適應城鄉居民需要的休閑旅游、餐飲民宿、文化體驗、健康養生、養老服務等產業。”通過發展民宿經濟,村集體經濟組織、各種類型的農業經營主體可以利用自有資產資源和人力資源優勢,依托特色風貌、自然人文資源,為滿足城市居民對田園生活的憧憬,提供具有地域特色的自然、文化、民俗觀光、生產、生活多維度多方式的體驗。實踐證明,發展民宿經濟是促進農村農民持續較快增收的可行方法。
抓住民宿經濟發展的機遇
近年來,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實施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治理、鄉村風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數字鄉村建設、閑置宅基地與住宅盤活利用、鄉賢回歸、康養基地等系列政策已經為本地發展民宿經濟提供了政策保障和人文、自然環境優勢,一方面可以針對城市人口老齡化、養老問題突出的情況,探索開展民宿經濟承接養老、康養產業;一方面可以發掘本地的傳統技藝,以家庭民宿、農場為基礎開展各式各樣的農耕、民俗、傳統文化活動,依托村莊特色整村統一規劃,建立家庭農場+合作社+發達地區旅行社+客運公司跨行業鏈條聯合經營模式。2019年,衢江區67家民宿按價位區分為300元以下的25家,300-400元10家,400-800元17家,800元以上的15家,其中有2家經浙江省民宿等級評定管理委員會評定為銀宿,多數民宿集中在中低價位,有待于從三星級(銀宿)向四星級(金宿)、五星級(白金宿)提升,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把握民宿經濟定位
什么是民宿。根據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發布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LB/T 065-2019)定義,旅游民宿是指利用當地民居等相關閑置資源,經營用客房不超過4層、建筑面積不超過800平方米,主人參與接待,為游客提供體驗當地自然、文化、與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設施。為吸引顧客,創造或提供各種特定體驗,體驗項目均以特定農作業或地方生活技術及資源為主題,如:農業體驗、林業體驗、牧業體驗、漁業體驗、工藝體驗、自然體驗、民俗體驗、運動體驗等個性化體驗。
認清民宿本質。民宿與酒店最大的區別在于“民”,而非在于“宿”。酒店所提供的產品及管理都是標準化,但民宿卻能帶給客人“家”的感覺。民宿主人是一個民宿的靈魂,不同主人的閱歷、品味、興趣,決定了這個民宿會選在什么樣的地方會選擇什么樣的裝飾服務會選擇什么樣的食物。民宿與農家樂相比,最大的區別在于“宿”,而非單純的“飲食”。二者相互聯系,有專家認為民宿是農家樂的升級版,發展民宿產業可以在現有的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村經濟合作社中引導部分符合條件的經營主體發展民宿經濟。
發揮民宿經濟作用。發展民宿經濟,對于鄉村經濟具有撬動作用。從英國、日本等地的民宿發展歷程中可以看出,民宿本身就是為緩解旅游用房資源的匱乏、當地百姓增收貼補家用一步步發展而來。隨著我國城鎮化率不斷提高,農村閑置房產越來越多,發展民宿經濟對于提高閑置資源的使用效率、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通過眾多民宿主人的經營,不僅能夠讓農民增收,還能促進鄉村經濟建設為鄉村振興助力,另一方面民宿經濟的蓬勃發展也能促進美麗鄉村建設,成為一張美麗鄉村的金名片。
進一步發展衢江民宿經濟的思考
加大政策引導力度,做好基礎設施建設。在民宿經濟發展的初步階段,需要政府發掘本地特有的旅游資源、文化底蘊,做好地方文化、民俗傳統、歷史沿革等旅游宣傳,吸引游客。政府應當制定民宿產業發展的長遠規劃,讓政策在一定的期限內具有穩定性,增強民宿經營主體的信心。政府要做好服務工作,明確民宿產業發展過程中的服務單位,讓工商、稅務、消防、衛生等部門為民宿產業的健康發展制定配套政策,在跟進的過程中針對新問題、新情況及時匯報、即時糾偏。與此同時,做好配套基礎設施的建設,以便讓更多的群眾參與進來,發揮出群眾的主動性、創造性,真正實現“民宿”有“民”,讓民宿產業成為情感飽滿、個性鮮明的特色產業。
發揮行業協會的自我管理與規范作用。鑒于衢江區民宿產業還處于成長期,應當及時建立衢江區民宿業協會,明確行業規范,約束行業行為,形成民宿產業的自我管理能力。行業協會及時公開民宿等級評定流程、星級規范與評前指導,組織、引導當地民宿積極參與等級評定。通過典型帶動,鼓勵在外本地人積極回鄉創業。主管部門應當協助衢江區民宿業行業協會開展活動,以區、鄉鎮為單位進行宣傳,形成合力,幫助衢江區民宿業健康、有序、快速成長。在行業協會建立后,應當定期舉辦行業交流活動,可咨詢、培訓、交流經驗,發展過程中共性存在的問題可及時與政府主管部門進行溝通、解決。
結合衢江生態人文優勢,培育個性化體驗項目。民宿需要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應當結合衢江本地的生態、人文特色,讓衢江民宿有與眾不同的旅行體驗、情感慰藉。如峽川鎮大橋七號民宿體現了古鎮風情、依河帶水的秀麗河景,且二百多年的古橋橫跨河兩岸,韻味十足。又如舉村鄉的民宿依山而建幽靜古雅,可呼吸清新的空氣,感受山峰的秀麗等等,不一而足。在培育過程中,需要著重于個性化的培育,從而促使每一家民宿都具有獨特的韻味,防止出現辦成農家樂的連鎖模式,使民宿失去特色。
多渠道擴展民宿業的融資渠道,促進形成區塊規模發展。對于民宿經營者在民宿開辦初期出現的資金周轉困難問題,應當給予一定的財政扶持。同時民宿經營者應當量力而行,在自身的承受范圍內進行裝修裝飾,對照等級規范開展經營活動。由于民宿的自身特點,每家民宿能提供的經營用客房均不是很多,對于接待團隊游客以及單位組織的療休養存在一定的限制,對此只有在形成區塊規模后,在行業協會的協調下,才能互通有無,調劑余缺。
(作者單位: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農業農村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