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破爛爛的村大會堂變成了古樸懷舊、韻味十足的民國劇院;雜草叢生的村口樹林變成了影視明星來來往往、劇組爭搶的熱門拍攝點;綠樹遮掩的不起眼山岙,赫然隱藏著一座規模宏大的石頭山寨……浙江省永康市西溪鎮寺口村從幾年前默默無聞的山區村到如今全國知名的影視“網紅村”,從一個經濟薄弱村到集體經濟年收入200多萬元、集體存款2000多萬元的富裕村,寺口村的“影視+旅游”協調發展之路充滿著傳奇色彩。
利用生態優勢,大膽探索影視產業。過去,寺口村村集體沒有收入來源,集體經濟薄弱。如何擺脫這種困境,是駐村第一書記陳德寶和村黨支部書記董良彪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他們覺得,寺口村是浙江省綠化示范村、金華市森林村莊,村口有百畝古樟樹林,東溪水穿林而過,林內有大小樟樹三千多棵,其中百年以上古樟樹100多棵,極為罕見。寺口村距橫店影視城直線距離15公里,沿高速公路通行只需15分鐘。是不是可以利用這些優勢,和人造景點為主的橫店影視城合作,開發原生態的影視基地?2015年12月,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兩人去橫店影管中心“推銷”寺口村。對方到村后眼睛一亮,當即拍板達成合作,當月就簽訂了合作協議:聯合開發影視基地,橫店派劇組,寺口出場地,并且第二天就安排了劇組前來取景拍攝。隨后,各類劇組預約不斷,寺口影視基地當月就為村里掙來“第一桶金”30萬元。
通過近五年的探索和實踐,結合村內實際,寺口影視基地累計開發了24個室內外拍攝點,除古樟樹林、山峰、峽谷、河流等原生態自然景觀外,還利用村內廢舊廠房等閑置房屋、場地資源,改建成了特色“民國街”、懷舊風格文化禮堂等,與橫店影視城形成優勢互補,差異化發展,為村集體創造了一年200多萬元的直接收益。以寺口村和寺口影視基地為基礎發展起來的西溪影視基地,于2016年成功申報創建了國家3A級旅游景區。
借力影視文旅,帶動村民共同富裕。影視產業的快速發展,迅速帶動了特色旅游產業。西溪影視基地的獨特風光通過影視作品和明星效應,在全國各地廣為傳播,昔日默默無聞的山村徹底火了,“到西溪影視基地賞美景、嘗美食、看拍戲、探劇組、訪明星、當演員”成為一種新的休閑旅游時尚,每年吸引了20多萬名游客。寺口村堅定實施西溪鎮黨委制定的“影視+旅游”發展戰略,定期在西溪影視基地舉辦各類文化節會活動,以文會友、以文引客、以文傳名,先后舉辦了“西溪影視基地LOGO發布會”“影視西溪元宵喜樂會”“西溪傳統小吃美食節”“西溪影視旅游文化節”等各類大型活動,最高日游客量超過5萬人次。
熱火的文化旅游和日益增多的游客把無數商機送到了寺口村村民家門口。在村“兩委”鼓勵支持下,村民利用自家空閑房屋開辦了一批提供餐飲、住宿、零售等服務的“農家樂”;村民們積極挖掘當地傳統小吃,在舉辦美食節時,巧手村婦可“日進斗金”;昔日滯銷的柏巖蜜梨、棠溪西瓜成了游客搶購的香餑餑,帶動果農增收超千萬元。寺口村帶動西山村鄉賢回鄉創業,開發了投資4000多萬元的西山景區;帶動金園村開發了影視旅游民宿村,接待劇組和游客,集體年增收超百萬元。
推進農房改造,完善影視旅游配套。寺口村看準時機,確定了爭創“浙江省影視旅游第一村”的目標。2018年3月,以“改善人居環境,完善旅游配套”為目標的全村農房改造工程正式啟動。先后投入百萬資金,邀請浙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進行整村規劃,中國美院風景設計研究院編制全村景觀設計,繪制了“一街二場三中心,四縱四橫主干道”的宏偉藍圖:計劃五年內建成一條影視旅游商業街、一個5000平方米文化廣場、一個20000平方米生態停車場以及文化中心、商業中心、游客中心,拆建312戶農戶老房,新建163幢新房。
在“零拆遷補助、零租房補貼”的前提下,通過村干部的共同努力,兩年時間平穩拆除老房556間,盤活建設用地3.5萬平方米,安置新房128幢,實現村集體增收2500多萬元。寺口村因此成為永康市農房改造的“樣板村”。今年投資4000多萬元的寺口影視旅游商業街和投資1500萬元的文化中心將開工建設,預計項目全部建成后,村集體固定資產將近億元,集體經濟年收入達到千萬元。
(作者單位:浙江省永康市農業農村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