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鄉村治理創新典型做法,并推介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鎮,發布第三批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農業農村部總畜牧師、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司長張天佐,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毛德智,北京市懷柔區副區長于家明,重慶市渝北區副區長顏其勇出席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打造典型案例“金字招牌”,嚴格把握示范村鎮創建標準
2019年以來,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每年推介一批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三年來推介三批共92個案例。張天佐介紹,開展案例推介意在樹立一批典型、總結工作規律。通過打造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的“金字招牌”,營造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并在總結案例的過程中不斷地提煉、總結具有普遍推廣價值的方法,為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形成符合本地實際的鄉村治理方法、模式提供有益的借鑒。
張天佐介紹,本次推介的第三批鄉村治理典型案例在選擇的時候著重考慮了是否可復制可推廣,具有實用性、創新性、可操作性。38個案例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一是重慶市渝北區、湖南省漣源市等10個案例,介紹他們運用清單制創新鄉村治理方式、減輕村級組織負擔、規范小微權力的做法。二是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浙江省武義縣等10個案例,介紹他們通過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完善現代鄉村治理體制的做法。三是廣東省蕉嶺縣、甘肅省高臺縣等10個案例,介紹他們通過探索自治、法治、德治融合路徑,健全鄉村治理體系的做法。四是北京市懷柔區、遼寧省新賓縣等8個案例,介紹他們通過保障民生服務、強化治理支撐、提升治理能力的做法。
2019年,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會同中宣部、民政部、司法部共同開展了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鎮“百鄉千村”創建,99個鄉鎮、998個村創建成第一批示范村鎮,示范村鎮在各地成為鄉村治理工作的榜樣,為推動全國鄉村治理工作發揮了很好的引領帶動作用。本次發布會發布了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鎮,包括北京市門頭溝區清水鎮等100個鄉鎮、北京市朝陽區黑莊戶鄉小魯店村等994個村。
毛德智介紹,示范村鎮創建始終牢牢把握三個堅持:一是堅持部門聯合創建。第一批示范村鎮由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中宣部、民政部、司法部五部門聯合創建,第二批創建又增加了國家鄉村振興局。二是堅持嚴格創建標準。結合鄉村治理工作任務和治理成效,確定綜合性的創建標準。其中,示范鄉鎮創建明確了鄉村治理工作機制健全、基層管理服務便捷高效、農村公共事務監督有效、鄉村社會治理成效明顯等4條標準,示范村創建明確了村黨組織領導有力、村民自治依法規范、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文化道德形成新風、鄉村發展充滿活力、農村社會安定有序等6條標準。三是堅持程序規范。各地堅持優中選優,層層推介遴選治理水平高、效果好的村鎮。為了保證公平,創建過程中省級上報之前進行公示,農業農村部等部門對各地推介的示范村鎮反復審核和評審,最后再行公示,保證了示范村鎮的公信力。
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切實解決治理難題
近年來,一些地方為解決基層組織負擔重、村級權力運行不規范、為民服務不到位等問題,將清單制引入了鄉村治理,探索出了村級小微權力清單、承擔事項清單、公共服務清單等一些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農業農村部在總結各地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發布了鄉村治理典型方式工作指南。張天佐介紹,工作指南通過深入分析鄉村治理中運用積分制、清單制,以及整治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典型做法的內在規律、關鍵環節,提煉形成在鄉村治理中“運用積分制一張圖”“運用清單制一張圖”以及“農村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不良風氣整治一張圖”,供各地借鑒使用。
張天佐以清單制“一張圖”為例介紹,清單制“一張圖”列舉了依法梳理清單、編制運行流程、加強監督檢查等三個關鍵環節。通過權力要有清單、運行規則以及在陽光下接受監督這三個核心步驟,解決了村級權力運行不規范、小微權力腐敗這樣一些老大難問題。這些問題解決后,方便了群眾辦事,密切了干群關系,維護了農民權益。“工作中我們感到,方法制度的創新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是解決一些問題的治本之策。”張天佐說,“用圖形化、可視化的方式,將相對模糊籠統的一些治理理念和要求,轉化成目標清晰明確、運行有章可循、監督評價科學合理的工作規則,大家好理解、易學習、便推廣。”
做實做細“繡花工夫”,積極推動鄉風文明建設
當前一些農村地區高價彩禮、婚喪大操大辦、厚葬薄養等陳規陋習盛行,廣大農民群眾反映強烈。2019年,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民政部、司法部等6個部門在全國選擇了115個縣(市、區)開展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范,鄉風文明建設、對農村不良風氣的治理是其中的一項重要試點任務。
毛德智介紹,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發揮牽頭協調作用,牽頭制定工作計劃,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推動農村移風易俗和鄉風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重點做了三項工作,一是著力發揮村民自治作用,指導各地在基本實現村規民約全覆蓋的基礎上,針對突出問題提出抵制和約束性內容。二是加強道德宣傳教育,選樹村級文明鄉風建設典型案例,引導農民群眾樹立文明觀念。三是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如農業農村部舉辦的縣鄉長說唱移風易俗活動,形式新穎,受到群眾熱烈歡迎。
各地在中央有關部門的指導下,也把整治不良風氣、推動移風易俗作為工作重點。張天佐介紹,通過幾年的試點探索,各地都探索出了一批行之有效的、非常管用的方法。核心要把握幾項要點:一是必須在地方黨委政府的領導下進行專項治理;二是要依靠村民自治的方式和力量實現治理;三是要堅持農村黨員干部帶頭;四是在全社會營造良好氛圍;五是要依法依規出臺一些激勵性和約束性措施。
“一些不良風氣、陳規陋習的產生有著復雜的成因,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一定要做實做細‘繡花功夫’,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既要出重拳更要重引導,堅持久久為功、常抓不懈。我們堅決反對搞‘一陣風’、雨過地皮濕、形式主義走過場的做法。”毛德智說。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