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抓住被列入省農村改革試驗區的有利契機,圍繞構建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長效機制項目建設,不斷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著力提升小農戶組織化程度、增收能力,加快了小農戶奔向農業現代化的步伐。
政府行政推動,注重政策扶持
贛榆區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統籌打好農村改革的“組合拳”。贛榆區出臺《關于推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實施意見》《贛榆區電子商務大發展實施方案(2018-2020)》等系列實施意見,引領大方向。一方面,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2019—2020年全區投入財政資金2.94億元,主要用于高標準農田建設、生產道路修建、丘陵山區滴灌設施建設,著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促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另一方面,創新農業支持保護政策。開展黃桃價格指數保險試點,將財政扶持轉化為市場化保障,用保險手段保障農民收益,為農業增效上了“保險鎖”,給果農吃了“定心丸”。
區鎮兩級成立電商辦,統籌協調電商平臺建設,打造海頭鎮、宋莊鎮2個電商培訓基地、15個鎮級電商基地。利用快手、抖音、小火山等平臺,通過區領導代言、網紅帶貨、電商直營等形式,開辟線上經濟新途徑,培植農村經濟發展新業態。2020年,全區農產品線上銷售額140億元,同比增長17%,有效帶動約8萬名農村勞動力就業,增加農民收入3.8億元。
龍頭企業帶動,注重示范引領
截至目前,共有2家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5家省級龍頭企業、105家市級龍頭企業落戶贛榆區。這些龍頭企業積極延長產業鏈,向產業上下游跨界發展;提升價值鏈,通過精深加工和精細化管理提高附加值;共享利益鏈,讓農戶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催生新業態,將“互聯網+”“生態+”等現代新理念引入生產經營活動,創新生產方式、經營方式和資源利用方式。
贛榆區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引領帶動作用,支持引導采取“龍頭企業+村集體”“龍頭企業+農戶”等方式,帶動小農戶有效融入現代農業產業鏈。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江蘇沃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采取“企業+村集體”“企業+農戶”等方式,實行供應藍莓種苗、人員培訓、技術指導、產品收購四個統一,引領帶動大樹村、小蘆山村、李良莊村流轉農戶土地2400畝,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發展藍莓種植產業,集體經濟蒸蒸日上。通過幾年的發展,黑林鎮半路村、新埠地村已成為藍莓種植專業村,村集體年均增收60萬元,農戶年均每畝增收9000余元,部分種植戶實現了一年一輛“藍莓車”、兩年一棟“藍莓樓”的愿望。
服務組織聯動,注重專業支撐
贛榆區堅持以服務小農戶為重點,大力發展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按照引導、推動、扶持、服務的思路,探索培育適應小農戶需求的多元化、多層次農業生產性服務組織,開展全方位農業社會化服務。截至目前,全區擁有植保飛防服務組織30余家,飛防服務面積33萬畝。2020年,全區農機服務組織累計提供服務面積510余萬畝,占總作業面積的93.98%。連云港華興植保機械專業合作社現有大疆植保作業無人機15臺、飛防作業車5臺,日植保作業量可達3000余畝。合作社通過“合作社+村集體+農戶”“合作社+家庭農場”“合作社+種植大戶”等方式,為廣大農戶上門勘察病蟲害情況,提出防治時間和用藥建議,過后及時進行防治效果回訪,形成病蟲害防治“一條龍服務”。2020年,合作社累計為8萬多畝種植面積提供了飛防服務。
贛榆區15個鎮全部建立了農貿市場,其中年交易額超過1億元的農產品交易市場3個,年均總交易額為52.1億元。通過農產品交易市場連接生產與消費,減少農產品流通環節,為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創造條件。
經營主體拉動,注重利益聯結
贛榆區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突出抓好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建設,成立了家庭農場聯盟,提供政策咨詢、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質量檢測檢驗、農資供應、市場營銷等多項服務,不斷創新家庭農場發展機制。
贛榆區充分發揮新型經營主體示范引領作用,帶動提升小農戶組織化程度。截至目前,全區通過培育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441家、家庭農場211家,帶動和轉化小農戶25.7萬戶。犇牛農機專業合作社與大盤村341戶農戶簽訂入股托管協議,對1250畝土地實行全程托管,向農戶按每畝1000元(種糧補貼仍歸農戶)或稻谷550斤、小麥300斤的方式分紅,既實現了農業生產的全程機械化,加快了農業新技術應用,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提高了農業經營效益,又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創造了條件,大盤村近千名農村勞動力成功轉向二三產業,戶均增收1萬元以上。
農戶積極互動,注重轉化提升
贛榆區大力實施小農戶發展能力提升工程,通過整合培訓資源和力量,實施新型職業農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工程,為小農戶開展種養技術、經營管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法律法規等方面的培訓,培育、提升新農人,打造新型職業農民。2020年,共開設線上農民培訓網課4個班次,參訓學員650余人次;線下舉辦21個培訓班次,參訓學員2940人次。2021年以來,舉辦特色種養、農產品電子商務等專項培訓20期,培訓2890人次,有效提升了小農戶經營管理能力。贛馬鎮大灣村59歲農民王江穆,積極參加農業種植、經營培訓,主動引進農業新品種、新技術,主動引進新品種“桂花球”稻米。2020年王江穆種植“桂花球”水稻280畝,實現畝均純收入2400元,注冊的“蘇光”品牌獲評2020年市級優質稻米金獎、省優質稻米銀獎,輻射帶動周邊村種植面積達3000畝,王江穆成為贛榆區“老農人”轉變為新型職業農民的代表。
通過上述舉措的實施,贛榆區農業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
一是農業科技支撐水平普遍提高。據統計,2020年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8%,較上一年增加1個百分點;良種覆蓋率達90%,較上一年增加2個百分點;信息化覆蓋率達64%,較上一年增加1個百分點;全程機械化水平穩步提高,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86%,其中六大環節機械化水平分別為:耕整地98.91%、種植93.19%、植保99%、收獲98.91%、烘干60.19%、秸稈處理97.96%。高效特色農業和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率達60%,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全區高效設施農業占比26%,高標準農田占比67%,均處于全市領先水平。
二是農業經營管理水平普遍提高。適度規模經營比重達72%,較上一年增加2個百分點;農戶入社比重達95%,較上一年增加5個百分點;畜禽規模養殖比重占80%,較上一年增加1個百分點;農業勞動產出6.4萬元/人。贛榆區現有市級以上農業產業龍頭企業122家,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得到提升,2015年贛榆區被認定為第三批國家現代農示范區,批準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園1家。截至目前,共有2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8個市級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
三是農業綠色發展水平不斷提高。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55%,較上一年增加4.3個百分點;綠色優質農產品比重為56%,農業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逐步提高。耕地質量等級穩步提升。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保持95%以上,全區已建立畜禽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1+12+N”社會化服務體系,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95%,實現了種養生態循環,綠色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青口鎮農經中心、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農業農村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