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蘇省南京市高度重視家庭農場培育發展工作,把培育發展家庭農場作為全市農業農村工作的中心任務之一來抓,圍繞“培育一批規模適度、生產集約、管理先進、效益明顯的家庭農場”總目標,按照“規模培育、規范管理、示范引領、創新發展、政策扶持”的工作思路,加快培育發展家庭農場,取得了積極成效。
實施規模培育,聚焦主業壯隊伍。家庭經營、以農為主、適度規模是家庭農場的基本特征。近年來,南京市認真把握中央省市關于培育發展家庭農場的大政方針,緊扣家庭農場的內涵和外延,保障家庭農場培育發展過程中不偏離適度規模原則、不出現“非家庭化”“非糧化”現象。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培育家庭農場9435家。一是堅持以家庭為生產經營單位。明確提出申請登記的家庭農場必須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家庭固定勞動力不少于2人,農場收入應占到家庭收入的80%以上。目前,全市家庭農場家庭勞動力均值2.11個,登記創辦農場的農戶收入90%以上來自家庭農場。二是聚焦農業生產主業。引導家庭農場聚焦一個產業進行專業化生產,倡導“一業為主,兼具多種經營”,增強家庭農場的市場競爭力和生命力。全市家庭農場中,種植業類3788家、林業類123家、畜牧業類51家、漁業類4773家、種養結合類633家及其他67家,分別占比40.2%、1.3%、0.5%、50.6%、6.7%和0.7%;近90%的家庭農場農業生產經營主業突出,特色明顯。三是堅持推進適度規模經營。以區為單位,綜合考慮各地資源條件、行業特征、農產品品種特點等,倡導發展經營規模在100~300畝的家庭農場,最大限度地獲得最佳規模效益。全市家庭農場經營總面積約116.3萬畝,占全市總耕地面積的33.2%,單個家庭農場平均經營面積123.3畝。
強化規范管理,主攻登記提質量。規范管理是推進家庭農場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實踐中主要把握三個關鍵點。一是規范注冊登記。出臺登記管理辦法,健全完善認定標準,鼓勵家庭農場辦理工商注冊登記,做到每個家庭農場登記認定“一戶一檔”、注冊和淘汰“有據可查”。目前,全市辦理工商注冊登記家庭農場3587家,占比達38%。二是規范“三簿”管理。推進工商登記的家庭農場實行“生產銷售記錄簿、財務收支記錄簿、培訓登記簿”“三簿”制度全覆蓋,健全完善家庭農場的生產、銷售、財務、培訓等各環節制度管理。全市實施“三簿”制度的家庭農場累計達到2600多家。三是規范服務指導。在部分地區試點建立家庭農場輔導員制度,從區農經條線選擇熟悉政策的農經、農技人員,作為家庭農場的專職或兼職輔導員,為其提供政策咨詢、技術指導、經營管理、市場拓展等方面的指導服務。全市已建立家庭農場輔導員專家庫,江寧區、六合區每個鎮街配備2名家庭農場輔導員。
加強示范引領,打造樣板增效益。開展示范創建是提升家庭農場整體發展質量、放大帶動與服務小農戶作用的重要手段。南京市重點開展三方面示范創建:一是開展三級示范農場創建。按照“自愿申報、擇優推薦、逐級審核、動態管理”的原則,每年組織開展省級、市級、區級三級示范家庭農場創建工作,建立示范家庭農場名錄發布制度,實行動態管理。全市累計創建區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953家,其中省級示范207家、市級示范181家、區級示范565家。二是開展示范集聚區創建。依托本市域內江寧休閑旅游、浦口苗木、六合蔬菜、溧水林果、高淳水產、棲霞果蔬等地方特色產業和22個現代農業主導型鎮街,試點開展家庭農場示范集聚區創建,規劃打造7個家庭農場示范集聚區,引導集聚區內家庭農場共建品牌、技術、勞務、管理、服務等共享共幫機制,放大集聚區的示范帶動作用。三是開展“最美家庭農場”評選。按照“規劃理念美、產業特色美、生產模式美、經營業態美、生態風光美、創業故事美”“六美”標準,組織開展全市“最美家庭農場”評選活動,首批評選出24家制度健全、運行規范、特色鮮明、效益顯著的“最美家庭農場”,為全市樹立一批可學習、易推廣、能復制的家庭農場發展樣板。數據顯示,通過家庭農場培育,特別是示范創建,南京市家庭農場示范引領、輻射帶動、富民增收作用不斷放大,年內可解決本地勞動力就業超過1.5萬人,平均為每名雇工增收超過3萬元,家庭農場經營戶年人均收入超過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
聚力創新發展,鼓勵聯合闖新路。將“創新思維”貫穿于家庭農場發展培育的始終,讓“創新思維”成為指導家庭農場發展的靈魂。一是理念創新。樹立宣傳動員優先思維,堅持通過示范引領、政策扶持等方式,增強農戶發展家庭規模農業的主觀意愿和參與熱情。二是技術創新。支持家庭農場采用先進技術和裝備,強化面向家庭農場的社會化服務,使得家庭農場能夠用較少的勞動力取得較高的土地產出率。全市家庭農場農業技術裝備水平達到80%以上。三是業態創新。依托大都市廣闊市場,在抓好傳統種養主業的基礎上,支持家庭農場拓展功能業態,發展觀光農場、休閑度假農場、創意農場等現代農場,實現傳統農業與現代旅游業、服務業的有機融合發展,切實提高單位土地的產出效益。全市累計打造觀光農場、休閑度假農場、創意農場等現代農場400家,年接待游客超過200萬人次。四是組織創新。開展全市家庭農場聯盟創建工作,引導同類家庭農場聯合抱團發展,家庭農場服務聯盟率先在全省實現市區全覆蓋。鼓勵條件較好的家庭農場與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開展業務協作,通過采取訂單生產、股份合作、農超對接、平臺共享、利潤返還等多種形式,建立緊密的生產經營合作體和利益聯結機制,提升家庭農場整體發展水平。
完善政策扶持,優化環境強保障。發展家庭農場離不開強有力的惠農政策支撐。在政策扶持上,主要有“四個保障”:一是土地保障。利用市、區、鎮三級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引導土地經營權規范有序向家庭農場流轉,依法規范土地流轉合同和租金水平,保障家庭農場土地經營權。同時,出臺設施農業用地管理辦法,保障家庭農場合理用地需求。二是財政保障。市、區財政共設立家庭農場培育發展專項資金2000多萬元,在示范家庭農場創建、產業項目申報、質量認證、品牌創建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或傾斜。三是信貸保障。建立“金陵惠農貸”家庭農場扶持名錄,2468個家庭農場可享受最高100萬元無抵押、無擔保、低利率的銀行授信貸款額度。四是人才保障。實施青年農場主培養計劃,對青年農場主進行重點培養和創業支持;鼓勵鄉村本土能人、有返鄉創業意愿和回報家鄉愿望的外出農民工、優秀農村生源大中專畢業生以及科技人員等人才創辦家庭農場,著力培養一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家庭農場經營者。全市家庭農場主高中以上學歷占比達37.1%,從業經歷為非普通農民的農場主占比高達54.4%。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農業農村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