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豐華社區:柑橘熟了,集體富了
時間:2022-03-02 17:25:38 來源:農村經營管理 作者:馮丹萌 王鵬飛 劉俊杰 字號:【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黃豐鎮豐華社區于2020年5月由原豐華村和黃豐社區合并組建而成,社區總面積7.2平方公里,下轄7個居民小組,總人口2709人、944戶,常住人口5442人。合并后,豐華社區根據當地產業特色,以柑橘產業為核心,順應市場發展需求,充分發揮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服務功能,做好與農戶、平臺、果商等多個主體的聯系對接,探索出符合當地特色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

  緊扣產業特色,找準發展定位關。借助優越的氣候和土壤條件,豐華社區的柑橘產業發展得紅紅火火。農民大多具有豐富的經驗,所種植的柑橘質量較好、產量穩定,每年都有大量的公司、果商來到豐華社區進行收購。但由于企業與面廣量大的單個果農對接流程較為復雜瑣碎,因此當地出現了較多的對接果農與收購企業的個人“代辦”,從中獲取中介費用。這些“代辦”大多都是個體經營,自身素質難以保障,對農戶及公司也缺乏有效的約束手段,因此在交易中常常出現農民違約、公司跑路、代辦偷賺差價等問題。為維護當地柑橘品牌的市場信譽,保障農民與市場主體合作過程中的經濟利益與合法權利,豐華社區決定發揮村集體經濟組織熟悉情況、信用較好的優勢,主動將農戶與商戶聯結,協調洽談柑橘銷售的價格和數量,并收取一定的管理費。村集體通過充分發揮服務功能,既促進了小農戶與大市場的聯結,又增加了集體收入。

  對接技術部門,提升柑橘品質。面對優良的產業發展環境,豐華社區抓住機遇,發揮村集體的組織優勢,通過對接當地技術部門、科研單位等,定期對農戶開展柑橘品種改良升級、種植技術、市場價格預判等方面的專業培訓,結合市場情況為農民答疑解惑,降低農民在生產和銷售環節中的潛在風險。目前,社區全域柑橘年產量1300萬公斤,產值3900萬元以上,發展出春見、不知火、青見、華紅等10多個品質優、效益好的柑橘品種。

  對接廠商與果農,把好銷售渠道關。在柑橘成熟時,村集體經濟組織第一時間與果農和廠商對接,以每斤5分的服務費分別與果農和廠商簽訂合同,并且規定在一定期限內(一般較短時間,防止價格波動太大)必須進行收購,避免因價格波動造成雙方的違約現象。在溝通過程中,為了確定更為合理的銷售價格,村集體首先與村內果農以及專業合作社溝通,根據市場價格和當地果品質量確定銷售價格,再與收購主體對接,按照果農提出的市場價格進行溝通,最終確定雙方滿意的收購價格。目前,通過村集體協助銷售數量超過100萬斤,村集體可以從中獲得服務收入10萬元。

  聯合電商平臺,拓寬銷售渠道。豐華社區在眉山市數字產業平臺支撐下,牽頭組織村內三家私人電商平臺開展柑橘購銷服務,將電商平臺與轄區內快遞公司有效聯結,通過統一收購、統一包裝、統一銷售的方式,為廣大果農開辟出一條柑橘線上銷售渠道。據統計,2020年村集體依靠電商平臺增加收入51200元。

  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發展效益。為提升農產品附加值,讓廣大果農獲得更大收益,豐華社區探索發展集柑橘種植、采摘、體驗于一體的鄉村旅游模式。游客可以對村集體和村民種植的柑橘進行有償認領,村集體和農戶提供日常管護服務,認領主體可通過掃描二維碼的方式及時了解柑橘生長和日常管護情況,在成熟期可以通過親自采摘或者果農寄送的方式享用收獲的果實、體驗豐收的愉悅。同時,村集體還鼓勵村民以家庭為單位,利用自家房屋打造具有鄉土風情的民俗農家樂。據了解,每到周末,周圍縣城、村鎮的居民經常會來采摘、旅游、住宿,為村集體、農民帶來了更多收益。豐華社區先后獲得四川省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環境優美示范村莊、四川省鄉村旅游示范村等榮譽稱號。

  發展社會事業,提升村民幸福感。為了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豐華社區開發利用集體閑置的廠房,一部分改建為老年人休閑活動場所,另一部分以每年6000元的租金流轉給市場主體用作茶館經營,租金主要用作村老年協會日常運營的工作經費。同時,豐華社區還利用部分集體收入對留守老人、兒童、殘疾人等特殊群體進行慰問幫扶,征集志愿者定期為廣大特殊人群提供理發、修剪指甲、日常陪伴等服務,進一步增強村莊凝聚力。

  (作者單位: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