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晉江市是2015年全國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縣(市、區),2020年再次被列為新一輪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地區。新一輪試點開展以來,晉江市在認真總結已有經驗成果的基礎上,大膽探索,深化改革,試點工作取得良好開局。
突出四個先行,做實做細基礎工作
組織架構先行。試點方案批復后,晉江市第一時間成立由市委主要領導任組長、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第一副組長的領導小組,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確定59個改革試點村,抽調8名專職人員成立工作專班,聘請3家技術顧問、法律顧問和政策顧問單位,解決技術力量、法律邊界和政策咨詢問題。
規劃布局先行。結合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分批推進村莊規劃修編,開展“三師下鄉”計劃,聘請10個團隊38名規劃師(設計師、建筑師)駐村指導,以“鎮里能管、村里能用、群眾能懂”為導向,把村莊規劃濃縮為淺顯易懂的“兩圖一表”,加強宅基地布局規劃引導,目前已完成78個村莊規劃修編。
基礎信息先行。以國土資源一體化空間平臺為載體,按照“一套數據、多個圖層、共同建設、按需提取”的思路,開發農村宅基地數據庫。數據庫已上傳城鄉規劃、國土影像、第二次國土資源調查、已批農村宅基地等資料作為底層數據,并開展宅基地基礎信息補充調查。同時,開發全省首個農村宅基地審批系統,審批宅基地122宗,實現“網上審批、網上打證、網上存儲”。
確權登記先行。出臺確權登記工作實施方案、農村宅基地資格權認定、“一戶一宅”認定等7份政策文件,以村級“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為依托,全面開展房地一體宅基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目前,全市完成房地一體調查21.38萬宗,確權登記10.47萬宗,頒發不動產登記證書10.47萬本。
深化四種模式,拓展多元開發利用
在上一輪改革試點中,晉江市就明確了歷史遺留問題處理意見,探索了多種農民住房保障形式、宅基地退出方式、宅基地綜合開發模式。在新一輪改革試點中,晉江市聚焦人多地少、城鄉用地供需矛盾突出等問題,在充分保障農民權益的基礎上,著力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活化宅基地權能。
“成片資源”集中建設。鼓勵支持農村閑置宅基地自愿有償退出,建設農村保障性住房和租賃式住房,探索農民住房保障新機制。目前,全市已啟動8個農村保障性住房和租賃式住房建設項目,共清理退出宅基地192宗、86畝。
“閑置資源”入市盤活。有序引導村集體通過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將退出的閑置宅基地通過規劃調整,依法依規轉為商業服務業、工業、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等其他用途,解決村集體產業發展和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難等問題。累計推動474畝閑置宅基地調整用途,形成94個村集體增收項目。
“細碎資源”改造提升。按照“建景觀、引業態、活經濟”的思路,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在全省率先利用房前屋后閑置邊角地塊建設鄉村微景觀。今年來,已建設鄉村微景觀34個,有效利用細碎閑置宅基地17畝。同時,引入華僑大學建筑學院等設計團隊,開展“老宅、老街、老巷”微改造,已啟動5個改造項目,將整合利用閑置農房340多宗。
“沉睡資源”權能顯化。支持涉農銀行開發一體化抵押登記、價值評估、一鍵放貸管理系統,通過大數據系統分析和市場調查,建立宅基地基準價值體系,進一步活化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資源。目前,全市相關授信累計達到30億元。
融通多項改革,充分釋放改革效益
晉江市堅持系統集成理念,將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與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新型城鎮化建設試點等改革工作融合貫通、一體推進,充分釋放改革效益。
以鄉村治理為鏈條。堅持“群眾的事,商量著辦”,健全完善村級組織議事決策機制,將宅基地分配管理、盤活利用的主導權、決策權、監督權交給農民。全市171個村(社區)通過村民理事會、參事會開展宅基地管理工作。永和鎮玉溪村等村還將“一戶多宅”“多占超占”納入鄉村治理積分制扣分項。
以產權改革為基礎。試點開展“村經分離”改革,保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行使宅基地所有權,劃定經營范圍,解決運營閑置宅基地的“身份問題”。內坑鎮黎山村為解決“廠居混雜”問題,合理進行村莊規劃布局,以經濟聯合社為主體,按照有償退出、有償使用、擇地競價的方式,流轉、騰挪35畝閑置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有效推動廠居分離,增加集體經營性收入500萬元。
以城鄉融合為根本。結合新型城鎮化改革,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著力解決農村宅基地使用權退出后,本地農民市民化后的養老保障、就業就學、股份分紅等“后顧之憂”。2020年,全市共有10633個落戶市區的農民納入城鄉社保統籌范圍,沒有群眾因城鄉保障問題上訪。
(福建省農業農村廳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