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區通過“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破解了基層一線力量薄弱、“看得見卻管不了”,相關部門有執法權、“管得了但看不見”、部門和街鄉之間的響應聯動機制不健全的問題,形成了高效的基層治理體系,規范了基層組織運轉,提升了服務基層水平,促進鄉村治理取得顯著成效。
平谷區位于北京的東北部,下轄18個鄉鎮街道、273個行政村。總面積950.13平方千米,東、南、北三面環山,耕地面積11.51萬畝,“山水田林湖礦”資源豐富,曾是北方的“萬兩黃金縣”,俗稱“南湖北關大金山”,也因而形成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粗放發展方式,對區域生態環境造成較大影響,并衍生出基層治理、環境保護、庫區整治、安全維穩等方面的突出問題,為解決這些制約基層治理的頑癥痼疾,平谷區在“雙安雙打”專項行動中,總結探索出了“鄉鎮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一聲哨響,實現了基層治理由“亂”到“治”。
一、黨建引領,“吹哨報到”機制落地生根
“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是奔著老百姓關注的問題去的。平谷區始終堅持問題導向,把群眾呼聲當哨音,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不斷完善發現和解決問題的機制。針對砂石盜采等屢禁不止的問題,區委區政府提出“治亂象,夯基礎,優環境,謀發展”的總體要求。堅持黨建引領,成立臨時黨支部和指揮部,16個職能部門下沉到鄉鎮,賦予鄉鎮絕對的領導權、指揮權和考核權,并提出“事不絕、人不撤”的工作要求。通過開展專項行動,有效打擊了以盜挖金山和砂石為代表的破壞生態的違法犯罪行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雙安雙打”的基礎上,區委、區政府總結探索出“支部吹哨、黨員報到”“街鄉吹哨、部門報到”的“雙吹哨”工作機制,壓實基層黨組織責任,積極開展“勇于擔當”“十帶頭、十嚴禁”等活動,創新“黨員積分制”管理、推廣茅山后村“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等,為各項工作開展提供了堅強的政治和組織保障。同時,把“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深化和復制到棚改、美麗鄉村建設、社會治安、拆違打非、大貨車治理、矛盾調處、疫情防控等工作中,精準施策,實施系統治理,使制約區域發展的諸多底線問題基本得到了有效解決,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二、深化運用,“吹哨報到”機制重心下移
(一)人員下行,解決群眾身邊更多問題。出臺《關于推動工作力量下沉基層一線的實施意見》,建立執法力量下沉、攻堅任務選調、駐村聯片包戶、部門服務基層、回社區報到、人才到村任職以及“下評上”的“六下一評”工作機制,各級干部服務基層更為直接。通過執法力量下沉,全區已有1000多名干部下沉基層參與綜合執法;通過攻堅任務選調,全區調配200多名干部深入基層一線開展攻堅行動;通過駐村聯片包戶,實現首批80個工作隊396名干部入村服務;通過部門服務基層,700余名駐鎮、駐村、駐企專責干部上門為群眾提供便捷服務;通過人才到村任職,建立起500人的村級后備干部庫,其中51名干部到村任職。通過黨員回社區報到,圍繞“友善平谷”疫情防控等工作,推動全區黨員回村、社區服務累計6萬余人次。通過這六種下沉方式,使廣大干部直接工作在一線,群眾身邊的問題解決得更多更快。
(二)權力下放,賦予鄉鎮更多權限。以人員下行帶動權力下放、資源下沉、重心下移、政策下調。實行“在哪吃飯、在哪干活、在哪考核、聽誰指揮”,賦予鄉鎮街道綜合執法召集權、評價權、考核權、否決權,鄉鎮街道的腰板硬了、底氣足了,各項工作推動更加有效。街鄉、村莊全部建立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固化區域化黨建的議事協商機構和工作平臺,加強街鄉和村莊黨組織統籌能力。整合城鄉黨組織服務群眾經費、基層黨組織黨建活動經費、基層組織運轉等各類資金,賦予街鄉自主支配經費使用權,強化資金統籌使用效能,提高街鄉對重點難點問題解決的保障能力。
(三)機制下延,推動機制延伸至更多領域。“吹哨報到”機制從綜合執法逐步向日常管理、服務群眾、推動發展拓展,在推動村級產業發展、鄉村規劃制定、營商環境改善以及空氣污染防治、河長制落實、疫情防控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成為助推和保障中心工作、重點任務的有力抓手。鄉鎮普遍建立“支部吹哨、黨員報到”“村居吹哨、科室報到”“河長吹哨、全員報到”等工作機制,工作重心不斷向下延伸。
三、探索創新,“吹哨報到”機制促進善治
(一)“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帶動區、街鄉機構改革,形成簡約高效的基層治理體系。平谷區立足構建簡約高效的基層管理體制,將“吹哨報到”與區、街鄉機構改革統籌規劃、同步推進,合理設置和配置各層級機構,厘清職責清單,增強基層工作效能和服務能力。以群眾和基層治理需求為出發點,注重理順管理關系,以“街鄉吹哨、部門報到”的形式,簡化工作程序、提高處置效率,為實現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和制度保證。
(二)“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帶動權責利益理順,規范了基層組織運轉。“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是基于現有法律、機構、職責,對運行機制重新梳理和調整,核心是依法行政,通過厘清部門職責、規范行政程序,使街鄉統籌有了權力依據,部門合作有了機制保障,“條、塊”之間既邊界清晰又相互銜接。在探索黨建引領“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機制中,堅持法治共治精治,加強完善法治保障,逐條梳理部門責任清單,使法治成為開展工作的指揮棒,工作關系進一步理順,為解決基層重點難點問題和各項改革提供堅強的保證。
(三)“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帶動黨風政風轉變,服務基層見實效。“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有力促進了機關作風轉變,解決了困擾基層多年的難題。黨員干部把群眾的呼聲作為心中永遠的哨音,深入基層一線、深入群眾,解決問題、做好服務,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針對金海湖鎮茅山后村發展瓶頸,創新運用“村級吹哨、區鎮報到”機制,召集10余個區直涉農部門入村會診把脈、獻計出力,有效解決了該村“佛見喜梨”產業資金不足、銷售渠道不暢、規模效應不強等問題,村級發展路徑進一步拓寬,提高了黨員干部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效果,打通了服務基層最后一公里,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逐漸攀升。
(四)“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帶動形成抗疫合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平谷區充分發揮黨建引領“吹哨報到”機制作用,廣泛整合各方力量,推動形成“區域統籌、條塊協同、上下聯動”的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工作格局,為疫情防控一線提供有力支持。全面啟動“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村居吹哨、干部報到”“支部吹哨、黨員報到”“網格吹哨、全員報到”的“四報到”機制,以行政體制為主導,充分調動各類社會力量,實現快速響應、協同行動。全區共派出3200名機關干部“常態化”下沉村、社區一線,2萬名黨員向基層支部報到、建立臨時黨支部1369個。黨員干部參加值班值守、夜間巡查、環境消殺、宣傳發動、摸排核查等工作,切實解決鄉鎮街道疫情防控中的實際困難,實現了平谷區新冠肺炎“零感染”。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