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遠市為解決城鄉信息不對稱問題,建立鄉村新聞官制度,讓農村“網紅”既用本土語言向村民傳達外界信息,又為鄉村代言向外界講好本土故事,成為黨和政府在基層的聯系人、農民致富的帶頭人和農民的知心人。鄉村新聞官作為市域范圍內連接鎮、村兩級的“宣傳平臺”,是城鄉互通的連接器,也是推動治理的有效載體。
清遠市位于廣東省中北部,總面積1.9萬平方千米,人口388.6萬人。全市有鄉鎮(街道)85個、行政村1031個,農村人口和山區的面積分別占全市總人口和總面積的70%,是典型的農村農業大市。近年來,清遠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省及清遠市重要講話精神,把創新的重心放在基層一線,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設立鄉村新聞官,實現行政村全覆蓋,致力開展“三傳一助”(傳思想、傳文明、傳政策、助致富),使鄉村新聞官成為黨和政府在基層的聯系人、農民致富的帶頭人和農民的知心人,有效助推了鄉村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提升。
一、畫好“設計圖”,做實“明細表”
著力推進鄉村新聞官“規范化、信息化、實效化”建設,開展傳思想、傳政策、傳文明、助致富系列活動,鍛造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的“金鑰匙”。
(一)以標準化促規范化。一是選人程序規范化。鄉村新聞官聘期三年,由各村推薦1名政治素養好、鄉村工作熟、表達能力強的候選人,當地鄉鎮黨委審核確定后報備市委宣傳部,形成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牽頭,其他部門各司其職的工作格局。市委宣傳部每年安排專項工作經費,通過“以獎代補”形式支持各地工作開展,實現鄉村新聞官行政村全覆蓋。二是播報內容規范化。各縣(市、區)黨委宣傳部聯合市工商局,嚴把播報內容審核關,把鄉村新聞官工作納入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考核和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考核。制定鄉村新聞官播報規范手冊,明確“七有”標準:即有傳習金句、有農產品視頻、有文字介紹、有圖片展示、有文化內容、有地圖定位、有《清遠鄉村文明十二條》圖片。其中,農產品播報做到“三明確”:明確農產品上市時間、明確聯系方式、明確農產品價格。三是播報頻次規范化。采取線上播報與線下播報相結合方式。鎮級做到兩周線上一播報,縣級一周一播報,市級一日一播報。各縣(市、區)每年組織一次以上線下播報大賽。鄉鎮平臺同步轉發市級、縣級平臺發布的內容。
(二)以網絡化促信息化。“互聯網+鄉村新聞官”路徑破解城鄉信息壁壘,促進了農業“寬帶增效”、農民“鍵盤增收”、農村“鼠標繁榮”。一是創新矩陣互鏈。通過鄉村新聞官選拔賽、現場播報、新聞圖片展活動,邀請主流媒體深度參與,提升傳播效應。在本地媒體常設《鄉村新聞官》專題板塊,采用“鄉村新聞官+全媒體+特色農副產品+鄉村體驗+網絡直播+電商+農業龍頭企業”的全媒體語境,實現“直播內容-技術支持-流量變現”。二是實行平臺互通。建立廣電商城、微信商城、淘寶電商平臺,搭建農特產品電商平臺矩陣,集納鄉村新聞官推介農特產品銷售,暢通農產品銷售渠道,讓農民群眾得益受惠。連南瑤族自治縣三排鎮橫坑村的紅衣花生,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銷售出1.5萬斤,銷售價格由不到4元/斤提升到9元/斤。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太保鎮黑山村的清水鴨成為“新晉網紅”,月售近8000多只,銷量翻了10倍。三是實現技術互接。加強與抖音、快手短視頻主流平臺合作,制作播報各地鄉村微信推介產品和抖音短視頻,宣傳農特產信息、鄉村好故事、鄉村新風貌。同步開通“清遠鄉村新聞官”政務號,建立政府與鄉村新聞官之間的子母號,打通數據、共享信息。發布“微發布”板塊設置“鄉村新聞官”菜單欄,集納鄉村新聞官播報內容。
(三)以便民化促實效化。一是舉辦鄉村新聞官愛心年貨節、豐收播報、農產品博覽會等活動,打造不落幕的農民豐收節。二是整合各地優質特色農產品,梳理蔬菜、水果、美食、手工藝品“菜單”,建立清遠特色農產品臺賬。三是整合全市政務新媒體平臺資源,匯總鄉鎮政務新媒體發布平臺信息,對129個政務新媒體平臺登記備案,組建鄉村新聞官播報媒體矩陣,聯動發聲,擴大傳播力、影響力。四是挑選優秀鄉村新聞官,組建鄉村新聞官宣講團,把黨的理論方針政策、上級重大決策部署、鄉村振興戰略、鄉村發展故事宣傳到基層百姓中去,架起黨民連心橋。
二、夯實“基本功”,建好“宣傳隊”
人在哪兒,宣傳工作就做到哪兒。將一個個鄉土能人,變為鄉村振興的“帶頭人”和“臺柱子”。
(一)精心選精兵。從農村優秀基層干部、新鄉賢、道德模范、身邊好人中選拔出群眾認可、鄉鄰敬佩的鄉村新聞官1206名,通過設崗位、下聘書,增強鄉村新聞官責任感、使命感。
(二)培訓提技能。整合廣東鄉村振興服務中心、清遠市職業技術學院、暨南大學傳播與國家治理研究院等媒體、高校、社會企業資源,成立清遠市鄉村新聞官培訓學院,舉辦鄉村新聞官和播報培訓班,邀請專家專題講授播報技巧和新媒體平臺編輯方法。
(三)實操塑網紅。舉辦鄉村新聞官選拔賽、豐收播報暨現場播報大賽,在清城、英德、連州、連南、陽山等地先后舉辦鄉村新聞官現場播報20余場次,組織各地鄉村新聞官講述鄉村發展故事。
三、打好“組合拳”,唱好“連臺戲”
目前,清遠全市已推出鄉村新聞官播報近千期,閱讀量超65.5萬,抖音、快手平臺現場播報短視頻閱讀量超1500萬。通過系列活動,“鄉村新聞官”發揮出鄉舍村居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介人、農特產品代言人、美麗鄉村新風貌發言人作用,成為清遠基層黨建、鄉村治理工作的有力抓手,有效提升黨委政府公信力、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一)推薦農特產品。過去往往是村里“聽不到”外界,外界“看不到”村里。現在,每當農產品上市前夕,鄉村新聞官就承擔起主動對外播報農產品信息的責任,一改過往被動適應市場變化的局面,破除農產品與市場信息不對稱的壁壘,幫助農戶打開銷路,促進農民增收。
(二)推介美麗鄉村。清城區石角鎮石岐村經鄉村新聞官黃志敏推介后,“周末游客量激增,客人比平時多了二三十桌,老板忙得飯都顧不上吃”。清新區石潭鎮水西村鄉村新聞官劉逢明拍攝抖音小視頻,瀏覽量超800萬,客流量增加40%,吸引眾多香港旅行團、珠三角自駕游游客參觀體驗,促進基地供銷合作。
(三)推廣惠農政策。除了推廣本地特色農產品,幫助農戶打開銷路,清遠市鄉村新聞官們還肩負著向村民宣傳推廣惠農政策的使命,確保黨和政府“三農”政策及時、準確地傳達到基層。通過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事教身邊人,用本土語言傳達好上級政策,講好本土故事,讓群眾擔當主角、看得見、喜歡看,增加宣傳宣講的覆蓋率、有效率、到達率。
四、服務“聚民心”,傳播“助致富”
清遠鄉村新聞官制度落腳點在服務興村,實現“助致富”與“聚民心”的緊密對接和深度融合。一是全面合作賦能。2019年,先后與建行清遠分行、郵政清遠分公司、暨南大學等簽訂了合作協議,并與快手、抖音等新媒體平臺達成了共識,在產品認證、法律援助、免抵押貸款、產品快遞、產業規劃、矩陣式宣傳等全方位賦能。二是助力脫貧攻堅。2019年,組織鄉村新聞官收集農產品種養信息300多條次;重點在300多條村,其中有150多個貧困村和部門掛點扶貧村,開展“三傳一助”工作,輻射達600多條村。組織鄉村新聞官集體上線播報售貨203期次,在各級政務新媒體上推送,各類滯銷的農產品變成供不應求的搶手貨,直接受益的貧困戶約3000戶。三是參與村務管理。目前,鄉村新聞官從為村民“賣好紅薯”到“做好服務”轉變,在村民的支持下參與村務管理,平日里村民煩心事、鬧心事都可以與其說一說、談一談。以清新區水西村劉逢明作為鄉村新聞官的代表為例,雖不是村委的干部,但鄉親們遇到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鬧心事,包括一些當地干部難處理的事情,都找他幫忙解決。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