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智慧托管提效益 多元合作促共贏
時間: 來源:農村經營管理-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編者按:河北省沙河市金福臨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積極構建“土地全程托管+全程機械化+農事綜合服務”以及現代農業信息化體系,引入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農機社會化服務管理模式,盤活閑置土地,進行規模化、集約化耕作,有效提升農產品全產業鏈各環節的經濟效益,走出了一條智慧農機發展智慧農業的新路。

  沙河市金福臨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5月,現有成員161人,固定資產2167萬元,擁有各類農業機械181臺套,儲糧庫、冷藏庫、儲藏窖各1座,育苗大棚50個。合作社有村級土地托管服務站45個,農業服務隊185人,托管土地3.8萬畝,農機社會化服務面積13.48萬畝,服務農戶2.8萬戶,涉及沙河市11個鄉鎮122個村。合作社被評為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

  一、明晰出資收益,規范民主管理

  豐富成員出資方式。合作社鼓勵農戶以農機、資金、土地等生產要素入股,并根據實際情況對成員出資進行量化。對于帶機入社成員,參考市場價格將其自購機械按新舊程度進行折價,經成員大會評估確認后,股份量化到成員賬戶,機械使用權歸屬合作社。對于帶資入社成員,直接把資金入股到合作社。對于帶地入社成員,將其土地經營權參考市場價格,按土質優良程度進行估價,經成員大會評估確認后,量化為成員股份,土地經營權歸合作社。按照成員出資類型劃分,合作社帶機入社成員占64%、帶資入社成員占33%、帶地入社成員占3%。

  合理分配盈余。合作社每季度末從本季度的可分配盈余中提取10%的公積金和5%公益金,主要用于開展培訓、作業人員保險、購置固定資產、基礎設施建設等。剩余盈余的60%按成員與合作社的交易量返還給成員。年底前,將剩余盈余的40%按出資額比例為成員進行二次分紅。合作社資產共分為1100股,2019年每股分紅3486元。

  民主管理,服務成員。合作社嚴格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和合作社章程的規定加強規范管理,設立成員大會作為本社權力機構,每年至少召開2次成員大會,決定重大事項。經成員大會選舉產生理事長、理事和監事,制定日常管理和監督等制度,每季度至少召開一次理事會會議,監事長組織召開監事會會議,形成了機構健全、制度完善、運行高效的管理機制。

  二、優化規模經營模式,提升經濟效益

  合作社實行統一作業、統一調度、統一價格、統一結算、統一維修的“五統一”經營模式,全面推進土地全托管、半托管、單環節托管,為購、耕、種、管、收、銷各環節提供全方位服務,形成了村委會(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合作社和農民三方合作共同體。

  在成本投入上,合作社將原有的小地塊集中連片,實現整建制托管和規模化種植,每百畝土地可以提升3%—5%的種植空間。小麥托管前全流程農戶需要投入720元/畝,托管后只需投入555元/畝,畝均節省投入成本165元。玉米托管前全流程農戶需要投入765元/畝,托管后只需投入605元,畝均節省投入成本160元。

  在收益分配上,合作社采用按照本村同等級地塊的上中等收入的平均值,確定托管農戶的收益,農戶獲得最低保障收入500元/畝;合作社通過提供農機和農副產品購銷服務獲取利潤;村集體負責監督合作社托管全程作業,每季作物收獲后獲得監督服務費30元/畝。例如,2019年合作社在下鄭村托管土地1860畝,小麥平均畝產1036斤,銷售價格1.12元/斤,小麥畝平均收入1160.32元,實現小麥總收入215.81萬元。玉米平均畝產1080斤,銷售價格0.90元/斤,玉米畝平均收入972元,實現玉米總收入180.79萬元。合計下鄭村小麥和玉米實現總收入396.6萬元。收益分配環節,村委會按30元/畝獲得監督服務收益5.58萬元、占比1.41%;合作社提供農機農事服務獲得服務費215.76萬元、占比54.4%;農戶獲得收益175.26萬元、占比44.19%,851戶農戶不用下地就實現了942元/畝的收益。

  合作社在立足農機服務的同時,積極拓展苗木繁育、中藥材種植等項目。已建成工廠化育苗大棚50個,育苗面積11250平方米,實現苗木銷售收入360萬元。種植中藥材1000畝,實現藥材銷售收入636.2萬元。合作社每天可提供160個工作崗位,其中成員25人、非成員135人。每年5月在苗木繁育基地低價提供給1600戶農戶種植金葉榆、紫葉矮櫻等品種小苗,11月回收成苗,使農戶每畝增收4000元。

  三、加強農業技術推廣,促進持續發展

  合作社規模化、集約化的耕作方式,為農業新技術推廣創造了條件,廣泛使用免耕播種、秸稈利用、籽粒收獲、保護性耕作、滅草滅蟲等技術,發展綠色農業、循環農業。以玉米種植為例,合作社采用精良的機械播種技術,撒種均勻、深淺一致,分蘗快而壯,畝增產60公斤、增收120元左右。收割玉米時,使用新型玉米籽粒聯合收獲機,可一次性完成收割,直接裝袋即可銷售,節省成本20—30元/畝。秸稈打捆每畝可回收1.5噸左右,每噸賣160多元,除去成本每畝增收150元。三項合計每畝可為農民節本增收300元左右,讓農民看到了農機化作業的高效益。

  合作社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加強與職業學校、科研院所的聯系,面向農戶開展農業技術培訓。聯合邢臺市現代職業學校在合作社建立實訓基地,組織農民學習農業知識,定期邀請中國農機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專家教授,結合農事季節為農民面對面培訓。帶動236戶農戶購置大中型農機具,與48戶種糧大戶建立合作關系,周邊村組農機手、種糧大戶、普通群眾1300多人掌握了農業操作技能,讓農民的錢包鼓起來,腦袋富起來。

  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打造服務品牌

  合作社堅持以信息化引領服務,引入農機合作社管理云平臺,推行“不見面”技術服務、管理服務及作業服務,實現了機手、農戶、合作社互聯互通。依托云平臺,合作社可實現手機遠程調度、監控作業情況,用北斗GPS定位地塊分布、作業軌跡等。可隨時查看作業面積和進度,實時跨區作業管理,還可對機手進行作業量統計、評價考核和費用結算,分析作業面積、作業效率及收益等。云平臺的使用,使合作社更加高效、精準地對接服務農戶,有力提升了合作社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提高了合作社的管理效率、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合作社堅持“服務第一、效益第二、回饋社會”的經營理念,始終以低于同期市場作業的價格開展農機綜合服務,對資金暫時有困難的農戶暫緩收費。2016年邢臺發生“7.19”特大洪災后,合作社深入抗洪一線,幫助農民清理農田淤泥,捐助價值18.1萬元的拖拉機及液壓翻轉犁一套。2019年免費為40戶困難戶播種120多畝。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合作社購置專用消毒藥品,采用高效動力噴霧機為沙河西部山區劉石崗鄉東石嶺村噴灑消毒液,捐贈防控物資共計1萬余元。合作社以實際行動贏得了廣大農戶的口碑,樹立起良好的形象,打出了農機社會化服務的優質品牌。

  (農業農村部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合作經濟處供稿)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