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正式發布。這是新世紀以來中央連續發出的第18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圍繞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從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等方面,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作出重大部署,為扎實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
改革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法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最大的動力還是改革,要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完善農村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充分激發農村發展內生動力。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謀劃推動新一輪農村改革,以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為主線,以推動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為重點,著力激發農業農村發展的動力活力,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更有力的制度支撐。
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是鄉村振興的制度基礎。經過幾年努力,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已經基本完成,下一步要鞏固并利用好確權成果,有序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再延長30年試點,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同時,要不斷創新農業經營體系,突出抓好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兩類經營主體,發展壯大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組織,把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
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對于探索農村集體所有制有效實現形式、創新農村集體經濟運行機制、引領農民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我國先后組織開展了5批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2020年已在全國面上推開。2021年要基本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階段性任務,扎實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集體經濟發展路徑,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事關億萬農民切身利益和社會穩定大局。去年,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在全國104個縣市區和3個地級市啟動了新一輪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要在做好確權登記頒證、完善管理制度等基礎工作前提下,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分置有效實現形式,推動取得一批實質性試點成果。堅決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三條底線,嚴格控制村莊撤并,充分保障農民群眾合法權益。嚴格禁止城里人下鄉利用農村宅基地建設別墅大院和私人會館等,也不能以各種名義強制農民退出宅基地和強迫農民“上樓”,確保改革始終朝著正確方向向前推進。
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求我們必須不斷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提高政策的精準性、指向性和實效性。要穩定種糧農民補貼,讓種糧有合理收益。堅持完善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完善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擴大稻谷、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范圍。構建面向農業農村發展需求的現代農村金融體系,以農村金融創新帶動農業農村現代化。
加快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不能就鄉村論鄉村,必須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把縣域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推動土地、勞動力等要素市場化改革和戶籍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讓農民平等分享城鎮化、現代化的發展成果。
人勤春來早,開局謀新篇。邁入新發展階段,面對新發展任務,我們要繼續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精氣神,以更大勇氣、更有力舉措推動新一輪農村改革,不斷激發廣大農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