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中原城郊區村集體經濟發展實踐
時間: 來源:農村經營管理-中國農村網 作者:王國紅 袁紅麗 李 娜 字號:【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完成后,村(居)均成立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作為新的特殊的市場主體,如何發展集體經濟是個新課題,兩年來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在區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業務部門的指導下,通過學習和借鑒,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一、郾城區農村經濟發展現狀

  該區地處城鄉結合部,承擔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任務的有176個行政村(居),1355個村民小組,村集體總資產6.4億元,其中,經營性資產0.6億元(主要是閑置的校舍、空房及少量門面房),資源性資產45萬畝,村集體經濟組織176家(村經濟聯合社和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2019年全區村集體各項經濟收入(不包括轉移支付)合計505萬元。

  二、當前村集體經濟發展難點

  一是村集體經濟基礎薄弱,經濟發展活力小。全區雖有區位優勢,但村(居)集體經濟并不發達,全區176個村(居)僅43%的村有集體收入,全區村(居)年均收入2.86萬元。505萬元的收入來源主要是土地租賃收入、土地整理項目收入和房屋租賃收入,分別占比39%、32.7%和28.3%,收入結構不穩定且不可持續。二是村集體資產質量不高。雖然全區村集體資產數額大,但資產質量不高,90%以上為非經營性資產,經營性資產僅占10%,貨幣資金占比僅為3%,基本上沒有可用于經營活動的流動資金,缺少發展集體經濟的資金實力。三是發展村集體經濟的動力不足。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以前,村級組織的主要任務大多是以村民自治等事務性工作為主,加之市場主體沒有確立,村居基本上沒有村集體經濟發展規劃和實體經營項目,發展和壯大村集體經濟只停留在一般號召上,沒有實質性進展。四是缺人才。缺少有發展集體經濟思路和理念、有駕馭市場能力、出好點子的能人。五是缺主導產業,雖然郾城區具有一定的區位優勢,但沒有盈利能力強的實體性主導產業。

  三.多措并舉,發展村集體經濟

  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啟動以來,郾城區積極引導村集體因地制宜,發揮區域優勢、資源優勢,發展不同形式的村集體經濟,破解村集體經濟發展難題。

  加大政策扶持,引導村集體經濟發展。2019年以來共爭取省市村集體經濟發展專項資金1000萬元,選擇產權改革基礎工作好、項目發展前景好、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認可度高的10個村,專項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以點帶面,推動全區村級集體經濟啟動發展。孟廟鎮西營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采取“資金扶持+成員自籌”共籌集300萬元建設農家游園項目,個人投資按入股比例分紅,集體股留做發展村內公益事業,剩余部分由全體成員按股分紅。該項目將村內近100畝荒廢的坑塘水面,改造建設成魚塘并對外進行發包,年租金收入10萬元。同時在游園南北兩側分別種植50畝草莓采摘園和建設農家飯莊,完善游園的觀賞、采摘、垂釣、餐飲等功能,預計2020年創收150萬元,利潤30萬元。

  優化發展環境,創造集體經濟發展條件。一是銀農對接,為村集體經濟組織提供金融服務。為提高新成立的村集體經濟組織融資和理財能力,郾城區組織了銀農對接會,參會的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單位與集體經濟組織面對面進行對接,銀行為村集體經濟組織免費開設銀行賬戶和刻制印章,優先在村集體經濟組織設立金融服務網點,為村集體經濟組織傳授財務管理、金融理財等知識。二是動員村集體經濟組織積極參加會展,參與市場競爭。2020年先后組織有優質農產品、加工品等的20個村集體經濟組織報名參加食博會、農洽會、農交會,展示產品、推介招商引資項目和美麗鄉村、休閑農業旅游線路,促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管理人員提高市場意識、品牌意識和質量意識,為本組織經濟的發展提供思路和借鑒。三是重點培育,規范運行。要求各鎮優選2-3個項目易于落地、成員認可度高、經營管理人員精干的村,作為本鎮(辦)集體經濟發展的示范村(居),從政策、資金、項目等方面予以傾斜,重點培育,示范帶動。指導各村(居)健全和完善各項管理制度,轉變發展理念,切實履行管理集體資產,開發集體資源,發展集體經濟,增強經濟實力,服務全體成員的重任。引導各村(居)制定村經濟發展規劃,教育和提醒村集體經濟組織主要負責人增強市場意識、服務意識、風險意識和法律意識,重大事項必須經過“四議兩公開”,取得成員認可,充分發揮本集體組織成員智慧,積極穩妥地發展集體經濟。

  因地制宜發展產業,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指導鎮村統籌考慮經管人員、資金實力、區位優勢等實際情況,立足本村,謀劃經濟發展項目,力求市場定位準確、規模大小適中、易于落地、便于操作。項目可以是種、養、加,也可以是休閑農業、設施農業;可以是土特產品加工,也可以是來料加工;可以是手工藝、勞務、服務業,也可以是租賃業等。龍城鎮孔沈鄧村經濟聯合社將本村生產的傳統手工焦饃、馓子、芝麻餅“老三樣”休閑食品統一注冊商標、統一制作標準、統一包裝、統一銷售,2020年產量達100噸,預計經營收入可達100萬元,凈收益20萬元,農戶成員可分紅150元/人。

  發展產業化經營,增加集體收入。引導村集體通過合同、合作等與企業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探索采取“龍頭企業+村集體+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吸引企業在村建立原材料(農產品)生產基地,發展優質、特色農產品,形成主導產業,帶動一村一品、一村一業發展。龍城鎮十五里店村是優質鮮桃種植基地,農戶種植各類鮮桃4000畝,村經濟聯合社與漯河市億康工貿有限公司簽訂訂單合同,由農戶負責種植、村集體統一收購,年供應該公司優質黃桃2000噸,村集體年增收管理費15萬元。

  盤活資源性資產,增加集體收入。創新發展思路,充分盤活利用農村土地、閑置宅基地等資源,拓寬村集體增收渠道。龍城鎮塚馬村在農戶自愿的前提下,由村集體牽頭將村內30多處空閑宅基地統一打包與市第五人民醫院共建康養一體化經營項目,由村集體負責提供閑置農房,營造村內生態環境;市骨科醫院提供品牌、管理、醫療技術、專業技術人員等,并投入資金對農舍進行專業化改建,項目建成后村集體獲得30萬元投資收益,農戶獲得1萬元/戶房屋租賃收入。

  從幾年來的探索可知,發展村集體經濟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需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循序漸進,不可一蹴而就。在發展中要尊重和把握市場規律,切忌盲目舉債、追求建設項目的高大上和不符合實際的達標評比,從而真正讓村集體經濟平穩、可持續發展和運行,讓農戶逐步得到真金白銀的改革紅利。

  (作者單位: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農業農村局)

  ?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