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陽市羅江區金山鎮曾經是典型的窮鄉僻壤,2008年,金山鎮工業園依托羅江經濟技術開發區開建,金山鎮逐步成為羅江區經濟發展第一大鎮。2010年10月成立的家和社區,地處金山鎮中心,轄區面積5平方公里,原有居民1.38萬人,其中:場鎮原有居民3000余人,工業園區征地“農轉非”1萬余人。隨著金山鎮工業園區飛速發展,社區居民數量不斷增加,征地拆遷安置、勞動就業保障等“村改居”過程中常見的問題也隨之發生。針對村民自治中的民主管理制度不完善、群眾參與村務渠道不暢、參與集體事務決策和監督的積極性不高等問題,羅江區在全區推行“村民議事代表會議制度”,把黨的領導、村民自治和群眾參與有機統一起來,探索基層治理的新路徑。家和社區也逐漸構建起以“村民議事代表會議制度”為核心的社區治理新常態,最終實現了社區治理到位、服務到家、群眾滿意。
構建村民議事代表會議治理機制
圍繞“兩個定向”,建立議事代表推選機制。制定《村民議事代表會議制度》,堅持定向原則,規范村民議事代表推選工作,選舉組建村級“民主議事決策委員會”和組級“民主議事決策協調工作小組”。一是定向產生。各村組分別召開村民小組會議和戶代表會議,以家庭為基本單位,每5-15戶按宗族、院落等自愿結成一個單元,聯合推薦1名代表,讓每個家庭知道自己的代表是誰,代表也知道自己具體代表誰,即“誰代表我,我代表誰”,真正讓所推選出的代表有具體的負責對象。二是定向聯系。議事代表主要以推選他的村民作為聯系服務對象,定向收集意見建議,定向反饋議事結果,定向宣傳政策,定向化解矛盾。通過建立村民議事會,民主推選村務、組務“議事員”,有效解決了過去代表“形同虛設”的問題,進一步暢通了村“兩委”與群眾溝通的“最后一公里”。
突出“三個作用”,建立支部核心堡壘機制。充分發揮村黨支部在民主議事中的“三個作用”,確保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在基層宣傳和落實不走樣。一是事前組織者的作用。村黨支部負責所有民主議事活動的召集和組織,但不干預議事和表決,村支部書記兼任村民議事代表會議主席。二是事中監督者的作用。村黨支部負責監督民主議事活動全過程,確保議事結果符合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三是事后指導者的作用。村黨支部負責指導民主議事結果的落實,推動議事活動執行。
堅持“三位一體”,建立議事決策執行機制。按照基層民主自治的基本原則,厘清村黨支部、議事會、村委會三者之間的關系,進一步形成分工明確、互為補充、相互監督“三位一體”的新型村級治理結構,有效解決了過去村“兩委”權責不清的問題,構建了基層民主政治的長效運轉機制。一是村黨支部導向把關。以組織召集、正確引導、政策把關為重點,充分發揮好領導核心作用,推動民主管理和村民自治的有效有序開展。二是議事會決策監督。接受村黨支部、村委會的領導,在村民會議授權的范圍內,對村里各項公共事務進行民主討論和決策,保障好代表的知情權、參與權和議決權,并對村“兩委”及成員履職、議定事項落實及集體資產、資金使用等情況進行監督。三是村委會執行落實。村民議事會形成決定后,交由村民委員會執行落實,并通過村務公開欄、互聯網“村治在線”等及時公布落實情況,廣而告之,接受監督。
制定“四個規則”,建立議事會運行機制。抓住議事制度的關鍵環節,制定工作規則,明確權利義務,健全運行機制,搭建起“宣傳政策法規、通報村組事務、辦理群眾事務”的平臺。一是會議召開規則。由各村組民主議事決策機構自行確定議事召集人、議事內容、議事方式等,明確與之配套的村規民約和議事公開方式。召開議事會時,實到會代表必須達到應到會代表的三分之二。二是議題確定規則。村黨支部、村委會、村民議事會代表或代表聯名可提議商議事項。議事會成員必須每月一次深入所代表的農戶家中收集議題,交由村黨支部審定后提交議事會審定議決,并提前3天將會議議題通知村民議事代表和列席人員。三是“議事日”規則。各村組設立固定的“議事日”,定期議事決策、宣傳政策法規、通報村組事務、聽取群眾意見、辦理群眾事務。同時建立急事召會規則,針對緊急事務,及時召開議事會討論決策。四是議事決策規則。涉及全村的有關事項由村民議事會議決;涉及一個或幾個村民小組的有關事項,由相應組的村民議事代表議決。對于群眾分歧較大或代表不便公開表態等事項,采取代表投票表決的形式決定。
強化“三個公開”,建立議事透明機制。公開透明是村民議事會議制度的核心。一是確定公開內容。各村組確定固定公開場所,定期將需議事會議決內容予以公示,對重要工作或涉及群眾利益的重大事項,必須在5日內公示,確保群眾知曉,維護群眾權益。二是確定公開方案。各村組由組長擬定組務公開方案,報該組“民主議事決策協調工作小組”討論審核,并在組“議事員”逐戶征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提交村委會集體討論確定后,反饋給該村民小組予以公開。村委會對組務公開有關事項進行備案。三是強化財務公開。明確村組財務開支權限,村財務開支實行“兩筆會簽”制,即村委會主任一支筆,村“議事員”代表一支筆,兩者缺一不可。組財務開支需得到全體組“議事員”簽字同意,組長審批后才能執行。
村民議事代表會議制度實施效果
通過村民議事代表會議制度體系,實現依法民主決策。通過以支部為核心的居民議事代表會議制度,群眾依法民主決策,代表參與小區管理、公共事務決策、政策宣傳,基本實現“群眾的訴求群眾議,大家的事情大家辦”。通過議事代表走訪、收集民情信息以及社區調解委員會調解和工作,矛盾化解在樓道院落,社區訴訟案件逐漸減少。
通過村民議事代表會議制度體系,提升群眾民主意識。將代表推選、議事程序、議決結果置于“陽光”之下,措施簡便易行,制度簡潔嚴謹,機制簡單有效,實現了“替民做主”向“村民自主”的跨越,讓群眾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村民議事代表在鎮村干部和村民之間建立了“緩沖帶”,從源頭上減少了村民信訪、上訪事件,促進了農村社會穩定。村民議事代表制度規范了議事程序,加強了村務監督,制約了村干部權力,維護了村民權益,形成了“黨委政府放心、干部省心、群眾舒心”的農村社會治理新局面。
通過村民議事代表會議制度體系,實現依法為民服務。按照民主自治、便民服務的要求,村民議事代表會議制度體系通過群眾工作中心、便民服務中心、就業服務中心三大平臺,暢通訴求渠道,提升服務效果,促進社會就業,實現社區事務自治、為民服務全方位。2015年以來,全社區通過“群眾工作中心”收集群眾意見建議185條,采納63條,依法調解矛盾糾紛8起,群眾滿意度100%;通過“便民服務中心”,完成民事代辦8500余項;通過“就業服務中心”,舉辦培訓6期,培訓310人,提供就業崗位信息1030個,推薦就業557人。
(作者單位: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