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集體經濟發展強 鄉村治理底氣壯
時間: 來源:農村經營管理-中國農村網 作者:楊 蓉 鄭 燊 陳德玖 字號:【

  三河村位于重慶市沙坪壩區豐文街道城鄉結合帶,原有9個社,受征地拆遷影響,現存竹林口、堰塘灣2個社,農戶141戶,農業戶籍人口381人。村“兩委”班子成員6人,全村黨員54人,黨員平均年齡60歲。全村水、電、氣、路、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無經營性實體經濟項目,村集體主要經營性收入來源于村集體零星土地流轉租金,年收入不足1萬元。

  2017年,三河村實施“三變”改革,建立村級平臺、引進項目開展合股聯營。經過一年的發展,2018年可供分配的收益達到42.886萬元,2020年,三河村收入再創新高,集體收入59萬元。通過“三變”試點改革發展,實現了集體經濟壯大、農民增收、產業增效,三河村成了沙坪壩區在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促進鄉村治理的典范。

  強化黨建引領,提供組織保障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一個村能否實現農業繁榮、農民富裕、農村進步的目標,關鍵在于必須有一個戰斗力、向心力、凝聚力很強的黨支部;一個能帶領群眾致富、廉潔、公道、正派、有奉獻精神的村支部書記。三河村黨委班子在帶領全村發展致富的過程中,始終把抓黨建引領、民主治村放在首位,為充實黨支部,街道農服中心主任任三河村第一書記,不斷強化黨員干部教育管理,引導黨員干部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以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為出發點,每一次做出重大決定時,班子成員帶頭發動全村黨員,挨家挨戶動員,凝聚改革共識。緊緊地將黨員團結吸引在黨組織的隊伍里,讓他們充分發揮榜樣模范帶頭作用,凸顯農村黨委引領地方發展的主導地位。

  實施“三變”改革,拓寬發展集體經濟主渠道

  清產核資,摸清家底。三河村的村民長期以來采取一家一戶分散勞作方式,農戶以一畝三分地為單位獨自經營,收入不理想。村集體沒有經營性實體項目,村集體經濟實力薄弱,集體年收入不足1萬元。為破解難題,經過清產核資,摸清了村資源資產情況和成員組成,一是土地類資源1474.56畝(其中農戶承包地441.59畝,退耕還林及荒地1026.96畝,村集體用地6畝)。二是村組集體爭取到財政資金形成的道路等資產,包括產業道、停車場、水塘、遠山茶舍、遠山房屋、文化大院等。

  摸清家底后,村委會認識到要帶領村民致富就得發展集體經濟,為方便將各家各戶分散的土地和有限的集體資產充分利用,村里組建了重慶舜圓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開始了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農民以土地經營權入股、村組集體以爭取到的項目資金和集體修建的產業道、停車場、水塘等作價502萬元入股,與項目投資者一起,進行股份制經營。1629名集體成員入股平臺公司成為農民股東。

  引進項目,入股聯營。采用“村‘兩委’+平臺+項目+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引進新項目、轉化老項目,先后發展了天籟螢火谷、遠山有窯、渡蘭居、楠之林雪等項目。

  天籟螢火谷項目。該項目2017年10月入駐三河村,是臺灣農業技術團隊與四川美院共同打造的以螢火蟲和蝴蝶為主體的農業項目,總用地面積約944畝。由于村“兩委”和村民大力支持,該項目7天完成建設方案審查,15天完成園區土地流轉及周邊房屋租賃,7個月實現項目開園,創造了沙坪壩區涉農項目建設新速度。2019年,該項目共計接待游人數6萬余人,營業額400余萬元,對促進周邊農戶增收有較強的輻射帶動作用。2020年,雖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該項目接待游客人數仍近8萬人,實現營業收入近700萬元。

  遠山有窯項目。該項目為轉化的老項目,遠山有窯為始建于1989年的舊式龍窯,2016年經重慶大學建筑系田琦教師設計改建,形成集傳統技藝、文化旅游、休閑觀光和體現獨特建筑設計理念為一體的“近山一美景”重慶網紅景點,2020年,遠山有窯接待游客4.5萬人,營業收入280萬元。

  楠之林雪項目。該項目為新引入項目,發展以體驗有機草莓、反季節蔬菜(野菜)的種植和采摘及生態魚垂釣、四季花卉觀賞為主的都市現代農業綜合體,2020年,楠之林雪接待游客2.2萬人,營業收入120萬元。

  同時,三河村結合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塑造遠山有邀文化品牌,積極探索三河村鄉村旅游提檔升級,制訂招商方案,引入書畫、陶瓷等藝術家和非遺文化傳承人,簽約縉泉燒、鏡藍染、諸卷草間等6家藝術家及配套產業,打造“三河村藝術家村落”,豐富三河村文化內涵,基本形成了以文創項目為發力點,聯動一三產業,推動傳統產業脫胎換骨,都市現代農業、休閑觀光體驗業、文創產業聯動融合發展的精致鄉旅產業格局。

  持續深化改革,創新股份制改革新模式。為更好地讓村集體和村民共享改革成果,三河村在收益分配方案上分別設置了資產類入股收益分配方案和資源類入股收益分配方案。通過協議約定每年分紅的金額和比例,既保障了集體經濟組織、承接平臺和集體成員權益,更讓農民股東成員通過股權收益、務工收益、村集體發展紅利收益等多渠道增加家庭收入。其中,資產類收益依托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按股民50%、村民小組20%、村集體30%的比例進行分配;資源類分紅則以入股面積計算股份,設置了保底分紅、固定分紅和效益分紅。2018年可供分配的收益達到42.886萬元(不包含農民土地原有租金),其中,村集體16.085萬元,組集體4.003萬元,農民22.799萬元。2019年,三河村集體收入57萬元。2020年,三河村收入再創新高,集體收入59萬元。

  集體經濟發展促使鄉風文明社會治理有效提升

  集體經濟強了,鄉村治理的底氣就足了。以前的三河村人心渙散,生活水平與周邊村社有較大出入,部分留守村民時常因瑣碎之事不和。現在的三河村社會治理越發有序,鄉風文明得以提升。一是組建了新鄉賢團隊,積極參與鄉村建設決策管理,發揮協調村民事務、開展政策宣講作用。二是實行社區網格化管理,調動群眾的自覺性、積極性、主動性,做到“做好自己的事,關心他人的事,支持集體的事”。三是開設了農民講堂,聘請農業專家、博士面授現代農業知識,指導種植技術,提供農業產業鏈合作機會,促進村民向職業農民、專業農民轉型升級。四是開設“愛心超市”。制訂鄉村治理示范村建設方案和積分機制方案,結合垃圾分類、人居環境整治等重點工作,搭建評價、監督平臺,開展集中宣傳和入戶宣傳200余人次,引導村民在“愛心超市”開展積分兌換生活生產物品,讓村民自治的同時“有面子也有里子”,成效明顯。

  (作者單位:重慶市沙坪壩區農業農村委、重慶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