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村集體經濟“跨五躍十” 東平這么辦
時間: 來源:農村經營管理-中國農村網 作者:井立義 鄭允恩 郭 建 字號:【

  2020年,對山東省東平縣村集體經濟發展來講,可謂動作大、收獲豐。該縣通過開展村集體經濟“跨五躍十”行動,促使村集體收入實現新跨越,村級組織經濟實力、發展活力和服務能力得以大提升。全縣經營性收入5萬元以下的村(2019年185個)清零,經營性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由上年的340個增加到536個,增長57.6%,占比74.9%。這一驕人成績得益于全縣各級通力協作、綜合施策,得益于實踐形成的“1357”高效工作機制。

  明確一個目標

  針對近年來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緩慢、實力薄弱,難以適應鄉村振興戰略順利實施等問題,2020年初,東平縣印發《關于深化農村集體“三資”清理推進集體經濟“跨五躍十”行動的實施意見》,制定《東平縣深化農村集體“三資”清理推進“跨五躍十”行動工作方案》,引領全縣716個村多形式多渠道經營、開發和利用資金資產資源,最大限度增加集體收入,計劃2020年底,徹底消除經營性收入5萬元以下的村,10萬元以上的村達到60%。

  建立三級網絡

  全縣建立協調聯動機制,構建“三級書記”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縣級成立由縣委書記、縣長雙組長的高規格村集體經濟“跨五躍十”行動領導小組,謀劃部署、定期調度、推動落實。縣委組織部、縣農業農村局牽頭具體實施。鄉鎮黨委作為“一線指揮部”,書記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盯上靠上,抓示范引領、抓破解難題、抓薄弱環節。村黨組織書記當好“施工隊長”,把責任扛在肩上,沖在前面,團結凝聚黨員群眾一心一意謀發展、對標對表補短板、聚精會神抓增收。

  落實五項措施

  一是摸清集體家底。縣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專門文件、開專題會議,安排村集體清產核資工作。各鄉鎮成立專班,實行“一線工作法”,蹲住在村,帶著村里一起干、推著村里一起清。村級按照精準把握法律政策,嚴格履行個人申報、鄉村核實、公開公示、結果確認、縣級備案等規定動作,開展清產核資,破解增收難題。全縣清理除家庭承包地、集體建設用地、宅基地以外的土地10473塊、29702畝,處理問題2243個、5116畝,增收3959萬元;清理合同8026份,涉及金額5282萬元,處理問題1381個,增收515萬元;清理債權1364筆、金額7573萬元,盤活資金1144萬元;清理無收益資產318件、價值1641萬元,清理無收益資源1375塊、12175畝,通過收回再發包等措施,增收454萬元。

  二是規范資產利用。村集體資產資源發包、租賃、出讓和集體實施的工程建設項目,必須制定相關方案,在履行民主程序后,采取公開競價和招投標方式進行。鼓勵支持村集體利用“三資”,以入股、合作、租賃、專業承包等形式,領辦農民合作社或與專業大戶、家庭農場、技術能人、企業、服務機構等進行聯合與合作,共興共建農業農村發展項目,推進農村集體“三資”多元化、多層次、多形式經營。

  三是完善經濟合同。印發《關于加強農村集體經濟合同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東平縣農村集體經濟合同問題重點整治工作方案》,依法開展合同整治。對于內容不規范、事項不具體的合同,與當事人協商,通過簽訂補充協議加以完善。對于價格有失公允、標的明顯過低且承包租賃期限過長、群眾有意見的,采取協商或通過法律途徑予以糾正。對于違反政策法規的合同,通過法定程序予以變更、撤銷或解除。在清理完善已簽合同的基礎上,把村級所有經濟合同管理監督納入鄉鎮委托代理范圍,切實加強合同簽訂指導,統一合同格式文本,建立合同管理檔案,狠抓合同履行兌現。繼而建立集體“三資”臺賬、經濟合同臺賬、經濟收入臺賬,遵循權責發生制原則,及時對各項收入進行會計核算,將相關數據錄入平臺。

  四是強化工作調度。為確保完成“跨五躍十”任務,縣委決定實行鄉鎮領導班子成員包保,插旗推進,掛賬銷號。明確目標責任,把任務落實情況納入領導班子、領導干部年度考核和干部考察,年底進行專項評估,據此兌現獎懲。推進過程中,領導小組辦公室采取會議交流、統計上報、隨機抽樣、走訪調研等方式每月調度一次村集體收入情況,責成推進速度慢、增幅小、效果差的村逐個說明原因、制定突破措施、限期整改達標,并視情通報有關信息,推動形成你追我趕爭上游的生動局面。

  五是嚴格“三資”監管。發揮村務監督委員會、監事會作用,通過健全機制、明確職能、完善規則,對集體資金收支和資產資源處置實施事前、事中和事后全程監督;壓實業務部門責任,定期與銀行核對賬目,盤點庫存現金,加強收入管理,嚴禁坐收坐支和侵占、挪用集體資金,嚴禁設置賬外賬、小金庫。強化審計監督,保證審計結果公開透明,對侵占集體資金資產等問題進行責任追究,構成違紀犯罪的,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探索七條路徑

  牽頭辦社。一些村發揮黨支部政治優勢、組織優勢,牽頭領辦農民合作社,把農村黨員群眾組織起來,集中資源要素實現抱團發展,推動群眾致富、集體增收。彭集街道葦子河村黨支部領辦土地股份合作社,集體出資58萬元,農戶拿地450畝,種植優質小麥、大豆等傳統農作物,開辦“糧食銀行”。村集體年分紅10萬元以上,成員土地入股經營收入同比增長20%以上。

  鄉村旅游。一些村實施鄉村旅游規模化工程、精品工程、效益提升工程,打造鄉村旅游集群片區和旅游小鎮,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銀山鎮南堂子村流轉農戶土地、山林1100畝,斥資打造昆侖山景區,發展生態旅游觀光農業,成為“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集體每年門票收入450余萬元,1400多村民吃著“旅游飯”奔小康。

  招商引資。一些村經濟條件較差、發展后勁不足,但村干部思路開闊、發展欲望強烈,眼睛緊盯外部,以產業招商、親情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等方式,憑當地資源優勢吸引外部資本進入,實現共同發展。梯門鎮西溝流村利用集體1000畝荒山、農戶980畝承包地,吸納2800萬元工商資本,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種植櫻桃、石榴、核桃等高效優質林果,集體年收入30多萬元。

  借雞生蛋。一些村搶抓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機遇,利用財政扶持資金依托扶貧產業園,打破社區、行業、所有制界限,采取購買企業債券等形式借雞生蛋、借船出海,跨界形成資產經營公司、合作聯社等經濟組織,滲透其他主體經營活動,壯大集體經濟實力。彭集街道10個村將1080萬元扶持資金投入山東海工科技、濱河鋼構等經濟效益高、發展前景好的企業,年投資回報率8%以上。

  物業經營。一些村新建、盤活和優化利用村集體辦公用房、農貿市場、商鋪、廠房、倉庫、大型農機具等設施設備,通過自主經營、出租、入股等形式增加集體收入。東平街道赤臉店村發揮地處城區優勢,投資400萬元建設農貿市場、商業街門頭房3000平方米,采取租賃經營方式,年進賬租金177.72萬元。

  資源開發。一些村鞏固和完善清產核資成果,糾正和清理集體資源違規發包、長期低價發包、逾期未收回等問題,整合未承包到戶的土地、林地、“四荒”等資源,通過拍賣使用權、綠化權等形式盤活利用。接山鎮前口頭村依靠自治、德治、法治結合破題集體增收,民主協商、道德評議、法律服務多措并舉清出“問題”河灘地1120畝、“四荒”230畝,通過重新發包、公開競標、協商提價增收52萬元。

  有償服務。一些村增強集體“統”的功能,為小農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企業等提供產前、產中、產后一系列服務,在促進各類主體競相發展的同時,盡力富村。沙河站鎮小楊莊村協助成龍農機合作社為農戶開展玉米生產托管服務1780畝,既解決了“怎樣種地”等瓶頸制約,又得到合作社服務費17800元。

  (作者單位:山東省東平縣農村經濟管理服務中心、東平縣舊縣鄉人民政府)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