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黨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高度重視、認真對待、著力解決三農問題,領導億萬農民群眾,實現了翻身解放、解決溫飽、擺脫貧困、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當前,我國三農工作已進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階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需要從黨史中把握發展規律、汲取智慧力量、增添奮進動力。
堅持把為億萬農民謀幸福作為重要使命。我們黨成立以后就把依靠農民、為億萬農民謀幸福作為重要使命,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作為貫徹始終的工作路線。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領導農民“打土豪、分田地”,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開展互助合作,發展集體經濟,興辦農村水利、教育和合作醫療,再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發展鄉鎮企業,廢除農業稅,實行種糧補貼,統籌城鄉發展,推進新農村建設,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志性工程,組織推進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脫貧攻堅戰,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創造了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如今正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著力譜寫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新篇章。實踐證明,只有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尊重農民意愿,著力解決農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我國的農業農村發展才能不斷取得新的成就。
堅持農業基礎地位。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人口占絕大多數。農為邦本,本固邦寧,這是我國幾千年的歷史明鑒。我們黨深諳這一條歷史規律,革命戰爭年代在根據地為解決老百姓的吃飯、穿衣問題,實行減租減息,分田分地;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在探索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明確提出中國是一個大農業國,農村人口占全國人口80%以上,農業關系國計民生極大,在全黨形成了農業是國民經濟基礎的基本共識;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們黨在領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始終強調農業是根本,農業問題要始終抓得很緊;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把解決好吃飯的問題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切實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實踐證明,只要全力鞏固農業基礎地位,確保糧食不出大問題,我國各方面就能穩得住。
堅持深化農村改革。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堅持以處理好農民與土地的關系為主線,以調動農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導向,不斷推進和深化農村改革。從打土豪分田地到土地改革,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到實行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讓農民吃上了長效“定心丸”;農產品購銷體制改革,讓農民獲得了農產品的自由處置權;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壯大新型集體經濟,讓農民有了更多財產性收入;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帶動小農戶逐漸融入現代農業生產軌道。實踐證明,只有用好改革這個法寶,就能不斷激發農村發展的內生動力,三農事業才能不斷取得新勝利。
堅持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黨管農村工作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時期,我們黨都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關系黨和國家事業全局的根本性問題,不斷健全黨領導農村工作的組織體系、制度體系和工作機制,始終牢牢掌握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權。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繼續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斷推動理論、政策和實踐創新,在我們黨的歷史上首次專門制定關于農村工作的黨內法規《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修訂《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實行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方針。實踐證明,只有加強和改善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才能保證農村改革發展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大道之行,壯闊無垠。“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為新時代“三農”工作吹響了激動人心的號角,我們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推進鄉村振興。我們相信,走進新時代的中國農民,必將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繪就一幅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振興藍圖。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