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天長市大地農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成立于2012年,擁有服務場所37.4畝,包括面積2600平方米的標準化糧庫2棟,烘干機5組20臺,暫存庫3285平方米,機械庫房300平方米,農資配送車3臺,耕、種、收機械62臺,飛防植保機械144臺,總資產2300多萬元。聯合社在天長市15個鄉鎮成立基層服務中心,年服務產值超億元。近幾年,聯合社又探索組建村級聯合體,實行“聯合經營、統一服務”的生產模式,致力于為糧食生產提供全產業鏈服務,走出了一條村社聯合經營之路。
組建村級聯合體,打造服務新平臺
聯合社發揮自身優勢,以永豐鎮民生社區、橋灣社區、三元村為核心區,聯合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大戶等主體,組建村級聯合體,實現多元主體聯合經營。通過股權設置,村級聯合體形成了聯合社企業法人、村集體經濟組織、種植大戶三方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利益聯結紐帶。
實行“保底+分紅”,完善利益聯結
村級聯合體實行固定租金和股權分紅兩種分配方式。對于通過村集體經濟組織加入村級聯合社的小農戶,實行固定租金模式。小農戶“保本收益”(500斤/畝稻谷以市場價計算)后,扣除其他各項種植生產成本后的經營利潤,由聯合社與加入村級聯合社的所有小農戶按股5:4分成,留存1成作為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收益。對于種植大戶,實行股權分紅模式。以種植大戶的種植地塊為核算單元,種植大戶獲得“保本收益+二次分紅”,災年時保證大戶保本收益,豐年時所得盈余進行二次分配,按照約定股權5:4比例分配給聯合社和種植大戶,留足1成作為村級股份合作社集體資產收益。
聚焦主糧生產,實現服務全程覆蓋
始終堅持水稻、小麥兩大主糧種植,創新并完善主糧“產銷加”經營模式。聯合社依托村社共建的組織優勢,開展全程托管,提供產前的底肥施加、二次追肥、種子、農藥供應,產中的耕整地、育插秧、植保、收割,產后的運輸、烘干、銷售等全產業鏈服務,充分發揮“N統一”的服務專業化優勢以及規模優勢。聯合社依托采購量的優勢與農資生產廠家和種子供應商集中談價,克服單打獨斗形不成合力的局面,同時減少中間流通環節,大大降低村級聯合體成員農業生產資料購置成本,村級聯合體成員集中采購生產物資,戶均比普通農戶節省成本150元/畝。配備ZB319“大地植保”專用車,開展植保服務、技術推廣等,應用現代農業技術和農業機械進行精細化操作、標準化管理,每畝可減少化肥使用量50公斤,節省人工成本80元,糧食增產220斤。從田間地頭直接對接下游糧食加工企業,減少中間環節,每斤節省運輸儲存費用0.04元,每畝可增收約105元。
開展聯銷服務,實現提質增效
以“聯合社+種植大戶+企業”的運行模式簽訂協議,確定農產品收購質量、數量和最低保護價。甄選口感較好的水稻品種“豐優香占”“豐兩優香1號”,從源頭上確保種子質量,2014年對兩個品種進行分品種訂單實踐,種植6000畝,以高于市場價0.2-0.52元/公斤定價,分品種收購300多萬公斤,為訂單成員增收140多萬元。2016年,聯合社與安徽隆平高科、安徽牧馬湖農業開發公司組建了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先后種植粳糯稻5萬畝,2017年秋收時按訂單價3.2元/公斤收購,高于市場價0.1元/公斤,訂單成員增收1000多萬元。2020年訂單種植優質雜交稻品種30000多畝,并加價0.14元/斤。2021年持續訂單種植兩個雜交品種,分別加價0.14元/斤和0.46元/斤收購。
擴展金融保險服務,強化服務保障
一是開展信用合作業務和協調解決申請貸款。把自愿入股1萬元以上的成員設置為村級聯合體核心成員,籌集資金按基準利息向成員投放;對于缺少資金的農戶,聯合社與民生銀行合作擔保每戶五萬元額度。聯合社還引進宋慶齡基金會農民創業接力棒計劃,為20多戶資金周轉困難大戶爭取到100萬元無息貸款。二是重視風險防范,提高村級聯合體成員的抗風險能力。村級聯合體同中國平安保險合作(保險+金融),在天長市財政統一繳納農業保險以及聯合體自行購買商業保險的同時,建立風險保障金。當因受不可抗力等特殊因素導致成員經營出現嚴重虧損時,村級聯合體在向小農戶發放生活補助同時,拿出風險保障金補貼種植大戶成員普遍出現的經營性虧損。三是精心組織技術培訓,堅持“把大戶轉變為種田能手,把傳統農民轉變為高素質農民”理念,針對農業生產和農民科技文化需求,開展生產技術專業化培訓和大眾普及性培訓。2016年以來,聯合社累計開展技術培訓20余次,3500多人得到專業培訓。
村級聯合體的多重成效
村級聯合社圍繞糧食生產,通過打造“聯合社+村集體經濟組織+種植大戶”的村級聯合體,整村集中連片推進農業生產托管,轉變了生產經營方式,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拓寬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路徑。
一是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天長市永豐鎮橋灣社區為村級聯合體提供前期土地托管整合、種植過程中的村民矛盾調解、水電路設施監督和維護、防火防盜等綜合性服務,降低了聯合社與農戶之間的交易成本。聯合體根據該村入社托管的土地面積,給村委會每畝地20元/年的服務費,服務費直接支付給土地所在村的“村財鄉管”集體賬戶,2019年底橋灣社區村社共建村集體凈收益22.8萬元。
二是延伸了產業鏈條。聯合社充分利用企業成員資金、信譽和風險抵抗能力等方面的優勢,將村級聯合體中小農戶和種植大戶的土地作為原料生產車間,納入農業全產業鏈體系,實現了小麥從田間地頭到掛面出廠上市、水稻從育苗到精品米包裝的全周期生產,延伸了產業鏈條,增加了農產品附加值。
三是促進了糧食增收。聯合社成立以來,堅持水稻、小麥兩大主糧種植,在天長市永豐鎮橋灣村級聯合體基地5000畝全程托管區內種植多個品種的小麥、水稻,進行良種對比篩選,從種源上提升糧食品質,促進糧食增產增收?;厝康貕K經土質檢測,因地施肥進行土壤改良,增加有機肥含量,將土地改良為適宜糧食種植的綠色高產田,努力打造“天長大米第一品牌”。
四是助力當地推進農業現代化。2021年聯合社在原有的服務基礎上,承擔了天長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全程社會化服務面積10萬畝,為天長市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安徽省農業社會化服務產業聯合會、安徽大學中國三農問題研究中心)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