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豐縣位于吉林省中南部,現轄14個鄉鎮、3個街道、229個行政村,農村人口30萬。近年來,東豐縣堅持以深化農村各項改革和國家鄉村治理體系試點示范縣創建為契機,高位統籌謀劃,集聚政策要素,活化市場資源,強化平臺支撐,逐步探索出一條黨建引領、“三治”融合的鄉村治理之路。
堅持高起點,以系統化思維謀劃鄉村治理
一是搭建制度框架。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召開鄉村治理試點工作會議,明確7個方面重點工作、45項目標任務,制定了時間表和路線圖;有關部門分別制定工作細則,出臺68條具體措施和4項工作制度,形成一套科學的政策制度框架。二是建立工作機制。成立由縣委政法委書記任組長的鄉村治理試點工作指導組統籌推進試點工作,建立了由黨委農村工作部門牽頭抓總,組織部、宣傳部、民政局、農業農村局等部門協同推進的試點會商機制,定期會商,掌握進度、研究措施、解決問題。三是創新工作方式。創新運用“六建、六進、六創、六下沉”模式,即以建設美麗東豐、德潤東豐、平安東豐等“六建”為目標,以檢察官、法官、新鄉賢進村屯、進學校、進家庭等“六進”為手段,以創立核心價值觀宣傳基地、法治鄉村普法基地、農村掃黑除惡成果警示基地等“六創”為核心,以向鄉村下沉警務力量、農業綜合科技服務、醫療衛生服務等 “六下沉”為重點,推動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向縱深發展,有效激發鄉村治理的生機活力。四是樹立樣板模式。總結形成“三一”工作機制。即“三強一創”:建強“兩委”班子、建強黨員隊伍、建強合作組織,創新黨建引領自治機制;“三定一評”:定村規民約、定議事流程、定小微權力,理順評價機制;“三榜一樹”:公開學子榜、域外人才榜、軍人光榮榜,樹立典型模范。打造楊木林鎮四合村、橫道河鎮三好村等27個試點村,推動全縣鄉村治理體系建設不斷完善。
堅持高標準,以融合化理念豐富治理內涵
一是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治理中的領導作用和政治功能,先后制定印發了《試點示范實施方案》《試點示范督查考核辦法》等5個方案、4個辦法,推進鄉村治理標準化、制度化、規范化發展。推行“村干部全員備案”,1383名村“兩委”成員全部由縣委組織部備案管理,撤換村支部書記78名;推行“黨建超市”項目,實施積分管理,創建村級“黨建超市”192個;選派鄉村振興指導員229名。二是提升村民自治能力。創新推行“三定一評”機制,從道德層面對村民日常行為進行規范,確定村規民約;村級重大事項實行“六步”工作法,確定議事流程;落實小微權力清單37條,確定小微權力;理順評價機制,就工作完成等情況,由黨員和村民對村“兩委”工作逐項進行打分考評。三是塑造鄉村德治秩序。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建立好人評選長效機制。全縣229個村全部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立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和禁賭禁毒會等“四會”組織。四是加強部門聯動。圍繞農村各項改革和鄉村治理體系試點示范重點工作,多部門結合工作實際,開展了村級黨組織整頓提升、德潤東豐系列活動、七五普法等各項工作。57個薄弱村和后進村黨支部向鄉鎮黨委提交了“問題清單、責任清單、整改清單”;打造黨建促精神文明、促生態建設、促脫貧攻堅、促產業發展、促綜合治理5類先進村30個;開展文化下鄉77場次,編演鄉村治理體系文藝節目24個;深入鄉鎮村屯開展“送法下鄉”“送法趕集”等宣傳活動30余場。
堅持高質量,以多樣化形式促進成果轉化
一是促進了村集體經濟快速發展。依托梅花鹿、農民畫等產業,充分發揮“鄉村治理+特色產業”發展模式,發展鄉村文化創意、鄉村商貿物流等新業態,帶動了村集體經濟快速發展和農民增收,農民獲得感明顯增強。2020年,全縣村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以下行政村減少21.8%,全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增長7%。二是促進了鄉風文明明顯好轉。涵育鄉村道德新風,營造風氣純正的魅力鄉村。全縣組織推選美麗家園、孝老、愛親、文明、新風等五個類別的縣級“最美家庭”60戶。整合各級財政投資3.9億元,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投入創建資金630余萬元,成功創建美麗家園、美麗庭院、干凈人家4.2萬戶。三是促進了鄉村平安建設有效推進。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突出“百姓說事點”建設,縣鄉村三級綜治中心有綜治協管員237名、人民調解員2769名、“一村一輔警”229名、網格員1773名、法律明白人444名。共調處糾紛1463件,調解成功1442件,調解成功率達98.5%。全縣所有村、社區實現民間糾紛零激化,符合條件的社區矯正人員參訓率100%,社區戒毒人員管控率100%,農民滿意度同比增長8.2個百分點。四是促進了鄉村產業穩步提升。每年設立梅花鹿產業發展專項引導資金2000萬元支持梅花鹿產業發展,2020年東豐縣梅花鹿現代農業產業園成功晉升省級產業園。在種植業特色產業發展方面,2020年整合設立專項引導資金4000萬元,重點支持羊肚菌高端食用菌產業,全縣羊肚菌設施栽培面積達到488棟、29萬平方米,位居全省各縣市第一。
(作者單位:吉林省遼源市東豐縣農業農村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