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引領作用,由村黨組織牽頭,通過流轉土地、領辦合作社或農業公司等形式,大力發展特色種植、農產品深加工、儲藏保鮮、物流運輸、文化旅游等經營性項目,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發展提質增效,提高了村黨組織的組織力、凝聚力、戰斗力,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的產業振興和強村富民路子。目前全區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267個,覆蓋率達到90%。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超過10萬元,其中50萬元以上的村占3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9萬元,比2019年增長7.5%,高于全市18.75%。
主要做法
采取“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走規模經營的路子。當前,農村最重要的生產要素是土地,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關鍵是激活土地資源。針對傳統一家一戶種植規模小、收益低的問題,兗州區鼓勵和引導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流轉土地,實施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漕河鎮管家口村在“80”后大學生村黨支部書記王法義的帶領下,積極克服村莊偏遠、不臨城不靠廠、無資金無資源無技術的不利條件,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成立濟寧春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集體流轉農民手中零散經營的土地,以高端優質葡萄種植為突破口,走出了一條支部引領、創辦公司、成立合作社,聯農戶、聯市場、聯技術、聯社會資本,“一引四聯雙受益”壯大村集體經濟的路子。管家口村共流轉全村1300畝土地,大力發展設施農業、良種繁育、有機肥生產等產業項目,從“一窮二白”的集體經濟空殼村發展成了全省鄉村振興“十百千”工程示范村。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75萬元,是2016年的36.5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3萬元,比2016年翻了一番。目前正聯合周邊7個村,計劃投資9000多萬元打造萬畝現代農業示范片區。
采取“支部主導+公司運營+村民入股”模式,走產業融合的路子。兗州區充分發揮經濟強村的牽頭引領作用,整合資源、抱團取暖,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2018年以來,新兗鎮牛樓社區黨委牽頭,搶抓泗河綠色發展帶建設和兗州區泗河全域開發的機遇,借助區位交通優勢,盤活閑散土地,相繼建成了花海彩田3A級旅游景區、牛樓小鎮綜合體,并規劃建設了現代農業產業園、農事體驗館、新型農民培訓中心、航天科普研學博覽基地等系列鄉村振興項目。在經營模式上,社區所轄6個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共同入股,村民自愿入股分紅,成立牛樓味道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勝日尋芳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和牛樓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市場化經營管理,收益分紅,成果共享,既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又實現了村民增收致富。2020年村集體收入800多萬元,帶動村民就業800余人,社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2萬元,高于全市平均71%。今年一季度公司實現收入2000萬元,預計全年可實現收入6500萬元,可分別增加村集體和村民收入1600萬元和800萬元。
采取“合作社+合作社”模式,走聯合發展的路子。在推進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過程中,有些村莊受地理位置、資金、人才等因素制約,難以將單個合作社做大做強,影響農戶入社的積極性。針對這一情況,兗州區引導合作社抱團發展,整合各方面資源,走聯合發展的路子。2020年全區爭取中央財政資金1750萬元,共包含35個村的扶持集體經濟項目。為發揮財政資金最大效益,引導35個村黨組織領辦的合作社采取飛地經濟模式,共同入股牛樓生態產業有限公司,高標準打造了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占地165畝的高標準玻璃溫室1個、雙拱雙膜連棟溫室2個、生產大棚14個,發展蔬菜種植、瓜果采摘、農產品深加工等綠色高效農業。2020年每村集體經濟增收5萬元,今年預計可增收10萬元,為周邊群眾提供了大量工作崗位,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2019年小孟鎮梁家村黨支部通過領辦合作社種植丹參取得了較好效果。為帶動周邊集體經濟薄弱村發展,又聯合蘇戶村、王海村等4個村建設中藥材種植示范園,成功申請國家高效農業示范項目資金200萬元,輻射帶動周邊村種植中藥材3000余畝,將帶動周邊4個村每年增加10萬元以上的集體經濟收入。
幾點啟示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必須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只有發揮好村黨組織作用,才能將土地、人才、政策信息等發展要素聚焦起來,找到適合各村實際的集體經濟發展路子。要大力實施黨建“雙基”工程,鼓勵支持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創辦公司,搭建人才聚集和產業發展的平臺,充分挖掘和利用現有資源,走出一條適合自身實際的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之路。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必須要有一個有公心、有擔當、有情懷的農村帶頭人。“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無論是采取哪種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首先要有一個好班子特別是好支部書記,才能帶領全村黨員群眾,立足實際、因村制宜,推動農業產業化、規?;?、市場化經營。要結合村和社區“兩委”換屆,真正選拔培育一批素質好、能力強、敢擔當、愿干事的村黨組織書記,為推進鄉村振興打下基礎。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必須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實施鄉村振興,農民群眾是主體。兗州區推行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無論是流轉土地,還是發展產業,都注重征求群眾意見,引導群眾積極參與,最大限度地釋放了群眾參與鄉村振興的動能,村民紛紛自愿地將土地流轉到村集體,建立起集體與群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聯結機制。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必須因村制宜選準強村富民產業。只有培育發展富民產業,鄉村振興才能管長遠、可持續。要堅持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全面激活主體、激活要素、激活市場,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不斷增強鄉村產業振興的動力和活力。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農業農村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