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家莊子村位于河北省蔚縣草溝堡鄉南部山區,一直以來,因為區位環境和資源稟賦原因,經濟發展較為滯后。近年來,白家莊子村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立足資源稟賦,發展農村經濟,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推動產業聚集、集體增收、群眾致富、產村融合,促進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開拓創新,做強產業惠民生。白家莊子村多年來發展“高山旱地大白菜”種植,然而,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沒有統一組織,種植戶缺乏技術交流與品種更新,蔬菜銷售渠道不暢,導致“好菜賣不出好價錢”。如何改變蔬菜產業的局面,帶領村民打開致富之門,成了村黨支部一班人心頭的一件大事。
2017年開春,村黨支部書記白剛領辦的白家莊子村貴錄種植合作社牽手北京富平創源生態信任農場,正式引入“富平創源——大地生態信任農業標準與規程”。通過一整套嚴苛、詳細、有機化的種植標準和操作規程,建立起農產品生產端、市場銷售端和消費端的信任。
2018年,繼續推廣有機蔬菜種植217.9畝,覆蓋本村40戶。同時依托貴錄合作社,聯合麻田嶺、魯莊子、王喜洞、搶風崖等村種植有機蔬菜1000畝,進一步帶動全鄉170余戶村民致富增收。合作社與張家口京匯農產品經銷有限公司簽訂購銷合同,村民無后顧之憂。2019年以來,村黨支部又趁熱打鐵,鼓勵和引導村民網上銷售,擴大品牌產品的影響力。
因地制宜,一心一意謀發展。前些年,村里一些群眾存在“等、靠、要”思想,生活安于現狀,甘于貧困。面對如期脫貧的目標,鄉黨委和村干部經過商討,在全村開展“自強做人·自立做事·講誠信·懂感恩”大比評主題活動。一是開展星級農戶評選活動。引導貧困戶樹立“苦干實干能致富”的意識,激發貧困戶主動發展的信心和熱情。二是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講堂教育活動。通過大講堂,開展黨的農村政策特別是扶貧政策、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傳統美德宣傳教育活動。針對貧困戶大多年齡大、文化素質較低的實際,采取“扶貧政策小喇叭”形式強化宣傳,播放扶貧脫貧政策。三是建設孝心浴池,喚起群眾“精氣神”。白家莊子村從“洗手洗臉”抓起,開展了激發內生動力的探索實踐。在村里蓋起了草溝堡鄉第一個“孝心浴室”,給每個貧困群眾免費洗澡,洗了澡的貧困戶都可以領一套內衣。榜樣示范加上激勵機制,群眾逐漸從“不愿洗”變成了“搶著洗”。同時,白家莊子村還建設了高標準的文化廣場和村級組織場所,村容村貌有了顯著變化,成為蔚縣的旅游景點之一,每年吸引周邊及外地數千名游客,如期實現了全村整體脫貧。
招商引資,鄉村振興加速度。2021年,按照草溝堡鄉黨委、政府確立的鄉域產業發展空間布局,白家莊子村堅持把鄉村旅游、休閑度假等特色旅游業作為發展的重要抓手,堅定不移推動項目建設落地生根。
經過8個月的緊張協調籌備,2021年9月13日,諾森·文冠谷項目終于在白家莊子村落戶開工。項目規劃總投資額3.6億元。項目引進初期,黨支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堡壘作用,黨員先行示范,先后四次在白家莊子村召開村民代表會,探索村企合作共贏模式。在與企業多次探討協商后,鄉、村、民、企達成共識,形成村企民共贏的“三一六”模式,即白家莊子村村民用民房入股合作,河北諾森農業有限公司出資將民房改建為高端民宿,運營后產生收益,三成分配給白家莊子村民,一成分配給白家莊子村委會(村集體),剩余六成為企業經營利潤。通過這個模式,整合了三方資源,既保證了企業收益,也提升了村民收入,還壯大了村集體經濟。
(作者單位:河北省蔚縣縣委組織部)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