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一個中部縣級市村集體經濟發展透視
時間:2023-04-13 21:55:27 來源:農村經營管理 作者:趙變霞 字號:【

  近年來,山西省汾陽市將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力抓手,強力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農業生產托管服務、農村集體資產“清化收”等專項工作,精準發力,取得顯著成效。2022年1-7月,汾陽市193個村集體經濟組織村集體經濟總收入為14386.46萬元,相比2021年,增加了8786.46萬元,增長率為157%。

  一、主要做法

  實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2018年,汾陽市開展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共登記注冊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307個,界定集體成員333128 人。通過清產核資工作,摸清了各村集體資產底數,清查登記集體經濟組織資產總額308975.34萬元,其中流動資產157111.41萬元,農業資產675.5萬元,長期資產9010.63萬元,固定資產142125.02萬元;集體土地總面積132.35萬畝,其中農用地105.39萬畝(耕地面積66.65萬畝),建設用地20.23萬畝,未利用地6.73萬畝。

  開展“清化收”專項行動。為有效規范村集體經濟組織各類經濟活動,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汾陽市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清產核資的基礎上,開展了以“農村集體經濟合同專項清理、村級債務化解、新增資源收費”為主要內容的“清化收”專項行動。汾陽市193個行政村(社區)中,村集體“清化收”收入在100萬元以上的村有24個,50萬~100萬元的村有9個,10萬~50萬元的村有54個,10萬元以下的村有99個,無“清化收”收入的村有7個。全市清理不規范合同18608份,收回村集體土地面積34242.53畝,通過清理資產資源不規范發包,增加集體經濟收入9752.68萬元。

  開展農業生產托管服務。近年來,汾陽市大力開展“田保姆”式農業生產托管服務,激活了農村土地“沉睡資本”。通過近幾年的努力,托管組織數量、服務小農戶數量、土地托管面積等指標逐年翻番;托管組織由單一的合作社拓展為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農民服務公司等多元化的服務主體;托管環節由單一環節發展為集“耕、種、防、收、加、貯、銷”一條龍的“保姆式”全托管服務。全市已有46個具有一定社會化服務經驗的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組織,其中有33個村集體經濟組織,占托管服務組織的72%;11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占托管服務組織的24%;2個新型農業公司,占托管服務組織的4%。截至2022年7月,各托管組織已完成春耕、播種11萬畝,服務小農戶2萬余戶,機械化耕種面積達53萬畝,機械化收割面積達35萬畝。自農業生產托管開展以來,農業生產成本節約15%,玉米畝產從原來的1200斤增長到1500斤,高粱畝產從原來的1100斤增長到1400斤,增長20%~30%。

  二、存在的問題

  全市村集體經濟總體偏弱,可持續發展能力有待提高。截至今年7月份,全市193個村中,有164個村無經營性收入。多數村缺少資本積累,沒有獨立的產業項目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自身“造血功能”不足。一些村地理位置相對偏僻,區位條件差,產業發展項目選擇難度大。

  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業發展不平衡,兩極分化現象嚴重。截至今年7月份,村集體產業經營收入為4122.39萬元,其中賈家莊鎮賈家莊村和西河街道北門社區兩村的產業經營收入占全市產業經營收入的比率為96%,其他191個村產業經營收入占比4%。在壯大發展村集體經濟上,各村積累參差不齊,個別村能依托有利資源要素及優越的地理位置,實現經濟增長,很多村無法突破資源利用瓶頸,村集體經濟發展不平衡。

  收入渠道單一。除29個有經營性收入的村以外,大部分村依靠資源發包來提高村集體收入。村集體經濟組織增收渠道單一,盈利能力弱。部分村雖然擁有一到兩個企業,但產業層次低,缺少帶動能力,難以形成一定規模。一些村有資源,卻因地理位置偏遠,沒有人愿意去投資,導致資源性資產無法盤活利用。

  村集體經濟組織人才資源匱乏。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大多數年輕人選擇外出打工、創業等,村內青年黨員干部不多,欠缺高學歷、管理經驗豐富的接班人,發展集體經濟缺乏懂技術、有文化、會經營、會管理的人才和青壯年勞動力。

  三、對策建議

  堅持黨建引領,跨地域跨領域跨村組建聯合社。堅持“黨支部+合作社”的集體經濟發展模式,通過打破基層黨組織設置壁壘,選擇若干強村和部分薄弱村,跨地域跨領域跨村組建立聯合黨委和股份經濟聯合社。強化聯合黨委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中的政治引領功能,以市場為導向,從區位特點、資源條件等實際出發,厘清發展思路,開展組織聯合、資源聯用、土地聯營、產業聯營等工作,組織引領各村融合發展,變“單打獨斗”為“抱團發展”,幫助薄弱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強化保障激勵措施,加大財政扶持力度。一是建立村級集體經濟項目“綠色通道”。對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投資或村企合作開發、投資興建的項目,在項目資金安排上予以傾斜。二是捆綁財政項目資金。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統籌安排、集中投入”的原則,打破行業、區域和部門界限,整合相關部門項目資金,與村集體經濟項目捆綁實施,形成項目資金“聚沙成塔”效應。三是加大村級集體經濟信貸供給力度。鼓勵金融機構把新增可貸資金優先向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投放,擴大村級集體經濟貸款規模,推動農業生產設施產權抵押和生產訂單、農業保單融資,提高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授信額度,有效滿足村集體經濟組織融資發展需求。四是設立專項獎勵資金。將村級集體經濟壯大提質獎勵專項資金列入預算,制定獎勵辦法,以考核經營性收入增幅為重點,實行村干部“基本報酬+績效考核+集體經濟發展創收獎”薪酬制度。

  探索新型發展模式,實施品牌化戰略。一是實施村級集體經濟品牌化戰略。充分發揮汾陽市特色農產品資源豐富、種類繁多、歷史悠久的地方特色優勢,堅持把培育地理標志商標、打造集體經濟品牌作為助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長期性戰略措施,塑造一批“汾”字號村級集體經濟品牌。二是推行“紅色電商”發展模式。參照總結杏花村鎮東堡村建成“中國淘寶村”的經驗,集中打造“黨建+電商”孵化創業基地和電商一條街。制定“支部+電商”培養計劃,培養一批紅色電商達人。全面推廣東堡村經驗做法,鎮建設電子商務服務站,村建立電子商務服務站和物流配送點,引導基層組織帶頭發展電商、黨員干部帶頭實踐電商、村級活動場所優先服務電商,為鎮村電商插上“紅色翅膀”。

  加強人才培育,全力打造高素質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健全對農村干部“選育管用儲”全鏈條培養機制,實施“頭雁工程”,整體提升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素質。完善把農村致富帶頭人培養成為黨員、把黨員培養成為產業致富帶頭人的培養機制,動態儲備一批善抓產業發展、懂管理會經營、致富帶富能力強的村級后備干部。實行導師幫帶制,建立優秀村黨組織書記導師庫,明確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村黨組織書記、新任村(社區)“兩委”干部、村(社區)后備干部等3類人員為幫扶對象,優先考慮幫帶對象需求,結合實際情況從導師庫中靈活選擇導師,探索“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組團式”幫帶模式,常態化開展結對幫扶。

  (作者單位:山西省汾陽市現代農業發展服務中心)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