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節市位于貴州省西北部、川滇黔三省交界、烏蒙山腹地,全域以喀斯特地形和高山丘陵為主。區域內居住著漢、彝、苗、回等46個民族,2021年末少數民族人口203萬人,占畢節市總人口的21.25%。由于地理地勢及人員結構因素,“多民族混居”“小聚居、大分散”成為畢節市人員分布的主要特征。近年來,畢節市立足地方實際,創新探索鄉村治理“四張清單”,推進民族山區鄉村治理工作見成效。
規范辦事流程清單,提升為民服務實效
現階段,許多農村留守的多為老人和兒童,在辦理各項事務過程中,存在著不清楚在哪里辦、不清楚如何辦、不清楚辦理需要什么等問題。畢節市在鄉村治理工作中,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以提高基層服務質量、提升群眾滿意度為目標,通過規范基層辦事清單,細化事權流程,形成標準化、規范化、制度化的辦事程序,把“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到實處,為群眾提供全方位、便捷、高效的服務,真正實現政務服務、村級服務等事項“一站式”辦理,讓群眾辦事只進“一扇門”,就能方便辦事、舒心辦事,方便了群眾,提高了效率。如畢節市在農村宅基地審批管理過程中,通過制作“畢節市農村宅基地審批工作流程圖”“農村建房八不準”“十個一律”等事項清單,引導農民群眾增強法紀意識,規范審批工作流程,既扭轉了以往亂搭亂建的行為習慣,又方便了群眾辦事,提升為民服務實效。
建立行為準則清單,強化基層自治能力
畢節市以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為抓手,結合當前農村發展的新形勢和自身實際,進一步修訂、豐富和完善了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建立村(居)民行為準則清單,規范村(居)民行為,目前全市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已覆蓋100%行政村(社區)。同時,在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的基礎上,還創新探索了“積分+紅黑榜”“三個1元”“黨建+積分”“警民議事”等做法,在陳規陋習、環境衛生、公共事務、商事議事等方面建立正負面清單和協商議事清單,充分發揮清單制治理在人居環境整治、陳規陋習整治等方面的主導作用,進一步提升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能力和水平。如大方縣探索“三個1元”工作機制,建立環境衛生治理清單,從改善農村家庭環境衛生等小處著手,打造核桃鄉木寨村,獲“中國特色少數民族村寨”、第一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納雍縣厙東關鄉槍桿巖村建立了“積分+紅黑榜”管理模式,建立加分清單9條,減分清單17條,實行“一事一記錄、一月一考核、一季一公示”,有效推動鄉村治理工作落地見效,推動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能力逐步提升。
明確小微權力清單,增強基層反腐力度
針對基層集中表現的“吃拿卡要,虛報冒領”“盤剝克扣,雁過拔毛”“擅權亂權,優親厚友”“弄虛作假,欺上瞞下”等小微權力腐敗問題,畢節市以“強紀法意識、強權利規范、強群眾監督、強部門監管”四強為抓手,探索建立小微權力清單制度,深入開展基層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專項治理,嚴肅查處侵害群眾利益“小微腐敗”問題,著力推動上級政策、項目、資金落地見效,為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一是標準配權。結合村(社區)實際情況,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制度,對村級組織權力進行梳理,編制了《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和《村級小微權力運行流程圖》,對村民普遍關心的事項進行歸納,建立小微權力清單,切實做到“清單之外無權力”。二是合理限權。對小微權力的運行從法規依據、管理權限、運作流程、執行標準等方面逐項進行限制和規范,理清基層干部權力邊界,使基層干部權力始終處于條框制約之中。三是公開曬權。建立健全內容真實、時間及時、簡明易懂的基層透明公開制度。實行權力清單內容、規章制度、運行程序、運行過程、運行結果“五公開”,讓群眾能夠清晰了解到權力運作的各個方面,真正實現“讓權力陽光、給群眾明白”。如畢節市七星關區通過建立權力清單監督公開專欄,金沙縣制定并公開小微權力19條流程圖等,對日常管理工作中的資金使用、工程項目、“三資”管理等予以公示公開,接受公眾監督。
建立工作職責清單,厘清鄉村治理事務
畢節市通過建立鄉村治理職責清單,規范基層治理職責事項,厘清鄉鎮政府和村民委員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他組織的權責邊界,打造高效、便捷、規范的鄉村治理工作機制。如針對缺乏基層鄉村治理專職人員、鄉村治理職責不清不全的問題,自2019年以來,緊緊圍繞提升鄉村治理能力,從激發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內生動力出發,創新探索“鄉村治理督導員”工作機制,將村“兩委”委員、退休人員、離任村居干部、復員退伍軍人和熱心公益事業的群眾等選聘為鄉村治理督導員,明確鄉村治理督導員8大鄉村治理職責清單(政策宣傳、民生服務、糾紛調解、環境衛生、鄉風文明、村民自治、村組事務、食品安全),為鄉村治理工作組建一支素質過硬、作風優良、公道正派的鄉村治理督導員隊伍。截至目前,畢節市共選派1.9萬名鄉村治理督導員,在人居環境整治、基層糾紛化解、道德文明宣傳等鄉村治理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目前,畢節市已在9個縣市區推廣清單制,實現區域內全覆蓋,打造大方縣為清單制示范縣,對完善鄉村治理體系、提升治理效能發揮重要作用。一是基層工作更加透明。推行基層事權清單管理,讓廣大村民群眾更加了解基層事務,更好保障農民群眾知情權,助力村民群眾參與鄉村治理工作。二是群眾辦事更加便捷。在鄉村治理中推行清單制,讓村民更加熟悉辦事流程,讓村干部更加熟悉事權事項,推動基層服務更入民心。三是村民行為更加規范。清單制對村民行為進行條款式引導和約束,清晰直觀地指出了哪些事情應該多做,哪些事情不能做,規范了村民行為準則,不僅減少了農村基層違法亂紀現象和矛盾糾紛發生,同時也引導村民養成勤勞致富、守信重義、尊老愛幼的好習慣,為鄉村善治提供良好的氛圍。四是治理效能更加凸顯。清單制把紛繁復雜的村級事務條款化和標準化,解決了鄉村治理工作“沒依據、沒抓手、沒人聽”的問題。同時,清單制規范了鄉村治理事務,讓村級干部從繁瑣的行政工作中解放出來,有更多精力開展鄉村治理工作,提升了治理效能。
(作者單位:貴州民族大學法學院)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