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費縣紫金家庭農場位于風景秀麗的天蒙山腳下、上冶鎮水庫西岸。自2015年成立以來,農場依托當地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圍繞“打造集生產、體驗、采摘、休閑、觀光、餐飲于一體的葡萄主題農莊”的目標,積極建設高標準精品果園。截至目前,農場現有新型葡萄精品采摘園100余畝、葡萄苗木基地20畝,建設木屋餐廳7座、葡萄架下餐廳10桌。2021年,家庭農場實現經營收入400余萬元、盈余120萬元,有力帶動了費縣及周邊地區葡萄產業的提檔升級。2018年農場被評為“省級家庭農場示范場”,農場負責人先后被評為“縣級優秀新型職業農民”“縣級鄉村好青年”“鴻雁人才”“沂蒙鄉村之星”等,2022年當選為市級人大代表。
實行標準化生產,促進產品提質增效。一是選優品種,優化種植結構。農場成立以來,始終秉承“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創業理念,建場之初多次拜訪山東農科院葡萄研究院和青島農業大學的教授,充分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結合本地實際引進國外優質葡萄品種40余種,通過試種確定了早、中、晚熟20余個品種進行搭配種植,做到了夏秋冬三季有果,延長了產出和采摘周期,增加了市場競爭力。七月中旬成熟的黑巴拉多和夏黑品種,畝收益達到7萬元以上;十月底成熟的陽光玫瑰,每公斤售價60元以上,畝收益10萬元以上。二是建章立制,規范運營。農場制定了生產、經營、內部管理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建立了農場生產日志,規范家庭農場的財務收支、運營銷售、業務培訓等記錄,做到農場事務有章可循、責任到人。嚴格按照安全生產技術規范,做到管理、防治、施肥、用藥等生產環節合理、科學,確保葡萄綠色、安全、健康。三是改進技術,提升品質。農場升級葡萄種植技術,采用棚架栽培模式和避雨棚栽培技術,管理更加方便,而且通風透光性好,生產的葡萄色澤靚麗、粒大穂圓、品相好、糖度高、果肉鮮脆清香。根據土壤養分含量實施測土配方、科學施肥,增加土雜肥和有機肥的使用量,改變了土壤氮、磷、鉀及微量元素含量的搭配;采用先進、高效的果園生草技術,改變以前傳統果園土壤管理模式,使土壤中的有益菌得到大量繁殖,地力得到大大改善,果品的產量、口感、色澤、糖度等方面都有了大幅度提升。通過富硒技術生產的富硒葡萄,于2017年7月經過山東省微量元素科學研究會富硒農產品專業委員會的檢驗,各項檢驗指標均達到優質標準,富硒葡萄通過網絡平臺每公斤售價50元,畝收益達到8萬元以上,品質的提升真正給農場帶來了效益的提高。
打造過硬品牌,提升產品知名度。一方面,注重品牌建設。農場始終高度重視品牌建設,把科技、綠色、信譽、文化理念融入品牌建設的全過程,以高質量標準擦亮品牌厚重底色,以綠色發展勾畫品牌主流色調,以文化宣傳豐富品牌多彩內涵。優良的品種、標準規范的生產工藝,再加上蒙山腳下、水庫岸邊地理優勢形成的良好生態環境和生產環境,為品牌打造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17年10月,農場注冊了“紫錦”商標;2018年9月,農場生產的葡萄通過了國家綠色食品認證。另一方面,加大宣傳推介。農場每年舉辦葡萄文化節、葡萄擂臺賽等活動,邀請市縣樂隊、舞蹈隊、旗袍隊等到場演出,邀請攝影家協會、書法協會會員現場創作,邀請電視臺、自媒體記者及網絡主播進行宣傳,擴大了農場社會影響面。同時,積極參加市縣組織的對接“長三角”農產品展銷會和有關農產品博覽會,推介宣傳葡萄系列產品,提高了農場及產品的知名度。
拉長產業鏈條,實現多產融合。一是聚焦區位環境,發展特色農業。優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生態環境,優質的葡萄品質,以及園區內完善的水、電、路等基礎配套設施,再加上宣傳力度的加大,使得農場的影響力和美譽度有了極大的提高。葡萄成熟季節吸引了眾多本縣及周邊縣區的游客來農場品嘗、采摘,農場的葡萄70%以上通過采摘銷售。二是聚焦品種優勢,增加產品附加值。農場還瞄準國內葡萄品種最前沿信息,建立優質葡萄苗繁育基地,繁育優質夏黑、巨玫瑰、陽光玫瑰、金手指等葡萄苗,每年繁育優質葡萄苗10余萬株,全部被全國各地果農訂購,畝收入15萬元以上,是出售普通果樹苗木收入的兩倍。農場還在山東省農科院果酒葡萄研究院指導下,生產了系列葡萄酒和果酒,進一步提高了產品附加值。三是聚焦休閑體驗,實現產業融合。農場根據實際情況開設了農家樂餐廳,在水庫邊建起了垂釣園,滿足采摘游客的多方面需求。休閑采摘、垂釣、餐飲加上美麗的自然風光,不僅增添了游客樂趣,也增加了農場收入。2021年,農場實現經營收入400余萬元,其中200余萬元收入來自二三產業。
推廣先進技術和理念,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一是院校合作,助力品種示范。2018年8月,農場被山東省農科院葡萄研究院確定為科技示范點、葡萄新品種新模式試驗基地,并派一名專家常駐農場指導。山東省農科院連續四年在農場舉辦全省葡萄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現場培訓會議。農場先進的管理技術和經營模式,得到了各級領導、業務主管部門、科研院所和廣大葡萄種植戶的充分肯定。二是經驗交流,助力合作共贏。近三年來,縣內外慕名來農場參觀學習的葡萄種植管理技術人員達500余人次,農場技術人員毫無保留地傳授他們種植技術、經驗做法及注意事項,前來學習參觀人員都期待而來、滿意而歸,農場技術人員還多次受邀到其他葡萄種植基地現場指導,幫助普通種植戶解決生產經營難題,得到了種植戶的贊譽,帶動了周邊葡萄種植戶共同發展。三是現場教學,助力技術推廣。農場作為市、縣農業農村部門確定的高素質農民培育現場教學基地,先后承接山東省菏澤、淄博、煙臺、日照及臨沂市高素質農民、農村基層干部、農業職業經理人、農業領軍人物、青年農民、巾幗創業農民、農村退役軍人等專題培訓班20余批次,2000余人次參加現場教學,農場負責人對獨特的經營理念、先進的種植管理技術、集約規模的種植模式等進行詳細系統的講解,讓現場學習的學員受益匪淺,受到學員和培訓單位一致好評。農場還先后承擔四次市縣葡萄管理技術現場會議,充分發揮了農場的示范帶動和引領作用。
承擔社會責任,助力鄉親脫貧致富。農場負責人作為縣職業農民協會的秘書長,經常組織縣里職業農民參加各類技能大賽、農產品博覽會、農民豐收節慶祝活動及各類社會活動,多次組織重陽節、春節等傳統節日捐贈救助活動。脫貧攻堅期間,農場主動承擔了5戶貧困戶(10人)的脫貧任務,給每個貧困戶建立檔案管理制度,讓他們在農閑時間在農場務工,人均年收入達到12000元,最高達到20000元以上,2019年在本農場務工的貧困人員全部脫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紫金家庭農場出資2萬余元購買軍大衣、方便面、火腿腸、礦泉水等愛心物資,捐贈給彭家林村、翟家村、許家莊等村一線執勤、值班人員,看望民義莊、蔡莊村、東埠子等村高齡老人,通過紅十字會和慈善總會捐款捐物價值2萬余元,彰顯了農場的責任和擔當。
(作者單位:山東省費縣農業農村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