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省濰坊市把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突破口和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奮力打造農業社會化服務濰坊新模式,有力促進了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2021年全市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92%,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8%,主要農作物良種貢獻率達到47%,農田有效灌溉面積占比超過99%,土地經營規模化率達70%。
圍繞打造“新格局”,探索網格化服務模式。目前濰坊市重點打造了三類服務網格。一是打造區域化服務網格。即依據服務范圍,按照就近便捷原則,劃區劃片,打造服務圈。高密市孚高農業服務有限公司,建設了29個為農服務中心,每個中心服務半徑為3公里左右,服務土地面積3萬~5萬畝。二是打造農業機械服務網格。即以推進農業機械化為重點,通過設立農機服務中心,打造服務圈。目前全市農業機械服務合作社達到1206家,農機社會化服務實現了農業生產過程全覆蓋。三是打造一體化服務網格。即依據不同農事活動特點,圍繞一體化服務,打造服務網格。濰坊綠野農機專業合作社初步形成了全程機械化與綜合農事于一體的綜合服務中心,開展了產前農業市場信息服務、產中農業機械化服務、產后銷售服務。
圍繞培育“新動能”,探索產業拉動服務模式。圍繞產業布局、農業園區建設等,培育農村經濟發展新動能,進而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安丘市山東沃華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做大做強大蔥產業,主動“進一連三”,即由“二產”進軍“一產”、連接“三產”,2019年對大蔥的社會化服務面積達到3萬多畝,帶動農民增收3000多萬元。
圍繞開辟“新路徑”,探索農業生產性服務模式。針對不同地區、不同產業、不同農戶對社會化服務需求的差異性,積極探索“服務主體+農戶”“服務主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服務主體+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土地股份合作社)+農戶”等新路徑,目前全市主要探索了兩種服務方式。一是全程服務方式,即針對農業生產全程提供服務。高密市宏基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通過村“兩委”開展“村莊整建制托管”,并逐步推行“土地股份合作社+生產全托管”經營模式,達到了農民、村集體和服務主體“三方共贏”。二是環節服務方式,即為農戶農業生產一個或幾個環節的服務。昌邑市濰坊豐瑞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建設青鄉、大章2處高標準為農服務中心,為農戶提供耕、種、收、銷售、病蟲害防治等各類服務,年土地托管服務面積達8萬畝。
圍繞拓展“新業態”,探索智慧農業服務模式。以建設智慧農業為目標,大力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積極推進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等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農產品銷售、農產品監管、質量追溯、信息服務等方面的應用,取得了明顯成效。青州市亞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依托本市百億級花卉產業集群,著力打造“一網、三區、五平臺”,“一網”即“花多采”互聯網平臺,“三區”即“電商運營區、物流倉儲區、科技服務區”,“五平臺”即“電商金融服務平臺、花卉市場數據分析平臺、花卉學苑直播平臺、智慧配送追溯查詢平臺、交易全程安全監管平臺”,建成國內首個花卉電商物流一體化發展區,構建了“發展區+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產業化聯合體。
(作者單位:山東省濰坊市農業農村局、濰坊市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家洼街道辦事處)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