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農業社會化服務是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核心
時間:2022-03-03 18:54:42 來源:農村經營管理 作者:王玉斌 字號:【

  2021年12月21日,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鄧小剛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上作了《國務院關于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推動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情況的報告》,無論從報告的系統梳理邏輯主線分析,還是從近年來鄉村振興發展的實踐情況來看,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農業社會化服務已成為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核心。

  農業社會化服務成為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核心有其深刻邏輯內涵

  政策層面,黨中央國務院對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與促進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有明確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國小農是我們的基本國情農情,要加快構建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李克強總理強調,要大力扶持一二三產業融合、適度規模經營多樣、社會化服務支撐、與“互聯網+”緊密結合的各類新型主體,更好帶動小農生產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指示精神,各地區、各部門堅持把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作為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基本途徑和主要機制,培育適應小農戶需求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多元主體。

  理論層面,聚焦“農業社會化服務”是破解“誰來種地”“如何種好”難題的必然選擇。農業社會化服務讓“專業人干專業事”,通過服務的規模化提升生產經營的規模化,沖破“高額地租正在毀掉中國農業”的魔咒,提高了農業機械化水平、農業科技貢獻率、農產品量質與售價,順應了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從經濟與管理理論角度分析看,托管方式契合了理性經濟人理論,生產組織方式契合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相適應的理論,創新做法較好地規避了代理人陷阱,交易形式契合了產權理論關于規避風險和降低費用的要求,資源配置方面契合了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政府進行必要調控的要求。

  實踐層面,農業農村部門聚焦“農業社會化服務”與“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扎實推進工作。近年來,農業農村部將“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作為落實“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政策的重要抓手,從健全政策支持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改善生產條件、推動鄉村產業發展等方面入手,聚力破解小農戶內生動力與自身能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農業現代流通體系建設、農業農村發展內外部環境與政策體系等方面的突出瓶頸,明確提出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和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突出抓好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兩類主體”,強化政策支持、基礎條件、體制機制“三大保障”的工作思路。

  農業社會化服務蓬勃發展得益于30年來國家政策的有力推動

  1990年中央首次提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1991年提出“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用發展眼光看,當時措施過于籠統、抓手稍欠具體。2015年提出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2017年三部委審時度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指導意見》、農業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大力推進農業生產托管的指導意見》并落實中央財政專項資金30億元,2018年《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大力培育新型服務主體,加快發展一站式農業生產性服務業”。2018—2020年,中央分別安排年度專項資金40億元、40億元、45億元,用于支持生產托管為主的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相比早期,2017年以來抓農業生產托管為代表的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是抓住了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牛鼻子”。

  農業社會化服務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各地探索亮點紛呈。2010年前后,各地開始陸續出現土地托管方面的探索和報道,服務主體很多是由原來鄉鎮農機站、農技站和國營農機公司、供銷合作社、農資公司轉制而來,也有較多民營農資企業、農機合作社、農產品收儲加工企業等介入,往往在土地流轉中遭遇“碰壁”轉而逐步摸索走向托管。近年來,國家投入專項資金試點從大田糧食作物入手,山東、山西、安徽、河北等地走在前列,山東誕生了以縣域為單位可復制推廣的“金豐公社”模式,山西屯留率先成立了全國第一個縣級托管服務中心并探索出財政資金“斷奶式”退出機制和山區、半山區托管模式,安徽則創辦了第一家省級農業服務業聯合會,河北探索出土豆等蔬菜托管模式,全國各地因地制宜不斷探索服務模式與經驗總結。

  農業社會化服務在有機銜接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中促進了資源要素有序整合。從發達國家與地區的發展經驗及其趨勢來看,聯合與合作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農業社會化服務是基于我國“大國小農”的基本國情農情和耕地的集體所有制性質,有效扭轉多年來形成的優質資源要素“離鄉”“背農”局面的得力載體。首先,土地的高效整合利用。托管是不用流轉和重資產投入就能實現土地規模化生產經營的有效方式,并且更有利于土地整治與高標準農田建設整體目標的實現,據金豐公社測算,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10%左右。其次,鄉村產業人才的匯集與培育。得益于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的發展以及高素質農民培育項目等的支持,大批有知識、有能力的青年才俊進入“三農”領域,成為我國農業未來發展的有生力量。第三,資金技術等其他資源的導入。農業社會化服務業蓬勃發展,工商資本大量涌入,金融、保險、電商等機構紛紛加盟,城鄉優質資源得以有序流動和高效配置。

  組織創新是農業社會化服務有機銜接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的核心要義

  當前,已經初步形成了以家庭農場為基礎、農民合作社為中堅、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骨干、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為支撐,引領帶動小農戶發展的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超過95萬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已然成為推動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核心承載主體。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集體經濟組織、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等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創新發展、各顯神通,打造了眾多成功典型案例,積累了可宣傳推廣的樣板經驗。

  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是骨干。從事農業社會化服務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既有中化、中糧等央企,也有民企,金豐公社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金豐公社由世行國際金融公司(IFC)、華夏銀行、亞洲開發銀行、金正大集團共同投資成立,通過匯聚各類資源,建立服務網絡,實現了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已在全國20余個省份復制建設了近600個縣級社,成為中國最大專業農服組織之一。

  家庭農場是基礎。安徽省宿州市農民大量外出務工,農機、肥料、農藥等服務經營戶或種田能手成為土地流轉集中和壯大生產規模的主要經營者和向零散小農戶提供生產性服務的主體,逐步形成了200?2000畝不等的眾多從事糧食生產的家庭農場。淮河種業試驗田、展示田、良繁田耕作曾一度缺少農業機械,于是2012年淮河種業以家庭農場為基礎,聯合農機合作社,成立淮河糧食產業化聯合體,家庭農場等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優勢得以有效整合,2020年聯合體經營土地達到1.6萬畝。

  農民合作社是中堅。目前,全國223萬家農民合作社已經成為提供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重要組織和骨干力量。遂寧市安居永豐綠色五二四紅苕專業合作社是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成立于2007年10月,致力于生產國內一流品質的鮮食型紅薯,提供新品種研發、脫毒育種、技術培訓、病蟲害防治、生產服務、收獲儲藏、品牌打造、統一銷售等服務,帶動和輻射20多個鄉鎮、80余個村、1.8萬農戶種植五二四紅苕3.6萬余畝,實現了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突圍。

  集體經濟組織是有生力量。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破解集體經濟“空殼村”,加強集體經濟組織體系建設和能力建設,引導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托組織優勢,為農民提供直接的生產服務,或者為農業服務組織和小農戶提供居間服務。如,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區橫塘崗鄉黃墩村集體經濟組織充分發揮“統”的作用,組織全村農戶統一和服務主體簽訂合同,推動開展產銷一體化的全產業鏈托管服務,帶動了村民增收致富,提升了村集體實力,密切了干群關系。

  農村專業技術協會是重要補充。農村專業技術協會作為打通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的載體,是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的重要補充。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2013年全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數量達到11.5 萬個、會員1502萬人。近年來,基于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發展,在系統梳理中國農業大學首創科技小院成功經驗基礎上,中國科協將科技小院作為科技助力農業發展的創新模式予以大力推廣,各地發展熱情高漲,現已在全國近20個省組建科技小院245個,這將是有益的探索和補充。

  (作者系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