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徽省舒城縣把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三變”改革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突破口,全面推動改革工作,力爭充分釋放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助力鄉村振興。
一是釋放清產核資成果,進一步加強農村“三資”管理。以制度為本,不斷強化剛性約束,把切實發揮制度效能作為加強“三資”規范化管理的治本之策。下發《舒城縣農村集體資產管理辦法》等文件,建立健全集體資產登記、保管、使用、處置等制度,嚴格執行重大資產交易民主決策機制和招投標制度,規范資產收益分配管理,防止集體資產流失。升級“三資”監管平臺,選擇3個鄉鎮59個村先行開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運營及監管平臺建設試點。對原村級財務賬目進行劃分,分別設置村委會賬目和村集體經濟組織賬目,并統一交由鄉鎮“三資”委托代理中心負責。對于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報賬管理按照村級財務報銷程序辦理。利用集體“三資”信息化管理手段,規范資金管理,開展資產交易,規范資源租賃,拉動集體經濟增長。
二是釋放成員認定成果,發揮村集體經濟主體作用。經過摸底調查、群眾簽字、三輪公示等程序,全縣界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92萬余人。將村集體經營性資產折股量化后,農民變成了股東,集體所有資產都有了自己的份額,農民比以往更加關心村集體經濟發展狀況,積極為村集體經濟發展獻言獻策,充分調動了村民的積極性。廣大群眾由“不理會、不愿干”到“熟情況、主動干”,這種積極性為壯大村集體經濟和提高農民財產性收入夯實了基礎。
三是釋放確權賦能成果,不斷提高農民收入。縣產改辦指導鄉村開展折股量化工作,要求各村科學制定股權設置方案,做到股權界定科學、股權測算精細、量化到戶到人,全縣量化經營性資產1.7億元,頒發股權證書26.2萬本,分紅金額274.9萬元。為了對股權進行科學規范管理,舒城縣建設了農村產權管理平臺,并下發《舒城縣村集體經濟組織股權管理辦法(暫行)》,確定集體資產股權登記、收益分配、有償退出、股份抵押、擔保貸款等辦法,保障了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各項權益。
四是釋放股份合作制成果,豐富集體經濟發展路徑。各村按照“開展清產核資、選準發展產業、培育承接主體、開展股份合作”等步驟,大力推進“三變”改革探索。開展“三變”+ 綠色種植,如詹沖村山茶種植、文沖村菊花種植、窯墩村絲瓜絡種植等項目;“三變”+光伏產業,如財政資金投入建設光伏發電項目;“三變”+休閑農業,如紅光村結合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三變”+ 物業經濟,如杭埠鎮通過成立物業保潔公司,增加集體收入。目前具備改革條件的398個村已完成改革任務,其中以股份形式參與改革的村數356個,參與“三變”改革農戶數39132人,累計投入土地、水面、山場等資源29萬畝,年收益5974.6萬元,村集體盤活各類資源12.69萬畝,資金8229萬元,年收益2815.7萬元,農戶分紅274.9萬元。
五是釋放“三會一章程”成果,發揮村集體經濟組織功能。全縣398個村依照規定程序,及時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或經濟合作社等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完善內部治理機制,健全“三會一章程”制度,實行民主決策和管理,并由縣農業農村部門頒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賦碼證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證》正本或副本辦理公章刻制和銀行開戶等手續,更好發揮集體經濟組織管理集體資產、開發集體資源、發展集體經濟、服務集體成員的功能作用。
(作者單位:安徽省舒城縣農業農村局經管站)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