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四川省遂寧市以構建“精致農業”體系為目標,用精深理念謀劃產業、精細生產提升品質、精準經營拓展市場,逐步構建起凸顯精致特色、全產業鏈融合的現代農業體系。
優化產業體系,加快融合化發展。一是圍繞市場需求優結構。堅持“一縣一特、一特一片”,突出打造以精品糧油、綠色菌菜等為主的六大特色產業帶。大力發展“樓房式”智能化養殖,建成全國最大的綠色生豬生產基地,打造完整畜牧產業鏈條。二是堅持集聚發展擴規模。突出園區主導、項目支撐,推動資金、土地、人才等資源要素向特色優勢產業、現代農業園區集聚,建成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1個、農業產業強鎮3個、“一村一品”示范村4個、省星級農業園區3個、市級農業園區6個,形成了特色化、優質化、多元化、集群化的發展新格局。三是延伸產業鏈條促融合。加大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冷鏈物流、電商主體的培育力度,支持家庭農場、農業企業從單一的產品種養向“種加儲運銷”并重轉變,農業與加工、旅游、文化、教育、康養等產業融合日趨緊密,產業發展活力顯著增強。
完善生產體系,加快綠色化發展。一是用精良的物質條件裝備農業。成片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宜機化改造,建成標準化生產基地200萬畝,推廣輕巧簡易、智能控制等生產及加工環節機具,農業生產方式已經實現由人畜力為主向機械化作業為主的歷史性跨越。二是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改造農業。應用推廣綠色高效生產模式,加大農業新品種開發推廣,提升農產品品質。大力發展智慧農業,推動無人機、智能灌溉、智能溫控等智能裝備應用。三是用綠色的發展理念指導農業。推行種養結合、糧經輪作、林下生產等生態循環農業模式,推廣全程標準化生產和全產業鏈安全風險管控,實現了垃圾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發展。
構建經營體系,加快規模化發展。一是不斷創新組織方式。創建土地流轉合作社,通過發展訂單帶動、服務聯結等方式,實現規模經營和多方共贏。二是培育農業生產服務主體。采取政府購買服務、以獎代補等方式,培育服務主體10000余家,促進了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三是激活各類要素資源。探索出臺農業用地配套政策,建立主導產業財政投入“正面清單”機制,推行“保險+銀行+政府”貸款風險分擔模式,探索“政經分離”“抱團發展”村級集體經濟。
精準對接市場,加快品牌化發展。一是筑牢品牌發展基礎。聚焦六大特色產業,制定210個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和紅薯、檸檬等5類農產品出口標準,建立全程質量安全追溯監管體系,完善農產品“身份證”管理制度,推進品牌建設與質量管理倒逼互促。二是構建品牌建設體系。突出打造“遂寧紅薯”“彎哥魚米”“川白芷”等特色農產品品牌,培育一批片區公用品牌和“一縣一特”品牌,形成以“遂寧鮮”區域公用品牌為龍頭的品牌體系。三是提升品牌營銷能力。加強農超、農商等合作對接,積極拓展多元化農產品銷售渠道,用好新媒體、小視頻等資源,開展“遂寧鮮”公用品牌宣傳推介活動,組織參加國內外農產品展銷會,大力開發各類線上電商銷售渠道,在省內外建成一批“遂寧鮮”優質農產品展示展銷平臺,“遂”字號農產品知名度、影響力正在不斷提升。
(作者單位:四川省遂寧市農業農村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