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探索“三改合一”改革 破解“人、錢、地”問題
時間:2022-06-21 16:22:16 來源:農村經營管理 作者:許太強 字號:【

  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制約農業農村發展的“人、地、錢”問題備受廣大群眾關注,也是江西省贛州市在深化農業農村改革中面臨的一大難題。為尋找解決路徑,贛州積極探索“三改合一”改革,將農村經營制度、土地制度、產權制度三項改革統籌布局實施,已取得初步成效。

  一、改革背景

  農業農村發展的經營制度、土地制度、產權制度改革相互聯系、互為一體,如何發揮集成性、系統性、綜合性作用,值得深挖探索。

  (一)鄉村人才匱乏,面臨后繼無人。目前贛州市培養高素質農民2.4萬人,僅占農民總數的0.35%。農村外出人口較多,“空心村”層出不窮,農村地區面臨人才匱乏的現狀。因此,急需一批產業發展、科技推廣和鄉風文明等方面的人才。

  (二)土地普遍細碎,難以形成規模。推動農村發展的發力點是土地,但贛州市屬于丘陵山區地貌,土地細碎分散,全市平均1戶農戶有8塊地,人均耕地不足0.7畝,不利于勞動投入、機械應用、生產投資等要素優化配置,限制了規模經營優勢的發揮,抑制了生產經營創新和農業生產效率提升。

  (三)農民增收困難,集體經濟薄弱。農業農村發展的資金來源比較單一,農民財產性收入較低,屬于農民財產性權利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未得到有效激活,農民增收乏力。另外,贛州市村集體經濟發展還面臨收入總量較少、發展不平衡、持續穩定增收渠道收窄等問題,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任重道遠。

  二、主要做法

  (一)發揮改革的集成作用,讓人氣旺起來。實施人才興村、人才強村戰略,引導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大學生等優秀人才返鄉創業,推動人才資源向農村地區流動,為鄉村振興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撐。

  一是理念上,注重綜合施策。改變“就改革而抓改革”的傳統思維,認真分析農業農村各項改革的關聯性,重點是農民和土地的關系、農民與集體的關系,深入剖析當前面臨的問題和矛盾,加大綜合施策力度,廣泛聚集農村人才。開展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示范引領行動、規范管理行動、政策支持行動,構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一般農戶”新機制,建立各類聯農帶農示范基地696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各種方式輻射帶動超過60萬戶農戶實現增收。

  二是措施上,體現集成推進。充分運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發揮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作用,推動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村集體集中流轉土地后,出租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經營。集成性推進改革,較好地解決了土地流轉難題,吸引了大批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從事農業生產。近年來,全市共培育適度規模經營主體超過4.1萬個,2019年、2020年連續兩年吸引各類實用人才返鄉創辦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超過1200個。

  三是成效上,推動質量提升。深挖改革潛力,培育各類農村市場主體、高素質農民,深入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行動”“致富帶頭人培育行動”“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行動”,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活力。率先在全省建成市級家庭農場聯合會,發展12個縣級示范家庭農場參與聯合會。截至目前,培育市級以上示范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503個、市級以上現代農業示范園123個,打造富硒基地169個。全市培育農民合作社聯合社55個,石城縣每個鄉鎮建成一個農民合作社聯合社,進一步帶動鄉村經濟發展。

  (二)加大推動系統性改革,讓土地活起來。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仍然是新時代深化農村改革的主線,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環節。

  一是放活土地承包經營權。建立新的承包耕地管護機制,以土地托管、代耕代種、聯耕聯種、整村組流轉土地等土地經營新方式,破解土地細碎、分散的問題。積極探索經營權退出、經營權抵押融資,讓產權生錢。贛縣區、信豐縣作為全國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縣,逐步探索土地抵押、擔保權能,為農民融資提供新的渠道,已累計發放農地經營權抵押貸款1365筆、1.93億元。積極探索承包地自愿有償退出機制,對有穩定就業、固定住房、社會保險的進城農民自愿退出承包權的,可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按標準給予一次性現金補償。

  二是激活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市政府出臺《贛州市農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試點方案》,從2019年開始,陸續選擇兩批村作為試點,探索完善宅基地分配、流轉、抵押、退出、使用、收益、監管等制度。會昌縣推進農房抵押貸款試點,累計發放農房抵押貸款3699筆、5.45億元;信豐縣將閑置農房修繕后,引進客商打造特色民俗旅館,村集體以農房入股,享受分紅;南康區開展宅基地擇位競價有償使用試點,擇位競價總數123宗,面積11085平方米,競價總額達47萬元;大余縣、章貢區、南康區、于都縣、興國縣開展宅基地自愿有償退出試點,涉及有償退出面積680余畝。

  三是盤活“沉睡”的土地資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和農村房地一體登記頒證,已為全市141.65萬農戶發放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占應確權農戶的99.15%;全市累計頒發農村房地一體不動產權證書176.47萬本,發證率91.88%。廣泛推動土地確權成果數據在土地“三權分置”、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等領域的運用。成立贛州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調解仲裁委員會,18個縣建成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機構,妥善處理土地承包經營糾紛。

  (三)展現改革的綜合效應,讓農民富起來。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發展規模化經營,讓農民獲得更多土地增值收益和種植收益。

  一是確認農民的“身份”。將界定集體成員資格作為維護農民權益、保護農民利益的總開關,注重保護婦女、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市縣兩級均出臺指導性意見,規范操作程序,全市共確認集體成員790余萬人。

  二是摸清農民的“財產”。核實村級資產128.82億元,將農村集體資產以股份或份額的形式量化到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占有、收益、有償退出、抵押、擔保、繼承等6項權能,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全市村級共設置股份876萬股。

  三是發展好村集體經濟。贛州市連續四年攻堅,村級集體經濟實力“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的趨勢日益明顯,2017年基本消除“空殼村”,2018年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均超過5萬元,2019年實現村集體經營性收入超過5萬元,2020年基本實現村集體經營性收入超過10萬元,年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經濟強村的比重由2017年的0.5%提高到7.3%,100萬元以上收入村集體達到107個。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農村農村局)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