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化縣按照農民群眾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勞作規律,依托領導干部駐點直接聯系群眾制度,創新開展“民情夜訪”活動,由縣、鄉鎮領導深入掛點村傾聽民聲、掌握民情,就地解決群眾揪心事、煩心事。“民情夜訪”直面群眾、直擊問題,持續推動工作重心下移,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密切了黨群和干群關系,夯實了基層黨建基礎,提升了基層的組織力和治理能力。
仁化縣地處粵北,緊接湘贛,面積222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占90%。轄10個鎮、1個街道、125個村(社區),總人口約24萬人。為破解農村基層矛盾多元化、基層治理力量不足的問題,仁化縣自2017年以來根據農村居民生活工作特點,依托領導干部駐點普遍直接聯系群眾制度,創新開展“民情夜訪”,聽民情、解民憂。全縣各級干部累計開展“一線雙聯”和“民情夜訪”活動15800多次,收集問題和建議8900多個,解決問題4320多個,進一步密切了干群關系,有效維護了農村基層穩定。
一、建機制,推動干部深入鄉村一線常態化
仁化縣專門印發“一線雙聯”民情夜訪工作制度,使“民情夜訪”活動有章法、可執行,而且更貼合粵北山區實際。
(一)建立“三包”“兩訪”工作制度。“三包”即由縣領導包1個鄉(鎮)、縣直部門包1個村、干部包1個以上貧困戶或信訪人員。要求縣四套班子成員、“法檢”兩長,以及縣直單位主要領導和鄉鎮班子成員每周至少安排1個晚上(原則定在每個周三)到各掛點鄉鎮、村開展“民情夜訪”,把縣、鎮領導干部晚上到自然村走訪村小組長、貧困戶、信訪人員,以及與基層干部談心談話作為夜訪規定動作。
“兩訪”即主要通過有針對性地約請黨員、群眾等到民情接待室訪談和上門去重點戶家訪兩種方式進行夜訪,發現問題,解決困難,推動工作。
(二)明確“六必”“四線”工作要求。仁化縣要求“夜訪”干部做到“六個必須”“四個一線”,推動“民情夜訪”活動落實落地。“六個必須”即必須走訪2~3戶農戶(晚上),必須召開村“兩委”干部座談會(晚上),必須召開鄉村振興或平安建設工作會議,必須研究美麗鄉村和基層黨建三年行動計劃推進情況,必須到自然村走訪村小組長,必須解決1~2個實際問題。“四個一線”指的是開展一線調研,切實掌握扶貧情況;開展一線宣傳,切實凝聚脫貧共識;開展一線指導,切實打通脫貧攻堅“最后一公里”問題;開展一線督查,確保黨委、政府涉農重要工作部署落地落實。
(三)強化“四個一”工作責任。一周一匯報,嚴格落實初訪首辦負責制,如實登記群眾反映情況,建立“民情夜訪”工作臺賬,接訪領導負責全程跟蹤,直至辦結;每周由包村包片干部將訪民情、解民憂情況向工作組組長匯報,工作組組長向鎮、村班子匯報研究解決。一月一排查,鄉鎮、村兩級每月對群眾反映的民憂進行一次排查,督促解決,及時銷賬,確保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一季一回訪,包村包片干部及村干部每季度對解憂銷賬的群眾進行一次回訪,及時收集群眾的反饋意見。年度一考評,每年年底測評“民情夜訪”活動開展情況,對開展好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對開展較差的單位或個人給予處分并限期整改。
二、強保障,激勵干部深入鄉村一線勇擔當
為深入推進、拓展延伸“民情夜訪”活動,仁化縣建立健全激勵保障“三項制度”,不斷提升工作實效。
(一)建立基礎保障制度,筑牢陣地增強服務力。仁化縣為保證鄉鎮干部認真落實“民情夜訪”,破解鄉鎮干部“走讀”問題,投入1500萬元建設11個鎮干部周轉房宿舍,新增交流干部宿舍190套,確保縣、鎮兩級干部全部落實好“五天四夜”制度。配套完善鄉鎮食堂、文體室和圖書室等“五小”設施,改善了鄉鎮干部生活條件,為鄉鎮干部安心基層、奉獻基層、扎根基層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二)建立正向激勵制度,選樹先進增強戰斗力。仁化縣分層分類用“三個一百”解決不同群體的激勵問題。縣、鎮干部方面,每年專門從年度考核中安排100名左右的優秀指標,獎勵在推進基層黨建、基層治理、精準扶貧等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干部。村干部方面,建立村班子和村干部績效考核實施意見,每年拿出100萬元作為績效獎勵,對“兩委”干部在落實各項工作任務的表現進行考核,分類獎勵。“頭雁”選配方面,每年投入330萬元為鎮、村統一招聘100多名年紀較輕、素質較高的黨群服務中心系統操作員,作為“頭雁”工程人選進行培養鍛煉,強化了“民情夜訪”的工作力量。
(三)建立責任掛鉤制度,嚴格紀律增強約束力。仁化縣建立縣四套班子黨員領導干部個人績效以及縣直各單位績效、年度考核與掛點鎮村成效掛鉤制度,凡是鎮、村在基層黨建、社會治理、鄉村振興等工作中出現問題或成效不佳的,掛鉤的縣領導和縣直單位領導均扣除相應的績效獎金。縣作風辦對夜訪工作情況進行不定期突擊檢查,實行“一次通報、兩次列入考驗性管理、三次交由紀檢監察部門處理”。通過正向激勵和負向約束相結合的方式,有力推動“夜訪制度”落實,形成了大抓基層保穩定促發展的良好氛圍。
三、出實效,營造干部深入鄉村一線大氛圍
“民情夜訪”活動開展以來,在排解民憂民困、推動固本強基方面成效顯著,受到了農民群眾的熱烈歡迎。
(一)轉變了干部作風。仁化縣通過符合鄉村特點的制度形式將領導干部聯村聯戶、大抓基層的成果固定下來,引導各級黨員領導干部在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重點工作和處理農村復雜工作中錘煉本領、增長才干。廣大領導干部到偏遠難行甚至縣城幾十公里外的山村問寒問暖,既做政策法規的“講解員”,又做傾聽群眾心聲的“知心人”,還做聚焦夜訪問題化解的責任人,讓不少群眾感受誠意、敞開心扉,達到了“聽真話”“干實事”的目的,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
(二)推動了重點工作。仁化縣通過推動領導干部重心下移,加快推進基層治理、鄉村振興等重點工作。如通過對精神障礙患者、涉毒人員訪談,加強了相關方面的服務管理,改善相關農村(社區)治安。又如圍繞美麗鄉村調研訪談,抓準制約環境整治的人、地堵點,精準施策,推動工作提速,行政村“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務完成率100%,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普及率達99.4%。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結合開展“民情夜訪”活動為139名困難農戶解決就業和農產品滯銷等問題。
(三)增強了工作力量。仁化縣將“民情夜訪”與“網格治理、組團服務”相結合,明確共同推進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8項任務。夜訪干部發揮政策、資源優勢,就近加強396個網格,與鎮村網格實行信息互通、問題互研、工作共推,切實把黨和政府的工作觸角延伸到社區末梢、覆蓋到各個角落,加快了農村基層矛盾的糾紛排查與化解。
(本文系第三批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