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好農村宅基地歷史遺留問題是順利推進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重要一環。新一輪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啟動以來,安徽省天長市抓住試點契機,加強系統謀劃,突出農民主體,按照“依法依規、穩妥有序、尊重歷史、兼顧現實”原則,積極穩妥化解5大類1015個歷史遺留問題,沒有出現1例群眾上訪事件。
一、明晰固化產權、健全退出機制,解決“一戶多宅”問題
天長市摸底統計“一戶多宅”6300宗,占全市宅基地總數的5.7%。主要有異地建房建新未拆舊,改善住房條件建新未拆舊,繼承房屋,宅基地或房屋買賣、轉讓、贈與,法律規定用地限額前形成的多宅等5類原因。天長市根據是否違規、形成原因、占地時間節點等情況,對“一戶多宅”進行分類處置。對有合法產權、因歷史原因形成的多宅,引導自愿有償退出,按照評估價給予補償后,由村集體收回利用或整理復墾為耕地。對沒有合法產權的多宅,在規定期限自行拆除的,根據房屋結構按照每平方米200~400元給予拆除補助;逾期未拆除的予以收回。3個試點村248戶“一戶多宅”,目前已化解18宗。其中,重置價補償2戶,助拆16戶、平均補償3.5萬元,共退出宅基地3536平方米。
二、嚴守標準紅線、超占有償使用,解決“面積超標”問題
天長市宅基地面積超標約6.5萬宗,占全市宅基地總數的58.3%,戶均超標面積59平方米。主要有法律規定面積標準實施前形成的超占、法律規定面積標準實施后的超占、輔助用房(臨時建筑物)建設形成的超占3類原因。天長市規定法律規定面積標準實施后宅基地面積超占部分,原則上須在限期內予以退出,不愿退出或農戶需繼續使用的,村集體經濟組織一次性收取超占面積使用費。在費用標準上,根據“分級累進、多占多繳”原則,對超占50平方米以內、50~100平方米、100平方米以上等不同情形,分別按照不低于10元/平方米、不低于15元/平方米、不低于20元/平方米收取費用,具體收費方式及收費標準經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大會或成員代表大會討論通過后執行。在權屬登記上,繳納使用費后,超出部分不予確權登記發證但予以備注。目前,3個試點村繳納超占面積使用費25戶,限期拆除3戶。
三、依法依規保障、分類區別處置,解決“非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占用宅基地”問題
天長市非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占用宅基地1185宗,占全市宅基地總數1.1%。主要有宅基地保障對象跨集體經濟組織占用,非宅基地保障對象在農村購地占用,城鎮居民(華僑、港澳臺同胞)占用原籍宅基地3類原因。天長市按照本市保障對象和不屬于本市保障對象兩種情況分類處置,屬于本市保障對象且符合“一戶一宅”的,可以補辦手續并確權登記發證;不屬于本市保障對象的,可向本市內符合條件的農戶進行轉讓,無法轉讓的限期拆除。目前,全市補發證書945宗,其中3個試點村補發不動產證書40本,協議轉讓1宗,限期拆除2宗。鄭集鎮川橋村張劉村民組有9戶農民跨集體經濟組織建房,經核實該9戶屬于保障對象且符合“一戶一宅”條件,其宅基地經依法審批,予以確權登記。
四、健全調處機制、妥善化解糾紛,解決“權屬爭議”問題
天長市宅基地權屬爭議問題約2萬宗,占全市宅基地總數17.9%。主要有家庭內部房產繼承、分戶、分割,宅基地界址、界線、相鄰權糾紛,河、湖、路保護線等3類原因。天長市根據權屬爭議的不同成因分類處置,對于家庭內部因宅基地上的房產繼承、分戶、分割等原因引起的權屬爭議,發揮村民主體和鎮村調解委員會作用,引導利害關系人通過調解達成協議,調解不成的通過民事訴訟途徑解決;對于因宅基地界址、界線、相鄰權形成的權屬爭議,通過鎮村調解委員會調解,調解不成的界址界線爭議由鄉鎮人民政府作出處理決定,相鄰權爭議通過民事訴訟途徑解決;對于因河、湖、路保護線劃定引起的權屬爭議,通過異地重建、依法征遷或按違章建筑加以處置。目前,3個試點村已化解宅基地權屬爭議15宗。
五、全面清理排查、整治亂建行為,解決“違法違規占地建房”問題
天長市通過摸排,查出2013年以來違法違規占地建房1718宗,違法違規占地面積420畝。主要有符合規劃屬于“一戶一宅”未批先建、不符合規劃違規占地建房、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建房、非法轉讓宅基地或流轉耕地違法建房4類原因。天長市根據地塊是否符合規劃用途分類處置,對于符合規劃屬于“一戶一宅”未批先建的,經農戶申請,依法補辦用地審批手續后,予以確權登記;對于不符合規劃違規占地建房等3種情形,按違章建筑或“一戶多宅”等辦法處置。目前,3個試點村處理違法違規占地建房6宗。冶山鎮隱庵村羅莊組有2戶農民未領取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建設住宅,被發現后未在限期內拆除,有關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強制拆除,形成積極的震懾效應。
(安徽省滁州市農業農村局、天長市農業農村局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