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迅速壯大,已逐步成為保障農業穩產增產、帶動農民穩定增收、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力量。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集思廣益,貢獻良策,就如何進一步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出許多真知灼見。
扶持助力不能少
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離不開財政、金融、保險、稅收等方方面面的扶持與支撐。
全國人大代表、龍大食品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宮明杰建議,建立激勵機制,鼓勵鄉村大中專畢業生、在鄉和返鄉農民發展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大力發展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同時,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基礎設施建設扶持力度,對符合一定標準、帶動作用大、示范效果好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采取貸款貼息、以獎代補等方式,提高政策針對性;培育一批管理規范、制度健全、利益聯結機制完善的示范社,通過加強政策扶持、強化服務指導等措施,發揮典型帶動作用。
“目前,財政資金支持力度還不夠大、覆蓋面還不夠廣,很多有發展意愿和潛力的合作社無法獲得政策資金支持。”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通遼市扎魯特旗巴彥塔拉蘇木東薩拉嘎查黨支部書記吳云波認為,各級財政可設立專項資金,支持縣級及以上農民合作社,以發揮其示范作用,帶動廣大小農戶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同時,財政專項資金要作為約束性資金安排,專門用于支持縣級及以上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加強設施裝備建設,提升生產經營和服務農戶的能力。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沈陽農業大學原副校長李天來今年帶來的提案內容是加大家庭農場政策扶持力度,促進種植業家庭農場快速發展。他認為,應該分區分類明確家庭農場發展的適度經營規模,實行適度經營面積內的耕地流轉補貼,并逐漸將目前的耕地地力補貼轉化為耕地流轉補貼。同時要發揮財政資金對金融資本的撬動作用,大力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服務的發展,鼓勵家庭農場參與農業保險。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提到,加強農村金融服務,加快發展鄉村產業。全國政協常委、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原董事長解學智認為,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金融支持要解決好“不了解”的問題,建立名單制,加大信息系統建設,同時加大信用體系建設;要解決好“擔保難”的問題,擴展擔保資源范圍,建立風險保證基金,加大銀保合作力度;要解決好“效率低”的問題,創新信貸產品,精簡辦貸流程。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常州市潤土瓜蔬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道衡從生產經營的實際出發,認為合作社的蓬勃發展,離不開黨和政府一系列惠農政策和幫扶措施的支持。為此,他表示,希望稅務部門在鄉村振興和保障農業經濟現代化進程中能夠多多出臺相關優惠政策,提供專業的支持和幫助。
規范發展是重點
近年來,各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蓬勃發展,為穩定糧食生產和“菜籃子”產品保供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部分合作社、家庭農場發展質量不高、管理運行不規范等問題仍然存在。如何促進合作社、家庭農場規范健康發展,代表委員們紛紛就此獻計獻策。
合作社高質量發展,人才是關鍵,這是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西平縣宋集鎮宋集村黨支部書記劉香蓮關注的問題。她建議通過培養或引進人才、加強帶頭人隊伍建設,為合作社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同時,有關政府部門要以延伸產業鏈和提升價值鏈為方向,協助改進管理水平,讓合作社更加規范發展,支持有能力的農民合作社發展多功能農業,大力支持農民合作社探索聯合與合作方式,引導農民合作社實現高質量發展。
“提升家庭農場主的整體素質十分必要。”李天來委員建議,建立完整的家庭農場主培訓體系,強化培訓與經營服務。在縣級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建立家庭農場主培訓中心,開展免費培訓,逐漸實行家庭農場主持證上崗制度。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永泰縣希安油茶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盧玉勝也建議,加快培養農業領軍人才和新型職業農民,做大做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區域內農戶實現增產增收。
合作社要實現健康運營,嚴格規范的制度是重要保障。針對部分新型經營主體生產經營管理不健全等問題,多位代表委員從強化動態管理方面提出建議。全國人大代表、華裕公司董事長王連增建議,推進規模經營主體按標準規范生產,建立生產記錄臺賬,實現過程管控和結果定期監督檢查。同時,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檔案和“黑名單”制度,將新型經營主體全部納入監管名錄。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潢川縣駐鄭州流動黨工委書記黃久生建議,建立健全重點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動態監測管理體系,強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加大對新增各級合作社示范社、示范家庭農場的獎補力度,調動各類新型農業主體規范化、規模化、高質量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帶動小農戶是關鍵
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發揮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帶動作用是重要一環。
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農墾總局)黨委書記、局長、董事長王守聰表示,對于農戶來講,做到適銷對路,與市場對接,是比較困難的。為此,要加快新型經營主體建設,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方面要降低農戶成本,一方面要幫農戶賣出好價錢。
“農民合作社是農村和農民利益直接相關的主體之一,在帶動農戶增收致富過程中有重要作用。”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綏化市北林區大成福水田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賈紅濤認為,“農民合作社應該將目光瞄準市場,聚焦二三產業發展,實現附加值提升,最終讓成員真正得實惠。”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聚焦關鍵薄弱環節和小農戶,支持農業服務公司、農民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供銷社基層社等各類主體,大力發展單環節、多環節、全程生產托管服務,開展訂單農業、加工物流、產品營銷等,提高種糧綜合效益。”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臨邑縣富民小麥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魏德東表示,要深入推廣“農民合作社+農戶”的托管服務模式,培育多元化、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組織,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采取以獎代補形式,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病蟲害統防統治,減少農藥投入,推動農業綠色生產發展,提升糧食品質。
在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看來,目前,小農戶對接大市場和農產品“銷售難”等問題仍然存在,農產品損耗率大,冷鏈基礎設施缺乏。趙皖平建議,在政府支持下,可以依托各大涉農平臺,通過拼單等各種創新模式集合規模化的訂單,適應農產品自然成熟的特點,強化與農場、農民合作社等的銜接,對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進行標準化、智能化管理,發展專業化農產品寄遞服務和冷鏈倉儲加工設施,助力農產品銷售,特別是促進脫貧地區鄉村特色產業發展,雙向發力打通農村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