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中國農村網 > 集體資產管理

一個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樣本解析

2022-07-11 18:55:36       來源:農村經營管理    作者:崔 琳 李志強 張 艷

  

  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五圖街道庵上湖村共有190戶710口人、845畝耕地,是個傳統農業村。在過去10多年的時間里,庵上湖村堅持黨的建設、產業發展、村莊治理同步推進,逐步從一個沒有資源優勢、沒有區位優勢、沒有產業優勢的窮村弱村,發展成為一個村級班子強、產業基礎好、村集體寬裕、村民富裕的先進村示范村。

  基本情況

  10多年來,庵上湖村創新并不斷完善以黨建帶社建、帶村建的路子,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庵上湖模式”。

  堅持抓支部黨建不放松,創新“黨支部+合作社”模式,推動主導產業發展提升。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支部,黨支部是一個村建設發展的“主心骨”。過去庵上湖村亂、窮,根本原因就是班子不團結、支部不過硬。村支部書記趙繼斌認為,應該給黨支部和黨員、干部發揮作用搭建平臺,讓支部和干部有事干,在干事中提升戰斗力、凝聚力,樹立威信。2007年,他和村里3名村干部帶頭,按照“支部發起、黨員示范、群眾參與”的思路,發動15個黨員戶、6個普通農戶成立了華安瓜菜專業合作社,發展大棚瓜菜。村“兩委”成員在合作社任職,帶頭學用新技術,為社員提供生產管理、技術指導、瓜菜銷售、質量檢測等服務,合作社實現統一供種、統一供肥、統一供藥、統一指導、統一銷售的“五統一”管理。華安瓜菜專業合作社多年前就成為國家級示范社,資產目前已達到3000多萬元,社員戶均收入達到15萬元。2018年,庵上湖村黨支部被評為全省“干事創業好班子”。

  堅持抓產權改革不放松,理清村級產權關系,激發村莊發展活力,促進集體經濟發展壯大。“黨支部+合作社”模式讓庵上湖村走上了強村富民之路,但是隨著合作社的發展,一個新的問題出現了:合作社占用著集體土地等資源,同時合作社的結余大部分用在了村里公益事業上,合作社和村集體之間存在糊涂賬,社員有意見,村民也想搞明白。2015年,昌樂縣被確定為全國29個“積極發展農民股份合作、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縣之一,庵上湖村作為全縣首批試點率先展開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庵上湖村立即成立改革小組,探索開展清產核資、成員確認、股權量化,摸清了集體資產家底和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數量,成立了庵上湖村股份經濟合作社。

  為進一步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庵上湖村不斷創新多種形式的合作,增強了村級經濟發展的活力,拓寬了集體增收的空間。一是土地合作,村民自愿將確權到戶的土地承包經營權開展股份合作,由集體經濟組織統一對外經營,共流轉土地1500畝,每畝年租金達到1000元,實現了農業規模化經營,提高了農民收益。二是金融合作,發展集體經濟組織內部資金互助,社員借款不用擔保抵押,最高額度15萬元。2019年社內互助資金存入900多萬元,貸出450萬元,共支持30戶社員發展蔬菜生產、農家樂,購置農用機械等。三是社社合作,與周邊村的6個村集體經濟組織聯合流轉土地,建設高標準蔬菜大棚,實現優勢互補,帶動周邊村發展設施農業。四是社企合作,與礦機集團合作成立了庵上湖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發展種苗、電商和鄉村旅游等新業態;2019年以20畝集體土地使用權入股建設鄉村振興學院,每年獲保底分紅20萬元。“四個合作”建立了集體與成員共享發展成果的利益聯結機制,2020年,庵上湖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突破90萬元。

  堅持抓治理不放松,健全完善村莊治理機制,全面創建美麗和諧村居。為提升村民的向心力、共建共享意識,庵上湖村健全完善村莊治理機制,構建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村級治理格局。庵上湖村重新制定村規民約,成立紅白理事會,實行黨員積分、社員積分、村民積分“三個積分”管理。積分與黨員評先樹優、成員分紅、村民福利等掛鉤,調動村民自治積極性;建設紅色田園課堂(村民課堂),設立“四德”榜、家風家訓長廊,組織開展“星級文明戶”“好媳婦”“好婆婆”評選,弘揚孝善文化,凝聚共建共享的村莊治理合力。

  存在問題

  在村黨支部領導下,庵上湖村抓黨建、聚民心、促和諧,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產業發展、村莊治理方面不斷探索創新、攻堅克難,實現了支部強、村民富、村風文明、共享發展的良好局面。但是,庵上湖村的發展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是發展過分依賴帶頭人。村黨支部書記趙繼斌已年近60歲,個人素質和工作能力都很強,對村莊發展有思路、有想法。當前,庵上湖村面臨村集體事業需要進一步發展的新形勢,現有團隊對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不太適應,村內青年黨員不多,高學歷、管理經驗豐富的接班人欠缺,對專業性經營管理人才又存在“請不起、引不進、用不好、留不住”的問題,影響了庵上湖村持續高效發展。

  二是可持續發展能力有待提高。庵上湖村是昌樂縣舉全縣之力打造的“示范村”,財政投入較大,項目投放較多,一旦“輸血”跟不上,可能會導致村莊發展后勁不足。實現村集體可持續發展目標,需要進一步提升“造血”能力,挖掘更多優勢產業和項目。

  三是農村改革深水區需要進一步攻堅克難。庵上湖村已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階段性任務,但是,存在部分應該由集體經濟組織決策的事務沒履行民主程序、該向群眾公開的事情公開不到位不及時等問題。此外,產權制度改革仍需進一步深化,如探索集體資產的股份權能拓展等;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盤活利用尚處于起步階段,各項改革沒有協同推進、尚未形成合力。

  啟示與思考

  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是新形勢下黨建和“三農”工作緊密結合的一條有效途徑。庵上湖村黨支部通過領辦合作社,實現了黨建與三農工作的有效銜接,黨支部在農村經濟工作中的領導核心作用得以凸顯。農村黨支部通過找準一個好的載體,帶領群眾一心一意謀發展、蹚富路,必然能成為群眾的主心骨、貼心人,農村黨建工作會更有生機和活力。

  選好帶頭人,培育接班人,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有力保障。縱觀庵上湖村十多年發展歷程,現任村黨支部書記憑著擔當作為、攻堅克難的精神,堅定不移推動產權制度改革和鄉村治理,每年都有新動作,每年都上新臺階,才有了今天村富民強的庵上湖村。一個優秀的帶頭人和經營管理團隊,加上一批較高素質的職業農民,是實現村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要素。

  “合作發展、共同富裕”的集體觀,為其他集體經濟組織提供借鑒。庵上湖村能發展到今天,有活一塊干、有事一塊議、賺錢一塊享的集體發展觀念起了關鍵作用。庵上湖村十多年以誠信樹起的瓜菜品牌,也逐漸成為庵上湖村的誠信文化品牌、庵上湖人誠信的精神認同,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建共享,為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作者單位:農業農村部政策與改革司、山東省濰坊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昌樂縣農村經濟工作中心)


中國農村網
責任編輯: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