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面對農村大量空巢獨居、留守老人的養老難題,珙縣積極探索農村特殊困難老人關愛服務工作,支持多方主體參與鄉村治理,創新推行村(社區)黨組織、村老協或其他社會組織、特殊困難老人、助老巡訪員四方簽訂《關愛服務合約》機制,切實解決特殊困難老人實際問題,推動鄉村有效治理。
四川省珙縣戶籍總人口42.9萬人,其中60周歲以上人口7.44萬人,占全縣人口17.3%。近年來,隨著大量農村青壯年外出務工就業,在農村留下了不少空巢獨居、留守老人,他們的養老已經成為亟需關注解決的社會問題。珙縣積極探索農村特殊困難老人關愛服務工作,支持多方主體參與,創新推行村黨組織、村老協或其他社會組織、特殊困難老人、助老巡訪員四方簽訂《關愛服務合約》機制,切實解決特殊困難老人實際問題,推動鄉村有效治理。
一、聚焦建章立制環節,科學建立“四方合約”
通過明確各方權利和責任,精準識別關愛對象,擇優選聘助老巡訪員,科學建立合約,推動助老巡訪工作有效運行。
(一)建立長效機制。針對大量青壯年外出務工,留守老年人缺少生活照料、安全隱患較多的養老難題,珙縣順勢而為,以“大力弘揚孝親敬老,淳化鄉村社會風氣,拓展村級老協職能”為目的,建立健全《助老巡訪工作制度》《助老巡訪工作流程》《村級日間照料中心管理辦法》等6項工作制度,統一印制《助老巡訪跟蹤記錄本》《助老巡訪公示表》《助老巡訪工作牌》,做到制度規范上墻,巡訪員戴牌工作,表冊及時更新和公示。
(二)組建巡訪隊伍。發動轄區內政治過硬、威望較高、熟悉情況的退休黨員、新鄉賢人士、熱心群眾等,報名參加助老巡訪員隊伍。村(社區)黨組織通過面談了解、走訪考察等形式,確定助老巡訪員人員,確保巡訪隊伍結構優化、素質過硬。巡訪工作的開展,帶動了一大批志愿者、愛心人士、青年學生自發參與巡訪助老工作,示范帶動基層助老隊伍不斷壯大。截至目前,全縣共有370余人加入助老巡防員隊伍。
(三)精選服務對象。聚焦60歲以上的散居特困、獨居留守、殘疾失能、缺乏照料等特殊困難老人,由村黨組織提名推薦,通過民主評議、公開公示、鄉鎮黨委審核等程序,最終確定服務對象。將相關信息錄入助老巡訪監督系統App,實行縣、鄉、村三級審核管理,確保助老巡訪工作落地落實。目前全縣共有5700名特殊困難老人被納入服務體系。
(四)簽訂四方合約。引導和組織村委會、村老協、老年人、志愿者簽訂《助老巡訪愛心合約》,明確四方責任。村委會負責指導、協調、監督和保障四方合約有效運行;村老協負責建立和管理老年人臺賬;老年人承諾向助老巡訪員提供真實信息,并對服務進行客觀評價;助老巡訪員按照開展巡訪服務的要求,定期組織開展老年人免費體檢、政策宣傳、上門醫療護理、文藝活動、興趣培訓等活動,推動助老巡訪工作落地落實。全縣現已簽訂關愛服務合約2400份。
二、聚焦助老巡訪環節,貼心履行“四方合約”
明確四方權責,制訂助老巡訪員工作職責清單,明確關愛服務內容,切實提升特殊困難老人生活幸福感。
(一)強化安全排查。助老巡訪員每周1次上門巡訪和1次電話巡訪,為留守空巢老人提供一對一、面對面助老服務,第一時間了解老年人的需要和訴求,及時發現健康及安全隱患,及早提供針對性幫助。現場不能解決的,向老人子女、村“兩委”反映,共同尋求解決辦法,確保助老服務不斷檔。截至目前,共發現解決特殊困難老人身邊存在的地質災害、過期食品、安全隱患等各類問題1213個。
(二)開展愛心陪伴。逢年過節和老人生日時,助老巡訪員入戶開展空巢老人愛心陪伴活動,為老人送上節日祝福,聊天談心半小時以上,緩解老人的失落感和孤獨感。特別是年初因為疫情防控等因素,很多空巢老人子女、親屬未回家過年,助老巡訪員通過幫助老人購年貨、貼春聯,組織周邊老人吃年夜飯、看春晚等方式,盡其所能滿足老人的情感和心理需求。
(三)提供助老服務。助老巡訪員每次入戶,記錄老人生活物資儲備情況,并結合每名老人的健康狀況,對高齡、失能、半失能空巢老人等特殊人群,提供代買糧、油、菜生活物資,代辦證照證件、應急送醫等力所能及的幫助;定期開展免費理發、修剪指甲等日常服務。通過發放宣傳單、宣傳資料及上門宣講等方式,宣傳養老、醫療、低保、疫情防控等政策,以及防詐騙、法律常識等知識。截至目前,助老巡訪員和相關部門已為老人開展相關專題活動和服務1500余次。
(四)創新養老模式。針對留守老年人大多體弱多病、精神孤寂的痛點難點,采取生活問題居家解決、文化需求和健康問題集中解決的“分散+集中”農村互助養老模式。村委會建立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在各村民小組建立互助養老活動點,交由村老協管理使用,每周至少為老年人免費提供1次文化活動、知識講座等集中服務,助老巡訪員配合做好宣傳、陪伴和接送殘疾老人等工作。
三、聚焦問題反饋環節,全程管理“四方合約”
加強對助老巡訪工作的監督管理,推動關愛服務合約有效運行,確保助老服務落到實處。
(一)細化服務方案。根據每位老人實際情況“量體裁衣”訂制服務方案和計劃,形成“一人一臺賬、一人一計劃、一人一措施”的精準助老服務方案。將服務方案相關信息錄入助老巡訪監督系統App,確保在助老巡訪員發生變動的情況下,能及時了解老人基本情況,保證助老巡訪工作精準有效開展。
(二)建立考核機制。建立完善“四方”監督職責,村委會監督指導村老協開展巡訪工作,村老協管理和考核巡訪員,老年人評價考核巡訪服務效果,讓“四方合約”落到實處。以“精神鼓勵+物質獎勵+政治激勵”的方式,推動農村養老發展,每年對優秀團隊、突出個人進行表彰,并引導表現突出的先進個人優先入黨,增強助老巡訪員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切實提高養老服務質量。
(三)強化要素保障??h財政按照特殊困難老人300元/年·人的標準劃撥資金,用于政府購買助老巡訪服務,并根據全縣人均消費水平等情況,每年適當調整標準。將縣級福彩公益金留成部分的50%以上用于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累計整合投入資金6500余萬元,用于珙縣老年養護中心、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等項目建設。截至目前,共新增床位300張,適老化改造床位565張,完成農村敬老院食堂、消防升級改造。
(四)加強督促考核。建立線上四級監督體系,創新開發巡防員、村鎮審核員、縣級管理員四級用戶微信App監督程序,實時監督和掌握全縣巡防員為農村老人巡訪服務情況;縣級相關部門將特殊困難老人關愛服務工作納入基層治理工作考核范圍,對工作落實不力的單位和個人定期通報批評。
“四方合約”成為珙縣有效解決農村養老服務“疑難雜癥”的“良方”,為建立健全農村地區關愛服務體系注入“強心劑”,為留守老人、空巢老人搭起“連心橋”。老人安心養老,子女安心務工,促進了社會和諧,助推了經濟發展,密切了干群關系,增強了黨的政策在農村的認可度和執行力,切實提升了農村特殊困難老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提升了廣大群眾對鄉村治理工作的滿意度。
(本文系第三批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