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省臨朐縣高度重視農業社會化服務工作,聚焦服務機制創新,精心培育各類服務主體,推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效銜接。截至目前,臨朐縣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農民專業合作社540個、各類農村專業技術協會28個、為農服務平臺3個,全縣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面積累計182.77萬畝次,有效破解了“誰來種地、怎么種地”難題,通過服務的規模化帶動小農戶參與現代農業發展,實現了農業生產經營的規模化。
創新多主體聯動模式,共推農業社會化服務
服務主體是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關鍵要素。臨朐縣在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助力鄉村全面振興過程中,突出服務主體培育,探索出了“農民合作社+農戶”“專業技術協會+農戶”“為農服務平臺+農戶”等多種農業社會化服務有效模式,呈現多主體聯動、“集團化”推進的農業社會化服務良好局面。
一是“農民合作社+農戶”模式。近年來,全縣涌現出元寶金秋紅蜜桃專業合作社、鑫康蜂業專業合作社等一批叫得響的典型合作社,這些合作社致力于新品種研發和新技術引進,為農戶開展技術指導、品種更新、市場開拓等服務。元寶金秋紅蜜桃專業合作社系省級示范社,擁有生產銷售及技術服務人員30余人,為農戶提供澆水施肥、果品銷售等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在種植關鍵時節,組織社員及周邊種植戶學習管理技術,進行實地觀摩,力求做到“防病不見病,防蟲不見蟲”,使果品質量得到穩步提升。
二是“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農戶”模式。多年來,臨朐縣一直非常重視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建設,依托科技創新驅動農業轉型升級。嵩山農資協會是市級示范社會化服務組織,轄17家農資經營門店、50戶會員,致力于推廣統防統治新技術,推行綠色生產技術,倡導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模式。自成立以來,累計引進蜜桃新品種8個,制定嵩山蜜桃技術操作規程1份、蜜桃省級標準1項,認定嵩山蜜桃新品種2個,申請蜜桃專利權保護2個,共推廣標準化種植2萬畝,植保面積3萬多畝,助農增收300多萬元。
三是“為農服務平臺+農戶”模式。為解決農產品銷路問題,打通為農服務“最后一公里”,臨朐縣結合當地特色產業,基于專業市場打造為農服務平臺。山旺鎮建設了1.2萬平方米的大櫻桃交易市場,引進專業市場運營公司,解決了大櫻桃客商收購難、種植戶銷售難的問題。市場內打造為農服務中心1處,提供專業技術支持,確保大櫻桃優質優價,促進農民增收;新建綜合服務中心,為廣大農戶提供農資直供、電子商務、金融保險、物流快遞等一站式全方位服務。交易市場建成以來,山旺鎮櫻桃種植規模突飛猛進,種植面積突破4萬畝,年產量達2萬余噸。
突出“三個機制”,培育新型經營主體
近年來,臨朐縣把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抓手,創建和完善了“三個機制”。
一是規范運行機制,夯實發展基礎。將黨組織的政治優勢與合作社的產業優勢相結合,按村集體不低于5萬元、村干部不低于5000元,群眾以土地、資產量化或資金等方式入股,組建三方入股的合作社,打造富民強村新引擎。目前,全縣依法登記合作社1957家,其中市級及以上示范社133家,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339家。指導合作社建立健全組織機構,規范會計核算流程,兩年來梳理排查“空殼社”815家,指導規范383家,引導注銷432家。引導合作社樹立品牌意識,抓好商標注冊、綠色農產品質量認證等工作,提升合作社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目前,全縣創建“臨朐靈食”公共區域品牌1個,合作社注冊商標83個,認證綠色食品34個、有機食品4個、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6個。
二是創新經營機制,提升發展水平。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發展“一村一品”特色產業。以相亮山楂為代表,發展直供直銷;以青楊峪板栗為代表,開展農產品就地加工增值;以潤鑫果蔬為代表,培育推廣新技術新品種;以旺牛黃桃為代表,探索村集體經濟增收新路徑;以春冠朗德鵝為代表,促進龍頭企業融合發展;以善興鄉村旅游為代表,傳承剪紙、書畫非遺文化;以含香家庭農場為代表,推行標準化種植;以小喬家庭農場為代表,發展電商經濟;以云居山里為代表,發展短視頻營銷。為增強合作社整體經濟實力、發展活力和帶動能力,按照建立完善基礎設施、生產技術、質量安全、儲存運輸、品牌營銷、財務管理和脫貧攻堅七類服務體系標準,組建區域性聯合社22家、行業性聯合社12家,實現了產業、信息、技術、服務等共享,增強了抵御市場風險能力,達到了降成本、促增收目的。利用電子商務平臺、微信、短視頻、網紅帶貨等互聯網手段,全方位、多層次、持續性推介優勢品牌產品,為推動臨朐現代農業發展打通了一條“快車道”。目前,全縣290個村建立了電商服務站,近1000家合作社開通了網絡銷售。積極推行“黨支部+合作社+低收入戶”模式,讓低收入戶“聚在合作社、富在產業鏈”。全縣114個原省定貧困村成立了122家合作社,低收入戶入社率90%以上,帶動低收入群眾人均年增收1500元以上。
三是落實保障機制,形成發展合力。將各級黨政主要負責同志作為第一責任人,建立“縣指導、鎮主抓、合作社主體”的責任分工體系,制定《臨朐縣加快農業產業發展扶持政策》等文件,對年內新組建且驗收合格的聯合社、被評選為市級及以上的示范社和示范農場,給予1萬~5萬元不等獎勵,激發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動力。積極構建縣鎮村土地流轉網絡,引導農民將土地入股合作社,實現“土地變股權,農民當股東,有地不種地,收益靠分紅”。目前,全縣共流轉土地33.8萬畝,其中合作社流轉22.7萬畝,每畝增收600元左右。圍繞破解合作社貸款難題,依托山東農村產權交易中心,積極與農行、農商行對接合作,在全縣推廣“富民生產貸”“富民農戶貸”,實現了農村產權抵押融資新突破。目前,全縣辦理農村產權抵押登記130筆,發放抵押貸款4563.5萬元,較好滿足了合作社生產資金需求。立足農產品精深加工、儲存保鮮、綜合利用及產業化等領域,與科研院校深度合作,支持在合作社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新器械集成應用和示范推廣,讓更多科研成果在合作社得到轉化。打造合作社輔導員隊伍,提升合作社發展能力,創新合作社服務方式。
(作者單位: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山東省臨朐縣農業農村局、臨朐縣農村經濟發展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