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蘇省家庭農場發展迅猛,截至2022年2月,全省納入名錄系統的家庭農場數超過16.8萬家,累計培育各級示范家庭農場超過1.7萬家,在保障農產品穩產保供、服務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一些家庭農場效益難提升、應對風險能力不強的問題也比較突出,“單兵作戰”發展方式在大市場環境下越來越顯得勢單力薄,需要進一步創新組織形式、優化資源互補、落實扶持政策,實現從單打獨斗到協同作戰的聯合體轉變。在此背景下,江蘇省一些地區自發組織形成了家庭農場聯盟。
近期,筆者對省內一些家庭農場聯盟進行了調研。從調研情況看,江蘇家庭農場聯盟發展呈現四個特點。
一是發展勢頭快。自2020年以來,江蘇家庭農場聯盟數量上升較快,如南京市7個涉農區均有家庭農場聯盟注冊成立,數量已超過20家,成員單位超過200家。同時,不少地區在發展家庭農場的同時,積極推動成立不同形式的家庭農場聯盟。
二是類型有區別。聯盟類型主要有兩種,一是以產業結盟,如贛榆區以葡萄產業結盟,由一位家庭農場主牽頭發起,以統一配肥、提供技術、幫助銷售等方式服務全區葡萄產業家庭農場;鹽城市亭湖區黃尖鎮成立菊花產業家庭農場聯盟,提供耕、種、防、收全程社會化服務。二是以地區結盟,如南京市江寧區成立家庭農場服務聯盟,以全區30家示范家庭農場為主體,著力為成員提供技術指導、品牌建設、信息宣傳、金融服務等資源支撐。
三是服務內容全。聯盟服務內容主要包括技術指導、品種引進、打造公共品牌、共享銷售渠道、建立共用設施用地、幫助項目申報、申請貸款、參加農業保險等各方面。不同類型的聯盟服務內容也會有所側重,主要還是以技術和銷售為主,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受到家庭農場主的歡迎。
四是發起方式多。一是家庭農場主導自發形成,如常州市新北區笨笨家庭農場希望通過聯合其他農場主,博得更大的市場生存權和話語權,在農業農村部門和鎮政府的支持下,笨笨家庭農場負責承建和落地實施了奔牛家庭農場聯盟服務中心。二是村集體因需主導形成,如泰州市姜堰區橋頭鎮小楊村經濟合作社發現家庭農場普遍遇到因稻米無法及時烘干、受潮霉變而遭受損失的問題后,發起成立小楊家庭農場服務聯盟,投資建成機具中心、育秧中心、烘干中心等服務中心,為聯盟成員提供全程社會化服務。三是政府因勢推動成立,如江陰市建立市、鎮兩級家庭農場聯盟,通過成立運營公司的形式密切利益聯結,建立公共服務平臺,開展直播、展銷等活動,建設區域公用品牌,同時為家庭農場的項目申報、貸款、保險、技術指導等方面提供服務。
江蘇省家庭農場聯盟在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市場議價能力、降低農場運營成本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在調研中了解到,能穩定運作并受到農場主認可的家庭農場服務聯盟需要具備以下四個要素。
一是能力強的“盟主”。小楊村家庭農場服務聯盟“盟主”是小楊村黨支部書記,奔牛家庭農場聯盟是由笨笨家庭農場的農場主發起的。這些“盟主”們既能從事農業生產經營,又擁有一定的市場眼光,能敏感地捕捉到市場機會,是能夠引領一方、帶動一片的帶頭人。
二是靈活的運轉方式。聯盟不能固定為一種運轉方式,應該是因時因地因需的平臺。聯盟成員若是以糧食生產經營為主,他們希望獲取的是專業化生產服務及糧食烘干、訂單銷售等服務;聯盟成員若是以果蔬生產經營為主,他們希望獲得的是貼近市場需求的產品技術、便捷的銷售渠道。聯盟要根據成員的經營特點、發展需求,及時調整平臺功能,做好每一個成員的“后臺”。
三是利益聯結的主線。所謂“聯盟”是為達到某種共同目的而結成的聯合,對家庭農場聯盟來說,共同目的是推動家庭農場逐步走上專業化、規模化、科學化、生態化、品牌化的生產經營道路,實現增產增效。對不同的家庭農場聯盟而言,利益聯結的主線必須要有,可以在某一方面有所側重,如共享優質優價的產品技術、提供高效的統一服務、打造自主品牌、打通銷售渠道等,也可以是全方位的大聯盟。同時,聯盟也需要有公開、透明且健全的收支體系。
四是當地政府的支持。優質的聯盟可以充分發揮家庭農場與政府部門、農資企業、市場四者之間的橋梁作用,政策支持必不可少。姜堰區政府為扶持村集體牽頭建設為農服務綜合體(聯盟),給予這些村集體每家100萬元補助。聯盟的良性運作需要政府這個“靠山”,除了需要財政支持,還需要在農業建設用地指標上給予傾斜。
目前來看,江蘇家庭農場聯盟的發展還處于探索階段,能否作為有效的組織形式進行推廣還需要時間來檢驗。為進一步促進家庭農場聯盟健康發展,筆者有以下三個建議。
一是家庭農場聯盟的功能定位要符合地方農業發展階段的需求。聯盟的基本功能定位應該是辦好單個家庭農場辦不好或辦了不劃算的事情,可以從全要素、全過程、全產業鏈方向縱深拓展聯盟功能。不同地區農業發展水平不同,對聯盟的要求不可一味求大求全,要符合地方農業發展階段以及產業特點,符合家庭農場主的現實需求,允許聯盟多樣化運作。
二是政府在家庭農場聯盟發展中的功能定位是后盾。用行政手段強行推動成立家庭農場聯盟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聯盟應該是因時因地順勢而為的產物,在自發形成的基礎上或有切實需求的情況下成立,政府給予引導和幫扶,讓家庭農場聯盟在提升生產經營水平、降低成本、解決難題、理性應對市場等方面服務單個家庭農場。
三是用好家庭農場輔導員制度。有些地區以服務家庭農場發展、鼓勵創建示范家庭農場為目的,推行家庭農場輔導員制度。當地農業農村部門專門按區域安排熟悉業務的工作人員作為輔導員,從家庭農場創辦、生產、銷售各個環節給予指導,讓家庭農場主少跑腿,受到家庭農場主的歡迎。因此,家庭農場的有些需求,輔導員就可以幫助解決,并不一定需要成立家庭農場聯盟。
(作者單位:江蘇省農業農村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