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賓川縣雁梅家庭農場起步于2010年,2014年10月被賓川縣農業局認定為種植業類家庭農場,現有家庭勞動力3人,長期雇傭生產技術工人1人,已建成標準化水果生產園區,并通過良好農業規范(GAP)認證。近年來,農場先后被評定為賓川縣示范家庭農場、賓川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先進單位、大理州示范家庭農場、云南省示范家庭農(林)場,成為當地家庭農場發展的“領頭雁”。
一、創辦經歷
金牛鎮大新村俞俊華夫婦多年從事水果的生產和銷售,掌握了水果種植技術和銷售渠道。2010年,夫婦二人在大新村承包了10余畝零散的土地種植葡萄,由于地塊過于分散,不便于規模化生產和管理,效益并不明顯。俞俊華夫婦又在雞足山鎮一號工地后山承包了128畝荒坡,并抓住國家和省州扶持家庭農場的機遇,注冊成立雁梅家庭農場。賓川縣農業局積極為其爭取政策扶持,并派技術專家進行指導,將土地坡改梯,并投資建設節水灌溉系統以解決土地缺水問題,成功建成標準化葡萄生產園區50余畝、夏雪梨生產園區25畝、苞谷地40余畝。在技術專家的指導下,經過規模化生產、科技化管理,農產品品質好、賣價高。原先,這片山坡地只能種玉米,年畝產值只有700元左右,現在農場種植優質紅提葡萄和優質陽光玫瑰葡萄,年畝產值分別達4萬元以上、8萬元以上。
二、主要做法
賓川縣雁梅家庭農場發展成功的典型性在于以下四個方面:
(一)合理選擇種植品種,邁穩創業步伐。創業初期,俞俊華夫婦從銷售利潤考慮,選擇了柑桔、芒果作為種植品種。但由于氣候、病蟲害等原因,到2013年,農場種植的6000多株柑桔由于病蟲害影響全部喪失經濟價值,不得不砍樹刨根;1000多株芒果樹也全部被霜凍死了。痛定思痛,夫婦二人清醒地認識到,不懂科技、不懂市場、盲目發展是造成“首戰失敗”的根本原因。為此,他們吸取教訓,通過積極參加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邀請縣農業局的專家現場指導、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方式,學習和運用先進的生產技術,及時調整了種植品種,理性選擇了銷售市場和生產技術都已經成熟的紅提葡萄和夏雪梨作為農場的種植品種,把芒果片區改種成夏雪梨,把柑桔片區改種成紅提葡萄。隨后,因“陽光玫瑰”葡萄銷售市場和生產技術已經成熟,又把夏雪梨改種成“陽光玫瑰”葡萄。
(二)依靠科技增效降本,結出累累碩果。“轉戰”葡萄和雪梨種植后,農場采用再積累發展模式,先后用了4年的時間,在縣財政、農業等部門的支持指導下,投資200余萬元,在葡萄產區應用縣農業局和合作社主推的“葡萄單幅連棚降密提質促早熟”生產技術,建設了葡萄棚架、防雹設施和發酵池、蓄圈等生產設施。目前葡萄生產從修剪枝條、花蕙管理、串型管理到后期管理等生產操作環節都實現了標準化操作,因此農場生產的葡萄的產量和品質得到了有效保證。農場還投資200余萬元完善了水利設施、電力設施、采果棚、生產操作房等基礎設施,在園區安裝水肥一體化節水灌溉系統、肥藥噴灑系統、防盜系統等,大大節省了人力,實現了3名家庭勞動力即可完成所有藥肥等關鍵技術操作。農場每年都利用秋冬農閑季節,把田邊地角和附近山箐的雜草全部收割后,填埋在葡萄園、梨園里,實現了生物菌肥發酵技術和秸稈還田技術的有效結合使用,有效降低了化肥的使用量,同時還能夠防止火災的發生。
這些先進生產技術的使用為農場節約了大量的生產成本。以前每畝紅提葡萄生產的人工成本在8000元以上,肥藥成本也在8000元以上。通過各項科技措施的實施,現在每畝紅提葡萄生產的人工成本降低至5000元以下,肥藥成本降低至3000元以下。農場以前每年肥藥成本達40多萬元,現在肥藥成本降低在20萬元以下,生產成本節約了50%以上。
(三)抱團發展合作共贏,促進轉型升級。2014年起,農場積極參加各種農業技術培訓學習,向種植業專家學習農業生產技術。賓川縣宏源農副產品產銷專業合作社擁有先進的葡萄種植技術,農場申請加入合作社后,在合作社技術團隊的指導下,綜合采用了目前最先進的水果生產技術,學習復制了合作社種植葡萄的生產模式,逐步提升農場種植水平。目前,農場已經發展成合作社的核心示范基地、賓川縣的水果生產示范基地和葡萄生產技術集成教學點。
加入合作社后,農場不但能夠共享生產技術,還能夠共用合作社品牌,促進了家庭農場發展的轉型升級。2017年開始,農場跟著合作社開始種植“樓鐵源”品牌葡萄——陽光玫瑰,走上了訂單農業的發展路子,2018年農場生產的“樓鐵源”品牌葡萄——陽光玫瑰都由合作社統一訂單采購了,平均銷售價達到了30元/斤,銷售價格是其他同一品種種植戶的5倍以上。如今農場已經種植“樓鐵源”品牌葡萄——陽光玫瑰20余畝。在合作社的帶領下,農場申請了良好農業規范(GAP)認證,農場生產的葡萄也可以在全球銷售,使農場的經營效益再上了一個新臺階。
(四)線上線下共同拓展,盡享時代紅利。多年來,農場既從事水果種植,也積極拓展經銷渠道,在實踐中建立了穩定的傳統營銷網絡,加之農場生產的葡萄品質好,農場多年經營信譽高,每年產品銷售都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為了讓產品走得更遠、叫得更響,農場抓住賓川縣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創建的契機,積極更新營銷觀念,創新思路,主動投身到電商營銷大潮中,開始嘗試線上銷售,開拓新的營銷網絡和銷售渠道。2015年,農場與“一畝田”電子商務平臺對接,葡萄、夏雪梨網上銷售價格比傳統批發市場價高出20%。2017年開始,農場積極向賓川縣宏源農副產品產銷專業合作社學習品牌營銷,并加入其品牌營銷網絡,按要求進一步打造品牌基地,通過提高知名度和美譽度,進一步提升價格和效益。
三、發展成效
(一)形成“共贏”效應,促進了家庭農場持續發展。加入合作社后,農場走上了優勢互補、抱團共贏的發展快車道,全方位共享生產技術、市場品牌及營銷,有力地促進了家庭農場的持續發展。2021年,農場銷售收入達到250余萬元,預計到2022年銷售收入將突破300萬元。
(二)放大“示范”效應,推動了現代農業發展進程。農場憑借“葡萄單幅連棚降密提質促早熟”生產模式、先進的生產技術、多方位的營銷理念、顯著的經濟效益,成為省、州、縣三級示范家庭農場,成為指引全縣200余個家庭農場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發展的典范。
(三)強化“科學”效應,帶動了種植戶致富奔小康。農場充分發揮好賓川縣“合作社核心示范基地”“水果生產示范基地”“葡萄生產技術集成教學點”作用,通過技術引領方式帶動和影響了周邊20000多畝水果生產,帶動5000多戶農戶走上科學種植致富之路。每年吸納周邊農戶4000多人次來農場務工,通過務工農戶把先進的生產技術有效傳播出去。
(作者單位:云南省大理州農村經濟經營管理站)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