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啟動以來,河北省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慎原則,強化組織領導,周密安排部署,加強政策指導和工作保障,扎實推進定州市、平泉市、邢臺市信都區、邯鄲市峰峰礦區4個縣(市、區)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并取得階段性成效。
一、加強組織領導,壓實工作責任。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堅守農村改革“三條底線”,穩慎推進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省委常委會、省長辦公會多次專題研究試點方案并作出安排部署,建立了省政府分管領導牽頭的改革試點協調機制。省委農辦、省農業農村廳、省自然資源廳等14個部門建立了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將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納入全省改革和鄉村振興考核重要事項,建立“月計劃”“月調度”工作機制。成立由宅基地管理、土地利用、信貸等領域的10位專家組成的省級專家指導組,協助做好試點工作指導。壓實基層黨委、政府主體責任,4個試點縣(市、區)均成立了以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為雙組長的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由黨委主要負責同志親自安排部署,整合資源、統籌謀劃,扎實推進。各試點縣(市、區)從農業農村、自然資源等部門抽調10余名精干力量組成宅改辦,專職推進改革試點工作,確保試點工作穩扎穩打、有序推進。
二、注重基礎工作,夯實改革根基。堅持將做好四項基礎工作作為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前提,指導4個試點縣(市、區)扎實做好宅基地基礎信息調查工作,妥善處置歷史遺留問題,有序推進村莊規劃編制和宅基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切實打牢改革根基。截至2021年底,試點縣(市、區)已基本完成所有村莊和農戶宅基地利用現狀調查,完善了縣鄉村戶四級臺賬,初步建立起宅基地數據庫和信息化管理平臺。邢臺市信都區總結出基礎信息調查“六步工作法”,在2021年舉行的全國宅基地基礎信息調查工作交流培訓活動上作典型發言。4個試點縣(市、區)完成縣域村莊布局規劃成果和1131個村莊的規劃編制;具備登記條件的宅基地登記率達到95%以上,其中發放宅基地房地一體不動產登記證書3.97萬本;制定出臺了農村宅基地歷史遺留問題處理辦法,共排查歷史遺留問題5494件,已妥善處置3428件,其余問題也在逐步解決中。
三、加強政策指導,推動制度創新。堅持將制度創新作為改革重心,上下協同,推動權能完善,激活內在價值。省級依托專家指導組,通過定期調度、巡回指導,及時提煉經驗做法、回應改革難點,指導試點做深做實。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印發《河北省農村閑置宅基地盤活利用指導意見》,明確了閑置宅基地盤活利用的四項管理機制、五項具體路徑和保障措施等。省委農辦、省農業農村廳、省自然資源廳、省住建廳聯合印發《關于切實加強農村宅基地規范管理的通知》,明確了宅基地鄉村建設規劃、宅基地面積以及綜合執法的政策依據和標準。省農業農村廳會同省自然資源廳等部門制定了《關于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若干政策的指導意見》,針對宅基地分戶標準、資格權認定、有償退出標準等重點難點,進一步明確改革舉措。4個試點縣(市、區)圍繞九個方面試點內容加強政策研究,制定了宅基地管理辦法、資格權認定、流轉、有償退出和有償使用等50項制度文件,謀劃第三批制度文件14項,同時加快制定具體配套舉措,為穩步推進試點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撐。
四、圍繞改革重點,積極探索實踐。堅持制度創新與實踐活力相結合,用制度創新指引實踐探索,在實踐探索中檢驗和完善制度成果。一是切實保障農民宅基地資格權。4個試點縣(市、區)基本完成宅基地資格權認定工作,以村為單位建立了資格權登記臺賬。探索“戶有所居”多種實現方式,定州市實行宅內分戶、平泉市探索集體建房、信都區和峰峰礦區統籌利用退出宅基地等,為具備申請條件的923戶農民解決宅基地問題。二是規范宅基地流轉管理。制定出臺宅基地流轉管理辦法和流轉合同范本,規范流轉宅基地使用權3564戶,其中出租2910戶,轉讓517戶,贈予、互換137戶。三是穩妥開展宅基地有償退出。制定出臺宅基地退出辦法或指導意見,加大資金保障力度。定州市由市財政、村集體共同出資設立5000萬元的資金“周轉池”,解決村集體補償資金不足問題。4個試點縣(市、區)已退出宅基地2473宗、面積1421畝,其中有償退出1780宗、面積1174畝。四是開展閑置宅基地統籌利用。4個試點縣(市、區)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3953宗,面積2465.1畝,其中,保障新增宅基地需求249宗,轉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245宗,復耕1188宗,復綠204宗,發展鄉村產業、民宿等項目503宗,環境整治1564宗。邢臺市信都區引進社會資本,利用18個村的740余間閑置農房發展民宿和農家樂,帶動600多戶農戶年均增收約1萬元。五是探索宅基地有償使用。涉及宅基地4125宗、面積2690.7畝,收取有償使用費93萬元。六是規范宅基地審批。共審批402宗,其中新增宅基地審批297宗,翻建審批100宗,改擴建審批5宗。
五、強化工作保障,確保改革落實。試點期間,省級財政每年安排資金1000萬元,試點縣(市、區)2021年度合計安排財政資金1400萬元,專項支持試點工作。省農業農村廳制作《農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政策》宣傳動畫4集,在省農業農村廳官網、微信公眾號和各市發布,發動縣鄉村各級廣泛開展宅基地政策宣傳,被河北省政務公開領導小組辦公室評為“最佳人氣”案例。省級組織兩次現場觀摩培訓和一期視頻培訓,培訓市縣鄉業務骨干4000余人,同時指導市縣以鄉村為重點開展培訓359期,培訓2萬余人次,并通過多種形式宣傳改革政策,營造出改革濃厚氛圍。
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事關廣大農民切身利益,事關社會和諧穩定大局,必須從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審視、謀劃、推進宅改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精心謀劃下,經過一年多的改革試點探索和實踐,試點縣(市、區)總結出一些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經驗。
一是必須引起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敏感復雜、難度大,是一項多部門參與、多領域結合的全局性、系統性工作,組織領導有力是改革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省級主管部門要通過將宅基地制度改革納入鄉村振興、全面深化改革等考核,強化督導通報,引起試點地區黨委、政府主要領導重視。試點縣(市、區)委書記承擔主體責任,時時刻刻把宅基地改革這項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做到政策明、措施實。
二是必須處理好“三個關系”。把握存量和增量的關系。對于宅基地存量,要尊重歷史和區域差異,加強分類指導,分段精準處置;對于宅基地增量,要結合實際嚴格控制,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建設質量,把好宅基地資源總量控制關。把握確權和處置的關系。堅持依法依規有序操作,對權屬明確的,加快確權登記進度,確保登記成果完整、真實、準確;對確權登記中存在爭議和復雜問題的,在不違背法律法規前提下,穩妥、審慎、有序處理。把握宅基地和承包地的關系。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按照“宜建則建、宜耕則耕、宜綠則綠”原則,處理好宅基地和承包地的關系,既保持兩者相對穩定,保護農民合法權益,又要為農業發展、農村穩定提供有力支撐。
三是必須發揮農民群眾主體作用。宅基地制度改革涉及廣大農民群眾切身利益,要充分尊重群眾的意愿,以維護群眾利益作為改革出發點和落腳點,讓群眾分享、評價改革成果。要充分發揮村民民主自治在農村改革中的積極作用,充分保障農民的參與權、知情權和監督權。要充分發揮黨員、村干部帶頭作用,改革首先從“我”改,從自己親朋好友改,贏得群眾認可,帶動群眾“我要改”。
四是必須統籌謀劃協同推進。要以宅基地制度改革為主線,統籌美麗鄉村建設、空心村治理、農房改造、鄉村黨建和鄉村治理等工作一同部署,融合推進。要積極探索統籌宅基地、承包地、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三塊地”改革,對村莊進行整體規劃,改造提升環境,通過打造美麗鄉村、鄉村振興示范區等,實現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和農民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要將宅基地制度改革與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金融改革、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等農村改革統一起來、協調起來,推進農村綜合配套改革。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