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老王忙“三夏”
時間:2023-04-11 18:45:38 來源:農村經營管理 作者:董桂珍 邱孟根 成節榮 字號:【

  “三夏”時節,蘇北平原一片繁忙麥收景象。在馬達歡唱聲中, 6臺聯合收割機來回穿梭,只用1天時間就收割完500畝小麥。曬得黝黑的老王站在田頭,笑得合不攏嘴,大聲對筆者說:“今年麥子又獲得大豐收。”

  “怪”招換來好收成

  老王名叫王江穆,今年60歲,是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篤碩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提起今年的好收成,合作社社員們紛紛打開“話匣子”:今年麥子生長前期天旱,后期又遇到干熱風,能獲得這樣的產量,受益于老王的兩大“怪”招。

  第一個“怪”招是麥子旱了不澆水。自去年冬天就一直很少下雨,到了小麥生長關鍵期,周邊農戶紛紛想方設法給麥子澆水,可老王不為所動、愣是不澆,結果麥子長得反比澆水的麥子好。老王最后揭開了謎底:原來這一帶的土質為黑黏土,土壤透氣性差,加上地下水位高,如果澆水多了,土壤過于濕黏,不利于小麥根系生長,影響長勢。

  第二個“怪”招是晴天撒尿素。小麥拔節前需增施一次拔節肥,但今年一直天晴無雨。在一個晴天,老王找來撒肥機,給麥田撒尿素。這一“反常”舉動引發的議論聲還沒平息,當天夜里一場春雨如期而至。原來老王天天關注天氣變化趨勢,堅信天氣預報的科學性。乘著這場春雨,老王的小麥“吃飽了”也“喝足了”,自然為豐產豐收打下了基礎。大伙這才恍然大悟,老王的“怪”招其實就是科技種田。

  水漲船高效益增

  麥子收完了,效益怎么樣?老王算起了效益賬:今年氣候異常,產量比去年略增實屬不易。今年的農藥化肥價格上揚,成本每畝增加大約100元,但今年小麥收購價格上升為1.5元/斤,每畝可增收170元,再加上國家又下發了專項種糧補貼每畝27元。綜合算下來麥子每畝效益反而增加了97元,500畝小麥比去年增收48500元,畝均純收入415元。老王樂呵呵地說,僅夏季純收入就有22.1萬元,有上級政策扶持,農民種糧的勁頭更足了。

  種地種出新花樣

  麥子豐收了,夏種怎么種?老王與合作社一班人早合計好了:不隨大溜、敢試敢闖,多元種植、以銷定產,實施“初戀‘五彩米’、情定‘桂花球’、聯姻‘有機米’”種植計劃。

  初戀“五彩米”。按照“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思路,合作社加強與省市農業科研院所聯系,積極引進優質食味性水稻品種,瞄準高端市場,適時引進試種紫米、綠米、黑米、胭脂米等特殊功能稻米,先在50畝地里小范圍試種,結合特殊消費群體培育,逐步開發高端市場,培植新的主打品種,形成新的增長點。

  情定“桂花球”。2019年,老王從陜西引進了曾經紅遍贛榆的水稻品種——桂花球,生產出的“蘇光”牌桂花球米遠銷上海、南京、煙臺等大中城市,廣受客戶好評。由于市場前景好,種植規模逐年擴大,成為合作社種植的高端品種,今年已種植200畝。

  聯姻“有機米”。在種植功能稻米和“桂花球”的同時,老王選擇口感好、適銷對路的南粳58(贛榆香米)、華粳5號和南粳9108等有機米系列品種,根據市場銷售情況分別種植240畝、130畝和80畝,作為合作社的當家系列品種大面積種植。

  莊稼漢專愛“攀高枝”

  合作社經營規模越來越大,經營效益越來越好,土地產出率比普通農戶高出30%以上,老王種地在當地出了名。合作社的成功,得益于老王在科學種田的道路上的不懈追求。

  一是愛“交友”。老王是農業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常客,只要有新品種新技術的相關信息,他便及時登門求教,許多農業專家都成了他的朋友,合作社的田間地頭成了專家的試驗場和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基地。

  二是愛“充電”。各級舉辦的培訓班上都有老王的身影,主動學習農業技術、專業技能,學習黨的農業農村政策,把握農業農村動態信息。他還有個植保高招——給莊稼“喝”糖水,成為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一大“法寶”。以紅糖兌藥防治病蟲害,既減少了農藥的使用量,又提高了防治效果。起初周圍的人都認為這是個笑話,用過以后信服了,周邊農戶紛紛效仿。多年來,合作社送檢的農產品農藥殘留幾乎為零。

  三是愛“時髦”。合作社注冊“蘇光”牌商標,打造桂花球米知名度,與區、鎮農業推廣部門簽訂合作協議,推廣水稻秧盤育秧技術,不但節約了成本,還實現了苗全苗壯。通過與植保飛防合作社聯手,用無人機大范圍及時防治病蟲害,減少了重復用藥,降低了農藥殘留,節約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四是愛“顯擺”。每年各級舉辦的農產品展覽會,老王是逢會必到的。通過參展,既推介產品,又了解新品種及市場動向。他的“蘇光”牌桂花球米在2020年榮獲第三屆連云港優質稻米評鑒會金獎、江蘇省第五屆“前黃”杯優質稻米銀獎,他本人榮獲2022年江蘇省“蘇米工匠”稱號。

  “土專家”胸懷大夢想

  當被問到今后有什么打算,老王說,“三農”政策好,讓新農人有了施展本領的天地,合作社才日益壯大。要盡己所能,引領更多的農民兄弟種地打糧、發家致富。他是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

  一是提高了周邊村民收入。當地每畝耕地流轉價格通常在800元左右,合作社流轉本村土地卻按每畝1220元支付流轉費,讓農民群眾、村集體都受益。現在老王所在村的土地全部流轉給了合作社,全村500多名勞動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在獲得土地流轉費的同時,轉向二三產業獲取務工收入。甚至一些身體健康的老人也加入了勞務大軍的行列,每天到市區維護花草,做城市的“美容師”。

  二是推進了農業社會化服務。合作社發揮新型經營主體的設施、技術優勢,為周邊農戶及其他經營主體提供服務,減輕了農業勞動強度,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同時,合作社還發揮育秧育苗技術、設施優勢,為小農戶提供水稻機械化育秧及黃瓜、茄子、辣椒、絲瓜等蔬菜育苗服務,僅代小農戶水稻育秧就達200畝,實現了共贏。

  三是開展技術指導。隨著老王成了當地有名的“土專家”,周邊農戶及種糧大戶遇到技術難題都向他求教,老王毫無保留地傳授經驗,接受他指導的種植面積達3000畝,包括6個家庭農場、15個種植大戶、3個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老王和合作社正以實際行動示范引領,實踐著“多種地、種好地,多打糧、打好糧”的夢想。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宋莊鎮農經中心、贛榆區農業農村局)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