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黨支部領辦合作社 走出致富“新路子”
時間:2023-04-11 18:18:12 來源:農村經營管理 作者:蓋瑞國 字號:【

  山東省萊陽市龍旺莊街道南官莊村是膠東半島腹地的一個小山村,地處萊陽城東5公里,毗鄰工業園區。曾是一個市鎮兩級掛號的難點村。2007年,南官莊村在外創業的黨員王建勝回村任支部書記,帶領黨員群眾探索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道路,村集體經濟收入由2009年的負債150余萬元到村集體積累300余萬元,農民年人均收入達到17500元,其中土地流轉費、股金分紅、勞務收入等年人均增收約5300元。南官莊村完成了從“負債村”到“小康村”的華麗蛻變。

  一、探索“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致富模式

  村集體經濟要壯大,群眾要增收,村莊可利用資源卻只有2000余畝土地,路怎么走才能安全高效成了村莊發展難題。經過反復考察,多次外出學習,邀請專家到村論證,最終,村黨支部確定了興辦合作社,走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共同致富的道路。從開始進行規劃到形成最終模式,這期間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流轉土地,對外租賃經營。2009年,在廣泛征求村民意見的基礎上,以每畝不低于520元的標準,將本村所有土地分階段流轉給村集體,由村集體統一規劃,并引進北京首科農業公司,將首批流轉的1100畝土地租給企業進行蔬菜種植,村集體年收入增加近20萬元。針對部分有種地意愿的群眾,村集體規劃出一部分周邊土地,以每畝100元價格提供給有意愿種地的村民。這樣既滿足了村集體統一規劃,也滿足了群眾的種地意愿。

  第二階段,擴展規模,由租賃經營轉為自主經營。積累一定管理經驗和銷售渠道后,村集體將出租的960畝土地收回自行經營,聘請專業人員管理,本村群眾有償勞動,建立蔬菜基地,實行訂單種植。對原有200畝郁閉梨園進行高標準改造,實施果蔬產業高標準發展,果蔬基地總收入達190多萬元,村集體增加收入65萬元,村集體經濟走上了快速健康發展的快車道。

  第三階段,轉變方式,走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道路。經過5年的發展,蔬菜基地出現了管理混亂、財務公開繁雜無序、對外簽訂合同村集體的法人地位不利于合同履行、營銷過程中村集體的吸引力不足等問題。為突破瓶頸,南官莊村籌資了365萬元注冊成立萊陽市官莊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以合作社模式開展生產經營活動,主要負責基地管理,村“兩委”成員與合作社“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合作社專心致志地開展經營活動。合作社單獨設立賬目,成本核算更加方便。由合作社作為獨立法人對外簽訂各類合同,是以合作社注冊資金為限承擔有限責任,與村集體其他資產切割開,界限更加明顯。還注冊了“官之果”商標,成立了銷售和采購部、生產部、技術部、財務部等部門。

  二、探索“三定七規范”運行機制

  合作社雖然獨立經營,但仍受村黨支部、村委會的領導和管理,大的事項仍然要提交村“兩委”會議討論。黨支部、村委會雖然不參與合作社經營,但通過合作社凝聚了民心,增加了集體經濟收入,提升了村黨支部的威望。村集體充分發揮其領導協調作用,合作社充分發揮其經營主體的功能,獨立對外開展經濟業務,有效實現了1+1〉2的良好效果。合作社具體按照“三定七規范”運作。

  “三定”促發展。一是定產業項目。產業選擇是合作社的靈魂。合作社確定產業發展的一個基本標準就是必須銷路通暢。合作社每年召開理事會、社員代表大會對合作社產業進行征詢,有適銷對路的項目經論證后可以立即安排生產。先后開展了網紋瓜、西紅柿、蘑菇等大棚作物以及王林、天虹二號等新品種富士蘋果的生產,均取得了較好的收益,確保了合作社健康發展。二是定股權設置。全村村民以土地、資金入股合作社,按每1000元一股,每畝折價600元為0.6股,共計土地股1136.4股,現金214.4萬元折2144股。該股權即作為每年收益分配的主要依據。三是定盈余分配。對年末可分配盈余,首先提取10%用于公共積累,剩余部分再按“541”比例分配,村集體占50%,土地和資金股占40%,10%用于勞動的群眾按出工比例在正常工資以外進行再分配,以鼓勵本村群眾參加合作社生產,吸引在外青年回村就業。合作社對產品技術、銷路、管理以及風險規避等方面積極建言獻策的人給予獎勵,若被采納則獎勵加倍,在公積金中列支。2015年以來,合作社共計實現可分配盈余1500余萬元,村集體增收700余萬元,合作社成員務工、分紅等增收2500余萬元。

  “七規范”強管理。一是規范章程。合作社參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制定了本社章程,對合作社理事會、成員代表大會、監事會以及收益分配等各方面均作了明確的規定,作為合作社成員之間必須遵守的約定和處理成員糾紛的依據。二是規范“三會”制度。“三會”制度是合作社民主化管理的重要手段。理事會切實執行領導職能,監事會強化監管職能,成員大會(或成員代表大會)決定合作社重大事項。“三會”分工明確,注重程序,各司其職。三是規范會議記錄。會議記錄是集體研究過程的重要見證。合作社規定,“三會”研究的所有事項必須如實記入相應會議記錄備查。對一些重大事項,相應會議記錄還應由全體成員共同簽字。四是規范財務管理制度。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是保障合作社健康發展的基礎。合作社設置了健全的財務賬簿,配備了2名專業財務人員。五是規范檔案管理。對合作社發展過程中的各類重大史料,包括財務資料、會議記錄、合同協議以及史料照片等,均從嚴予以管理。六是規范社務公開。對合作社重大的發展規劃、財務收支等,合作社定期定點進行公開,接受成員質詢,解答成員疑惑,保證合作社重大事項、每筆收支都置于桌面上,置于陽光下。七是規范辦公場所。合作社在村集體辦公樓中單獨開辟了2間辦公室作為合作社辦公場,配備了必要的辦公設施配備、會議室等。

  三、經驗與思考

  從2009年至今,南官莊村由一個負債累累的落后村變成了年集體經濟收入過百萬的先進村。總結南官莊村的發展道路,可以用三點來概括。

  一是國家惠農政策作用巨大。在合作社創建初期,當地農業農村部門在技術、土地流轉、基地建設等方面均給予了及時到位的指導扶持,保障了合作社在運作過程中依法依規開展運營。在果園基地建設過程中,農業農村部門積極幫助申報中央財政扶持,先后獲得扶持資金157萬元,為基地順利建成奠定了堅實基礎,為合作社起好步、開好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二是基層黨支部的引領作用至關重要。“村看村,戶看戶,農民看支部”,南官莊村從樹立村黨支部威信做起,強化政治學習解決黨員群眾思想問題,短時間將全體黨員群眾民心凝聚在一起,在全體黨員群眾心中打上了黨支部真心為民服務的烙印。有了這個基礎,隨后的土地流轉、項目選擇等無不得到群眾的真心擁護,各項工作開展一帆風順。

  三是順應時勢選擇發展思路方能水到渠成。南官莊村近城郊,毗鄰工業園,青壯年絕大部分外出務工,農民對土地的依賴程度相對較低。留在村莊從事農業的群眾因年齡和身體原因,對土地也做不到精細化、集約化管理,效益及產品品質低下。黨支部審時度勢,初步確定了發掘利用本村土地資源走鄉村振興的道路。研究學習法律法規、政策文件等,最終選擇了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走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道路,經過村莊多年驗證,這條路走得通、走得正,為村莊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作者單位:山東省萊陽市農經中心)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