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把支部建在屯上”
時間:2023-04-11 18:22:07 來源:農村經營管理 作者: 字號:【

  雙陽區以解決農村基層“六難”“六盼”為抓手,結合屯(組)實際,采取“1+3+X”的基層治理模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以及在基層治理、環境衛生整治、屯組經濟發展等方面的推動作用,在鄉村振興的各個領域全面發力。

  雙陽區位于吉林省中部、長春市區東南部,于1995年撤縣設區,面積1677平方公里,轄8個鄉(鎮、街道)、134個行政村,總人口33.57萬人,區位條件優越、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良、旅游景觀獨特、特色產業鮮明,是國務院命名的“中國梅花鹿之鄉”。近年來,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堅持把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作為切入點和著力點,逐步推行“1+3+X”治理模式,有效推進了鄉村自治、法治、德治建設,有力促進了基層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一、把“支部建在屯上”,創新“1+3+X”基層治理模式

  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結構、農民思想價值觀念發生深刻變化,雙陽區鄉村治理面臨著新的挑戰,具體表現為農村基層存在“六難”“六盼”。“六難”,即群眾難組織、自治難深入、事業難推進、素質難提高、活動難開展、工作難落實;“六盼”,即盼身邊建立黨支部、盼發家致富有門路、盼村民自治有深入、盼公益事業有投入、盼文體活動有服務、盼精神文明抓到戶。

  針對這種情況,雙陽區結合屯(組)實際,在反復研究、充分論證的基礎上,決定采取“1+3+X”的基層治理模式。“1”,即一個由黨支部統一領導的管理架構,開展屯(組)黨建和屯務工作;“3”,即由屯委會主任、綜治協管員、婦女委員3名實職委員組成的核心團隊,負責管理本屯(組)各項事務;“X”,即由若干名熱心公益事業、有威望的老黨員、種養大戶、致富能人、合作社負責人等志愿者組成的義務委員隊伍,參與各項屯(組)工作。其中,“1”的關鍵是“重心下移”,把基層組織建設的著力點從“村”延伸到“屯”,在基層豎起黨的旗幟,筑牢執政根基;“3”的關鍵是“橫向發力”,在屯一級黨支部的引領下,打破三支隊伍各自為戰的條塊分割,實現工作資源的整合共享;“X”的關鍵是“凝聚合力”,最大限度發揮基層義務委員的作用,匯聚團結一心、服務群眾的工作“正能量”。

  多年來,雙陽區把強化“1+3+X”功能作用作為加強農村基層治理的有力抓手,推動了鄉村治理體系建設。2019年,被確定為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范區后,雙陽區對“1+3+X”基層治理模式進行了拓展深化,將“1”延展為區鄉村屯(組)四級黨組織網絡,“3”拓展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X”擴展為各部門各單位齊抓共管,并將企業、社會團體等組織納入鄉村志愿服務組織。形成了區鄉村屯(組)四位一體、各部門各單位緊密結合、鄉村志愿服務組織協同作戰的鄉村治理體系,為有效提升治理效能提供了堅實保障。

  二、強“資源要素保障”,推動“1+3+X”基層治理模式高效運行

  為確保“1+3+X”基層治理模式規范運作,雙陽區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完善“1+3+X”基層治理模式的指導意見》《雙陽區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范實施方案》《關于完善屯黨支部規范化建設的具體辦法》等9個配套文件,從人員配備、制度規范、工作經費、場地提供等方面給予了全方位保障,切實形成了鄉村治理工作合力。

  (一)選人辦事

  采取“一屯一支部”自建或“多屯一支部”聯建的方式建立屯黨支部,秉持“宜屯則屯、宜組則組”的原則組建屯委會,靈活采取個人自薦、聯名推薦、公開競爭、村民選舉等方式產生屯委會委員。全區134個村1286個屯

  (組)共組建屯黨支部893個,屯委會1254個,基本實現全覆蓋,實職委員3760人,志愿者1.3萬人。

  (二)建章理事

  按照黨章和有關要求,制定了屯黨支部工作職責和規范,明確了宣傳上級黨委會議精神、加強黨員教育管理等工作職責,屯委會發展屯組經濟、信訪維穩、環境整治等工作內容,以及“X”義務委員開展志愿服務、文化傳播、法律宣講等工作內容,確保服務群眾更加規范化、制度化、標準化。

  (三)激勵干事

  自2014年以來,全區累計支出1300多萬元用作屯黨支部活動經費、屯委會場所費和屯委會委員的補貼。其中,從區管黨費列支142.9萬元,按照每個屯黨支部每年400元的標準,發放黨建活動經費;區財政每年撥付屯委會一定額度的場所費,累計達270萬元;區政府從財政預算中列支專門資金930萬元,對屯委會主任、綜治協管員、婦女委員按2∶1∶1比例給予補貼,補貼標準視所在屯服務人口數量而定。

  (四)有地議事

  按照有場所、有廣場、有標識、有圖版、有資料、有制度的“六有”要求,以有償使用的方式將屯黨支部辦公場所“掛靠”在村屯文化大院、小賣店等人員相對集中的地點。同時,充分利用民政部門出資建設的五保住房、養老大院以及老村部等閑置資源,建設獨立辦公場所19個,讓群眾“足不出屯”就能反映訴求、商議屯務、解決問題。

  (五)合力成事

  成立了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范工作領導小組,由區委書記和區長擔任組長,相關責任部門和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負責推動此項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安排專人專職,負責決策落實、組織協調、任務推進、督促檢查等各項工作。同時,各鄉(鎮、街道)分別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建立了層層負責、相互協調的推進機制。

  三、讓“小官干大事”,發揮“1+3+X”基層治理模式整體功能

  充分發揮“1+3+X”模式在基層治理、環境衛生整治、屯組經濟發展等方面的推動作用,在鄉村振興的各個領域全面發力。

  (一)堅持以民為本,“協商性”參與決策,形成村民自治的良好局面

  “1+3+X”成員帶領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在屯組建立了重大事項“三評議、三公開”工作制度,即在建設基礎設施、確定低保人選資格、發展公益事業3個方面,召開支部會議、屯(組)會議進行民主評議,并公開這3個方面評議事項的具體內容、條件標準、評議結果,真正做到屯務齊抓共管、公正透明。近3年,參與議事評議的村民高達1萬余人次,提出意見300余條,公開各類信息800余條。同時,“1+3+X”成員以順口溜、打油詩等易懂易記的方式,為各自屯(組)制訂《屯規民約》,讓村民用自己制訂的制度管理自己。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部分屯(組)黨支部將疫情防控報告制、跟蹤制、隔離制修訂進村規民約,通過卡點監察、入戶調查、群眾自查等方式,掌握進村入屯人員和返鄉隔離人員基本動態,牢牢守住了農村防疫“最后一公里”。

  (二)堅持以法為基,“零距離”化解矛盾,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氛圍

  充分發揮“1+3+X”成員在屯內威望高以及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注重用法理、親情、感情去化解鄰里矛盾和屯內糾紛,做到了小事不出屯、大事不出村,情況能穩控、矛盾不上交。近3年,全區“1+3+X”成員共組織排查問題1200余人次,排查各類隱患1600余個,幫助群眾解決問題1800余個,信訪積案得到化解、信訪總量明顯下降。

  (三)堅持以德為先,“寬領域”開展活動,樹立民風淳樸的文明新風

  在“1+3+X”成員的具體指導下,深入開展最美屯官、致富能手、好媳婦、文明戶等評比活動,以道德評議和社會輿論的力量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細落實。同時,積極引導鄉村藝術能人發揮自身特長,編排表演群眾喜聞樂見的節目,奏響奮發向上、崇德向善、正氣高揚的時代主旋律。近3年,全區共組織開展農民文化活動900余次,組建業余文藝演出隊150余個,自編自演節目1000余個,受益群眾達5萬余人。太平鎮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鎮。

  (四)堅持以富為要,“抱團式”發展產業,拓寬增收致富的創業門路

  充分發揮“1+3+X”成員領富帶富主心骨作用,積極推行“屯黨支部+產業”“屯委會+合作社”“致富能人+貧困戶”等模式,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庭院經濟、農村電商等特色產業,帶動屯(組)逐步向一屯一業、一屯一特方向發展,基本實現了“建一個組織、興一項產業、活一地經濟、富一方百姓”的目標。近3年,全區培養農村致富帶頭人1300多人,培育“一品屯”157個、特色一條街149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1400余個、吸納社員1.7萬人,輻射帶動貧困戶脫貧200多戶。

  (五)堅持以凈為美,“常態化”整治環境,打造整潔靚麗的農村面貌

  屯黨支部成員把環境衛生整治作為重要的工作內容,在屯(組)建立了“網格化+五包”環境衛生管理長效工作機制。“網格化”即將全屯保潔區域劃分為若干責任片區,以“1+3+X”成員為“片長”,帶動片區內村民落實保潔責任,形成了戶戶參與、人人出力的局面;“五包”,即包室內干凈、院內整潔、門前衛生、綠化美化、無違法建筑,實現村屯環境治理全覆蓋、長效化。截至目前,美麗庭院發展到4600戶,干凈人家發展到1.4萬戶,生態鎮、美麗鄉村比例居全省前列。

  (本文系第三批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