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省平陰縣作為山東省農村集體資產股權質押貸款試點單位,主動擔當作為,大膽探索創新,在完善配套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業務流程,拓展集體資產股權權能,有效化解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貸款難的問題。
一是全面完成改革,夯實試點基礎。按照省、市要求,平陰縣于2017年開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2018年全面推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2018年底全面完成改革任務。全縣346個涉農村(居)共計清查集體資產15.9億元,確認成員29.7萬人,量化集體資產12.8億元,頒發股權證書9.5萬本,累計實現分紅4556.4萬元。通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立了在村(居)黨組織領導下、村(居)民委員會支持下,代表廣大成員行使管理集體資產權利的新型集體經濟組織,明確了成員股權份額,逐步建立起產權明晰、權能完整、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集體資產管理制度,為順利推進農村集體資產股權質押貸款試點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是加強組織領導,構建政策體系。平陰縣將農村集體資產股權質押貸款作為農村改革的重點任務和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明確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抓總,組織召開專題會議安排部署,指導鎮街按照好中選優、優中選強的原則,對轄區內班子人員相對穩定、集體經濟實力較強、貸款需求較為迫切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貸款意愿強烈的農戶進行調查摸底,并擇優確定1~2個集體經濟組織進行試點。印發《平陰縣農村集體資產股權質押貸款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貸款對象、貸款用途、操作流程、價值評估、質押物處置等規定。銀行、擔保等部門均結合各自職能,進一步完善股權質押貸款相關配套規章制度,構建起系統完整的政策支撐。
三是凝聚工作合力,破解制約瓶頸。為推動農村集體資產股權質押貸款試點工作順利實施,縣級各有關部門主動跟進作為,積極參與配合,凝聚起推動股權質押貸款試點工作的強大合力。平陰縣農業農村局積極探索以農村集體資產股權為核心質押物,依托省、市農業擔保公司靈活采取集體資產股權質押+機構擔保、土地經營權抵押、直系親屬“反擔保”等模式,簡化審批流程,擴大覆蓋范圍,提高了農戶申請貸款和銀行機構業務拓展的積極性。郵儲銀行大膽創新貸款利率,發放的股權質押貸款執行利率較其他傳統信貸業務利率低1~1.5個百分點,且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主動將擔保費率減半執行。農業銀行在全縣8個鎮街積極推廣“鑫農三資管理平臺”系統,該系統部分信息與農業農村部門的“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系統”相聯相通,銀行工作人員可直接通過“鑫農三資管理平臺”系統審核要貸款的集體經濟組織的資產信息,有效縮短了業務辦理流程,提高了股權質押貸款放款效率。
四是強化調度指導,狠抓工作落實。平陰縣農業農村局主動靠前服務,與農業銀行簽訂股權質押貸款工作合作協議,增強集體經濟組織貸款業務指導針對性,認真做好項目立項、實施等工作。同時,以緊盯落實為根本,探索建立月調度、季通報工作制度,隨時把握全縣股權質押貸款工作總體進度,對進度較慢的鎮街及時了解癥結所在并作出針對性提醒指導。注重用好用活考核“指揮棒”,把股權質押貸款工作納入全縣全方位目標綜合考核內容,對宣傳發動、工作流程及貸款發放等情況進行重點考核,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推動股權質押貸款工作落實落細。
五是拓展股權權能,釋放改革紅利。目前,平陰縣已累計辦理村集體資產股權質押貸款45筆,金額2812.5萬元,貸款對象主要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后成立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全部或部分股份進行質押貸款,進一步盤活農村集體資源資產,緩解 “三農”領域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為農民群眾增收、集體經濟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新活力。如平陰縣孝直鎮付莊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規劃建設三膜蔬菜大棚100個,以部分集體資產股權為質押物向農業銀行申請貸款150萬元,預計可給集體經濟組織帶來年純收益62萬元。
(作者單位:山東省平陰縣農業農村局、濟南市農業農村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