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解決鄉村缺人才、缺技術、干部素質有待提升等問題, 新賓縣深化實施新時代“三向培養”工程,把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 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把黨員致富能手培養成村干部,進一步強化了鄉村人才儲備,提高了鄉村干部的綜合素質,為推進鄉村治理提供了人才支撐。
新賓縣地處遼寧省撫順市東部山區,轄15個鄉(鎮)、181個行政村,總人口22萬人,黨員1.7萬余人,其中農村黨員8200余人。為解決鄉村缺人才的難題,2019年年初,新賓縣在長期探索的基礎上,深化實施新時代“三向培養”工程,即“把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把黨員致富能手培養成村干部”。兩年多以來,全縣新時代“三向培養”對象達 1244人,發展致富產業1244個,解決就業崗位3769個。在新一屆村“兩委”成員中,有新時代“三向培養”對象804人,占83%。
一、精心謀劃部署,把選拔高質量“三向培養”對象擺在突出位置
強化組織,全面部署。將新時代“三向培養”工程寫進縣委工作報告,納入縣委常委會重要議事日程,與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推進鄉村振興同研究、同部署,相互結合、相互促進。成立新時代“三向培養”工程領導小組,縣委書記擔任組長,靠前指揮、統一調度,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司其職、形成合力。
劃分階段、梯次推進。新賓縣按照從低到高的培養目標,將新時代“三向培養”工程劃分為初級、中級、高級3個培養階段。其中,初級階段即將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黨員致富能手培養成村干部;中級階段即培養成村支書、村主任或產業帶頭人;高級階段即進一步培養成鄉村振興領軍人物。制訂《新時代“三向培養”工程階梯培養流程》,明確新時代“三向培養”對象選拔條件、程序和標準,建立“聯系一批、選拔一批、鞏固一批、提升一批、淘汰一批”的長效機制。
包村到人,強化督導。將新時代“三向培養”工程納入鄉村兩級基層黨建重點任務和實績考核內容,作為基層班子及成員評先創優、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據。各鄉鎮黨委建立包村到人機制,履行對村黨組織推薦選拔“三向培養”對象的督導責任, 落實聯系幫扶工作要求,對擅自簡化程序、降低選拔標準的一律推翻重來。對經研判后確實不適合繼續培養的一律及時淘汰,嚴把“三向培養”對象入口關、質量關,推動形成嚴密的領導體系和組織體系。截至目前,全縣新時代“三向培養”對象隊伍逐步發展到1244人,其中初級培養對象953人、中級培養對象265人、高級培養對象26人。長期外出、年齡偏大、不積極參加學習培訓的51 人被淘汰。
二、破解困境,做好“三向培養”工程“前半篇”文章
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和黨員是新時代“三向培養”工程的主要培養對象, 但這些人大部分在外務工或經商,導致對象人選數量不足。為此,新賓縣開展“雁歸巢”行動,激勵引導這些“走出去”的青壯年勞動力和黨員返鄉創業,做好“三向培養”工程“前半篇”文章。
(一)全面調查摸底。建立農村外出務工人員數據庫。了解農村外出人員身份類別、文化程度、政治面貌、家庭狀況、工作現狀、技能特長、創業意向等基本情況,為引導農村外出人員返鄉創業奠定基礎。目前,全縣已建立農村外出務工人員數據庫,共記錄3308人的基本情況。
(二)分類管理跟蹤。安排各鄉鎮黨委書記和班子成員通過撥打電話、上門走訪等方式,與外出人員建立聯系,掌握重點對象的思想狀態、工作動向、創業打算等情況,按照確定返鄉創業、有意向返鄉創業、未明確態度、無返鄉創業打算等不同類型,建立分類管理臺賬,將在外地已經有產業基礎、具備能力、返鄉意愿濃厚或返鄉創業需要政策支持的人員作為重點“回引”對象,提高回引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目前篩選重點“回引”對象299人,其中有132人返鄉創業,經考察,73人被納為新時代“三向培養”對象。
(三)加強宣傳引導。采取實地探訪、電話交流、微信互動、返鄉座談、典型引路等多種方式,主動、經常、靈活地與外出務工人員保持聯系;通過“老人說”“親屬說”,幫忙算算“經濟賬”“親情賬”,引導農村外出人員樹立“歸根”意識和回報意識;制作“歸雁圓夢”系列宣傳片3期,宣傳家鄉發展變化、特色項目前景、創業扶持政策等,營造良好輿論導向,激勵引導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
(四)厚植創業土壤。優先幫助符合條件的“雁歸巢”人員協調惠農貸和創業貼息貸款等金融政策,幫助協調解決用地、用水、用電問題;針對有條件、無項目的“雁歸巢”人員,依托現有特色產業項目和創業典型,籌建“雁歸巢”創業孵化基地,發揮先進典型“傳幫帶”作用,助力其創業“開好局、起好步”。
三、精準滴灌,加大“三向培養”對象教育扶持力度
新賓縣堅持把抓培訓、抓資金、抓幫扶、抓典型貫穿“三向培養” 工作始終。采取縣內培訓和縣外培訓相結合、舉辦共性班和特長班相結合、專題講座和實地考察相結合等方式,縣、鄉兩級累計開展教育培訓95場次、1659人次,帶領外出考察86次、779人次。整合政策性扶持資金,協調“惠農貸”、創業貼息貸款及各類扶持資金4300余萬元,幫助選定致富項目117個,協調用地1245 畝。堅持“被幫者能借上力,幫扶者能使上勁”的原則, 實行各級干部與培養對象“一對一”結對幫扶制度,通過“主動上門”“一站式代辦”等,在項目孵化、政策咨詢、融資對接、法律援助等方面提供幫助,解決實際問題361件,開展技術服務和購銷服務553次。持續發揮典型引路作用,目前,打造新時代“三向培養”對象示范線路4條,選樹先進典型19人,通過線下拉練座談、線上宣傳推廣,傳遞先進典型發展經驗和實用信息,激勵更多新時代“三向培養”對象堅定發展信心,增強榮譽感,達到“抓好一個、帶動一片”的良好效果。
四、深入實施,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升治理能力
本著積極引導、規范管理、跟蹤考核的原則,組織各村黨組織根據新時代“三向培養”對象的優勢、長處、能力和特點,開展設崗定責鍛煉,參與服務群眾先鋒路、脫貧攻堅、生活垃圾分類及資源化利用、處理矛盾糾紛等農村中心工作,鼓勵部分產業規模大、輻射帶動作用強的新時代“三向培養”對象領辦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整合各方面力量進行接續培養,在實踐中鍛煉和考察他們的政治素質、“雙帶”能力和參與村級事務管理的能力。目前,已把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84人,占2019年以來全縣農村發展黨員總數的36%,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的有186人。上夾河鎮腰站村新時代“三向培養”對象吳寶剛,通過發展紫香糯玉米種植、加工產業,解決120 個村民就業問題,其中大部分是貧困戶、五保戶等弱勢群體,人均月工資3500元。榆樹鄉蔡家村新時代“三向培養”對象蔡振平,牽頭成立了“振平香菇合作社”,帶領144戶成員將產業發展到200多畝,帶動村集體和村民穩步增收。
(本文系第三批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