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黑龍江交易集團搭建了省內唯一的省級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服務機構——黑龍江農村產權交易中心(以下簡稱“省農交中心”),將集團“政府管理經濟的市場工具、優化資源配置的要素市場、落實源頭防腐的陽光平臺”的功能使命向農村延伸,進而暢通城鄉要素流動和優化配置,推動產業、土地等政策措施落地。按照統一平臺建設、統一信息發布、統一交易規則、統一交易鑒證、統一服務標準、統一交易監管的“六統一”運作模式,一體化推進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建設,逐步建立省級交易市場、市級交易部、縣級交易中心的“三級交易服務機構”和鄉鎮交易站、村級交易點的“五級服務體系”。2020年,《黑龍江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條例》在全國率先出臺,加之《黑龍江省農村產權交易管理辦法》《關于加快完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的通知》和省農交中心編制的26個交易規則,全省農村產權交易制度體系逐漸完備,交易行為不斷規范,市場建設穩步運行。
讓農村產權交易市場活起來
“溢價率100%,增值563萬元!”2月13日,在虎林市農村合作經濟服務中心,幾個人圍在電腦前屏息觀看,伴隨著激烈的競價結束,虎林市寶東鎮興華村阿北興華農場6260畝土地使用權項目的成交價定格在1126.8萬元,該中心辦公區內響起陣陣掌聲。“今年是虎林市農村集體資產資源和招標采購進平臺的第三個年頭,借助黑龍江省農村集體產權交易平臺,我們的業務快速發展,農村產權交易、項目招標采購齊頭并進。興華村這一個項目就溢價563萬元,創了虎林市溢價金額新高。大家現在干勁兒都很足,我對虎林市今年做好農村產權交易工作非常有信心。”虎林市農村合作經濟服務中心主任張玉光欣喜地說。
在齊齊哈爾市拜泉縣,2020年完成269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組建,2021年出臺《拜泉縣農村集體產權交易實施細則》,資產、資源進場交易具備基礎條件。拜泉縣農村經濟服務總站負責人宋陽說,他們多次組織全縣范圍農村產權交易培訓,強化縣鄉村三級服務體系,進一步提升工作人員業務能力。
“我們拿出一些基礎好、戰力強的村作試點,進入省農交中心平臺交易。”拜泉鎮黨委書記劉英君介紹,到2022年,全鎮11個行政村、16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97個屯,包括機動地發包、林木等資源資產交易,取暖煤、路燈、機械等設備設施采購項目全部進場交易。今年前9月全鎮交易額超1000萬元。
讓集體資產在陽光下運行
農交中心市場平臺解決了一些“人情地”問題,對村集體和村民有益。“上一輪承包期的價格是每畝270元,這一輪我們在省農交中心平臺交易,掛牌每畝500元,以每畝850元價格成交,僅此一個項目就為村集體增加572萬元收入。”虎林市偉光鄉勝利村監委會主任畢連德說。
哈爾濱市雙城區新興街道新興村太陽能路燈安裝工程在省農村產權交易平臺成交。說到這次平臺采購,村支書李貴春感觸頗多:“這是村里第一次通過省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完成村里的工程采購,不單是省錢,可以說是多方面受益。除了省農交中心平臺給我們發布采購消息,我們也在村里貼了三處大紅紙公告,在村里大大小小的微信群里也發布公告,有資質的就可以去平臺上招標,誰有能力誰去干,這么做公開、公正、公平,我們村干部的工作也好干了,避免落埋怨,也減少了矛盾。這次路燈采購多虧了省農村產權交易平臺,給村里節省了二十多萬元。”
近年來,全省各地通過省農交中心搭建的交易平臺,優化農村資源配置、規范流轉交易、提供配套服務,盤活了農村閑置資產,讓集體資產在陽光下運行,讓農民享受改革紅利,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
讓交易創效“反哺”“三農”
“要讓村民住得好,穿得好,環境好,精氣神好。”拜泉縣拜泉鎮新勝村把通過農交中心平臺交易的集體增收反哺村民,并在農交中心平臺采購了鉤機和鏟車等機械裝備,供村民免費或優惠使用。
與新勝村一樣,拜泉縣興華鄉永寧村也將通過農交中心平臺交易的成果用于鄉村建設和村民增收。村集體免費為村內60周歲以上的老人繳納醫保,70周歲以上老人根據年齡分檔,每年春節還會拿到500元到1000元的紅包。村里學子考上一本大學獎勵1萬元,考上二本大學獎勵3000元,考上重點高中獎勵500元,每年為村里學生支付6萬元校車費用。
“去年村里安裝了生物質鍋爐,煙囪不再冒黑煙了。還安裝了兩臺井水凈化處理裝置,每年8萬元維護費用,讓老百姓喝上放心水。”永寧村黨支部副書記寧志偉說。
2020年至今,省農交中心已覆蓋98個縣市區,為3411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提供全流程線上服務,農村資產資源交易和項目招標采購成交數已超過16萬宗,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增收節資創效達4.6億元。同時,省農交中心積極踐行服務“三農”時代使命,以客戶需求為中心,致力于在提升交易系統的便捷性和安全性上持續攻堅。去年4月,搭建了線上結算系統,在全行業率先探索實現了二維碼支付和全業務線上結算。當年11月,又增加了郵儲結算銀行,使用戶可以使用微信、支付寶、所有銀行用二維碼支付,極大提高了農村農民交易體驗感,全年線上結算資金14639筆。還對平臺系統操作、安全功能、業務模塊進行不斷升級,開發了全省農村產權交易大數據倉,發布了全省農村土地價格指數,指導全省農村土地流轉,為鄉村振興貢獻交易力量。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