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活利用閑置資源既是建設和美鄉村的必然要求,也是壯大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關鍵一環。近年來,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區汀袓鎮岳石洪村通過盤活村內閑置多年的土地、礦井、廠房等資源,實現了廢棄礦山向綠水青山、金山銀山、幸福靠山的轉變,探索出一條以閑置資源為抓手促進城鄉融合的發展之路。為充分了解岳石洪村做法經驗,筆者于近期深入岳石洪村開展了調研。
變“閑置存量”為“優質增量”
岳石洪村以“六閑”資源整治為切口,全力謀劃破題思路,變“閑置存量”為“優質增量”,在不斷拓展閑置資源新用途、新價值的過程中暢通城鄉要素流動,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摸清家底,明確盤活對象。岳石洪村通過盤活土地、礦井、廠房、農房、學校、物品等“六閑”資源,實現了“資源”到“資產”的轉變。一是盤活資源性資產。通過礦山修復工程對廢棄礦山和工礦廢棄地進行復墾,增加農用地指標141.5畝,產生增減掛鉤建設用地指標111.5畝,預留產業用地指標30畝。二是盤活經營性資產。通過修繕保護、活化利用等形式對村內閑置的礦井、廠房、物品等集體經營性資產進行整治盤活,發展鄉村產業。三是盤活非經營性資產。將村內閑置的學校進行整治盤活,引進湖北百村集團投資1200余萬元,將其改造成一個集會議、接待、旅游為一體的綜合型民宿酒店,增加了村集體收入,也為村民提供了就業機會。
創新思路,找準盤活路徑。岳石洪村不斷創新閑置資源的盤活思路,堅持以產業發展帶動資源盤活,讓閑置資源“包袱”變成產業發展“財富”。一是以現代農業為基礎,變“荒地”為“良田”。整治利用閑置資源,著力發展現代農業,通過有機作物種植、有機蔬果采摘、農產品初加工、數字農業示范、農耕科普體驗等舉措,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二是以文旅產業為核心驅動,既“賣風景”也“賣生活”。通過盤活閑置資源,集中打造文旅產業綜合體,引進省內外十余個投資項目發展文旅產業,構建起“農業+文創+旅游+康養”新農旅全業鏈發展模式,實現了岳石洪村“田園變公園、農品變商品、農房變客房、鄉村變景區”的華麗轉身。
匯聚合力,提高盤活效率。岳石洪村堅持“組團式”推動“六閑”資源整治工作,讓“舊巢”引回“新鳳”,充分發揮政府、市場與村民的能動作用,為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匯聚起多元主體合力。一是發揮政府政策保障的作用。隨著國家出臺復墾土地與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的政策,鄂城區自2018年起支持岳石洪村留用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盤活鄉村建設用地資源,為后續投資儲備了豐富的土地資源。二是發揮市場激活要素的作用。結合村莊所需、群眾所盼,引進湖北百村集團等市場主體,激活鄉村發展要素,盤活村莊閑置資源。當前百村集團已建成300畝的茶葉基地以及由岳石洪村原小學改建而成的花溪酒店等,抹翠茶坊、森林部落、礦茶公園等產業也相繼在村內“落地生根”。三是發揮村民建設主體的作用。在盤活閑置資源的過程中,充分發揮村民主體的作用。2022年,全村村民包括返鄉能人在內共投資1.3億元盤活閑置資源,研學項目、盆景基地、榮輝山莊、農家樂、采摘園等十幾個項目先后啟動,給村莊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以“優質增量”實現高質量發展
岳石洪村以閑置資源為載體,釋放“六閑”資源新動能,以“優質增量”實現高質量發展,夯實了鄉村建設基礎,探索出一條城鄉融合發展新路,實現了廢棄礦山向綠水青山、金山銀山、幸??可降牡儭?/p>
人居環境有改善,廢棄礦山變綠水青山。一是村容村貌明顯提升。通過盤活閑置資源,將老百姓的壇壇罐罐等廢舊物品改造綠色盆景,將廢棄的礦石等老物件作為鄉村建設中的本土元素進行展示,實現了村容村貌的明顯提升。二是治污治水成效顯著。以“六閑”資源整治為抓手,以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重點,扎實開展廁所革命、垃圾分類處理、農村污水治理、綠化美化專項行動,田園風貌煥然一新。三是生態環境持續優化。通過整治閑置資源,探索出一條生態宜居與產業發展良性互動的道路,生態優勢變發展優勢、環境宜居變聚寶盆。
農民增收有渠道,廢棄礦山變金山銀山。一是土地入股有“股金”。岳石洪村利用閑置集體資產資源以折價入股、保底分紅的方式與市場主體進行合作,每年可獲得不低于20萬元的集體經濟收入,實現了村集體變“股東”、村民變“股民”的轉變。二是發展產業有“現金”。村莊閑置資源物盡其用,激發出農村發展活力,讓村莊成為村民發展產業的熱土。如今,全村20多戶在家門口創業當老板,辦起了民宿、農家樂,日子越過越紅火。三是就近務工有“薪金”。通過盤活村莊閑置資源,吸引了一批社會資本與市場主體下鄉,在實現村莊產業發展的同時,也為農民提供了諸多就業機會。
民生福祉有保障,廢棄礦山變幸??可?。一是完善基本公共設施。不斷完善村莊基本公共設施,實施520臺階、鵲橋、白馬塔、舉人溝峽谷等景觀點的照明、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新修4公里“四好農村路”和28.7公里環山步道,有效提升了廣大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是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岳石洪村通過建設鄉村大舞臺、鄉村博物館、礦茶公園等公共服務設施,構建起廣覆蓋、多層次的公共服務體系。
經驗啟示
岳石洪村以盤活“六閑”資源破題,有效提升了村莊發展活力,為推動要素在城鄉間雙向流動與平等交換找到了有效抓手,對其他地區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要堅持黨建引領。在村莊閑置資源整治過程中,岳石洪村始終堅持“支部+黨員+群眾”的三級組織架構,不斷完善“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發展模式,建立產業項目“支部引、黨員包、群眾督”的工作機制,走出了獨具特色的轉型發展之路。因此,以閑置資源為抓手促進城鄉融合發展要堅持黨建引領,把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盤活資源的行動優勢。
要堅持規劃先行。岳石洪村以“做好頂層設計、盤活土地資源、夯實產業基礎、激發內生動力、堅持綠色發展”作為規劃思路,制定出契合村莊發展實際的村莊規劃,為村莊各類開發建設提供了科學依據,提高了盤活效率。因此,以閑置資源為抓手促進城鄉融合發展要堅持規劃先行,有步驟、有思路、有方向地開展各類開發建設行動,實現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
要做到精準施策。岳石洪村盤活“六閑”資源堅持一閑一策,充分考慮不同資源特點,分析潛在動能,采取差異化的盤活利用方式,以個性化、特色化的方式“讓能干什么的地方干什么”,最終實現了“閑置存量”向“優質增量”的轉換。因此,以閑置資源為抓手促進城鄉融合發展要堅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充分釋放出閑置資源的最大活力。
要回應民眾訴求。岳石洪村盤活“六閑”資源始終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多次召開圓桌會議了解農民意愿,商定引進湖北百村集團等市場主體,建成了花溪酒店、伊甸園文化園、云溪盆景園等產業項目,得到了群眾的廣泛認同。因此,以閑置資源為抓手促進城鄉融合發展要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群眾需求作為第一選擇、群眾利益作為第一考慮。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