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是農業強國和鄉村振興的重要人才保證。沒有一大批高素質農民,就難以承擔起現代農業的主體責任,鄉村建設就難以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但高素質農民培育需要特定載體,理論和實踐證明,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是高素質農民得以存在和發展最為有效的空間條件。
家庭農場本質上是擴大版的農戶,是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且相對穩定的農業生產經營單位,是適度規模經營的典型體現。農民可以在自己的農場里實現充分就業,獲得較高的農場經營收入,家庭農場的穩定性可以實現在代際之間繼承,因此,為高素質的農業后繼者得以產生提供條件。家庭農場可以密切農民與土地的感情,不僅給農民以長遠的農業預期,也可有效激發農民愛惜和保護耕地的熱情與動力。家庭農場使耕地保護有了真正的責任人,使高標準農田建設更具有針對性,無論藏糧于地,還是藏糧于技,都只有建立在高素質農民主體基礎上才有效。家庭農場環境實現了家庭經營目標與國家農業強國目標的高度統一,家庭農場成員在努力實現自身美好生活的過程中,也為農業強國作出貢獻和提供保障。在家庭農場環境下,家庭成員生產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可以發揮到極致,為了把家庭農場經營得更好,家庭成員對最新農業科技知識的學習、對農場經營能力的提升、對農業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實踐都會變成自覺的行動,進而成為推動農業現代化的內生動力。相比之下,雇工農業不可能造就穩定的高素質農民隊伍,也不可能密切農民與耕地的情感關系。
合作社是組織農民、實現農民利益最有效的組織形式。以家庭農場為基礎的農民合作社比小農戶為基礎的合作社具有更強烈的合作需求與合作空間。隨著合作社規模的擴大以及合作社聯合社的形成,合作社的服務范圍不斷擴大,服務內容不斷深入,在合作社內部形成專業化服務體系。諸如農業生產前的種子、化肥、農藥、農業設備等農業投入品的供給,農業生產過程中的播種、插秧、灌溉、植保、收割等服務,農業生產后的烘干、運輸、貯存、加工、品牌建設、產品營銷等,為高素質農民提供了廣闊的就業空間。最近一些年,許多學有所長的專業人員在農業發展和鄉村建設過程中發揮了獨特作用,如通過短視頻直播帶貨,解決農產品銷路問題;通過無人機在植保上的廣泛應用,提高農業病蟲害的防治效率;在土地托管、現代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以及振興鄉村傳統手工藝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把這些本來屬于合作服務的內容納入到農民合作社體系,對統籌生產服務、最大限度發揮人才作用具有重要意義。其中,合作社帶頭人的培養在高素質農民培育體系中至關重要,要把有知識、有能力、有文化、有情懷的人選拔到合作社帶頭人崗位上來,為他們的成長創造條件,讓他們在更大范圍內發揮作用。
就目前而言,無論是家庭農場的形成還是合作社發展,都面臨諸多體制機制障礙。因此,需要一系列體制機制創新,從土地制度、人才機制、教育體制、支持政策、城鄉關系、鄉村建設等多方面破除一切不利于家庭農場形成和合作社健康發展的限制和制約,創造高素質農民形成的良好社會氛圍,各個部門形成促進高素質農民形成的合力,共同為促進高素質農民群體的形成作出貢獻。
(作者單位:中國農業大學農民研究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