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內蒙古鄂爾多斯:點燃嘎查村集體經濟“新引擎”
時間:2024-01-05 11:22:39 來源:農村經營管理 作者:張 楠 字號:【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推行“三變”改革、統種共富等多項舉措,在全市范圍內推廣資源利用、物業管理等模式,推動農村牧區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民共同富裕提供了物質基礎和制度保障。2022年,鄂爾多斯市735個嘎查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總額為82851.05萬元,較上一年增長41.98%,平均每個嘎查村112.72萬元;嘎查村集體經濟純收入總額為26788.83萬元,平均每個嘎查村36.45萬元。

  一、認清形勢,取長補短尋找發展突破點

  農村牧區集體資產家底基本摸清。通過全國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系統,全市農村牧區集體資產約75.33億元,其中流動資產32.38億元、農業資產1.14億元、長期資產2.33億元、固定資產39.34億元、其他資產0.16億元。

  農村牧區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穩中有增。2022年,集體經濟總收入500萬元以上的嘎查村251個,其中,集體經濟純收入50萬元以上的120個,經營性收入全部在15萬元以上。

  農村牧區集體經濟發展項目資金來源渠道豐富。通過對全市嘎查村集體經濟情況分析,集體經濟發展的資金來源包括政府扶持資金、企業投入資金和農牧民自籌資金。其中,享受和使用上級產業發展資金的嘎查村有158個,使用扶貧資金的有312個,與企業合作借助企業資金的有319個,通過村民入股等方式自籌資金發展的有313個。

  農村牧區集體經濟主導產業發展多樣。通過對各嘎查村集體經濟主導產業內容分析,發現各嘎查村不同程度地形成一種或者多種主導產業。通過固定資產租賃的嘎查村有410個,通過土地集中連片經營的嘎查村有340個,發展養殖業的嘎查村有257個,通過勞務服務發展的嘎查村有262個。

  二、主動作為,從“輸血”到“造血”的思路轉變

  黨建引領示范建設。強化以黨建為引領,著力選優配強村級組織力量,實現支書、主任“一肩挑”,明確支部書記兼任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村“兩委”干部帶頭開展招商引資,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為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育好“領頭羊”和“引路人”。全面啟動“五星達標、特色培育”鄉村振興示范嘎查村創建工作,累計驗收掛牌鄉村振興示范嘎查村“五星”18個、“四星”22個、“三星”24個。

  統籌謀劃專班工作。成立鄂爾多斯市二產帶動一產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推動產業振興工作專班,編制落實發展壯大嘎查村集體經濟發展五年倍增計劃,研究制定嘎查村集體經濟培育舉措和扶持政策,引導本土能源企業通過多種模式轉型投資建設農牧業項目,充分挖掘工業能源企業各類需求要素和農村牧區集體經濟資源要素,統籌謀劃和宏觀指導全市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工作。

  專項獎補帶動發展。市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于對村級集體經濟項目的獎勵和補助。2019年以來,全市累計申報中央重點扶持嘎查村集體經濟項目112個,落實扶持資金14075萬元,輻射帶動了一批種養殖、農牧產品加工、冷藏保鮮、鄉村旅游等項目,累計為相關嘎查村集體經濟增加經營性收入6928.66萬元。

  貼息貸款激發活力。出臺《鄂爾多斯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金融支持產業振興辦法》,設立風險補償基金并先后注入1億元資金,與金融機構合作,按照風險補償基金和信貸額度1:10放大比例跟進信貸投放,同時,政府給予3%的貼息,支持鄉村產業振興。累計放貸927個項目14.26億元,下達貼息資金4853.04萬元,有效緩解了各類經營主體發展帶動集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激發了鄉村產業的發展活力。

  加強后續跟蹤服務。開展“千員帶萬社”行動,面向全市從優選聘從事農業農村生產經營工作的農技人員等為輔導員,加強對村級創收項目的跟蹤服務,推動集體經濟發展和質量提升。全面梳理國家、自治區和市級惠農強農富農政策,制定形成政策體系,畫出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思維導圖,明確了4大類20小類政策項目具體操作流程,確保各項支持政策充分高效發揮效益,以項目帶動集體增收。

  試點帶動創新發展。印發《關于推進農村牧區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牧民變股東改革工作的指導意見》,開展“三變”改革試點工作,在全市范圍內及時推廣“一社N部”和“1+N”體系模式,在發展壯大嘎查村集體經濟、增加農牧民財產性收入上全面發力。累計打造“三變”改革農村牧區集體經濟試點54個。

  三、不斷探索,從“單一”到“五型”的模式拓展

  資源利用型,開源拓流筑“引鳳梧桐”。合理利用國土“三調”新增耕地、未發包土地、“四荒地”、養殖水面等土地資源,采取轉包、出租等方式,發展鄉村產業,把土地等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種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挖掘村級集體經濟新的增長點。伊金霍洛旗龍活音扎巴村集中整合改造村內土地和零散宅所,由企業統籌運營和管理,發展鄉居公寓式物業,通過房屋認租、動物領養、土地認植、果樹認領、實踐見習等活動,形成居、學、游、農、商生態經濟循環圈,提升單位內土地和資產的生產效率。

  物業管理,包辦服務得“溢價增值”。建立健全集體資產使用權有償承包制度,以嘎查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為投資主體,通過盤活閑置設施、集體固定資產及農牧戶閑置宅基地、閑置農房,以自主開發、承包經營等方式,興辦商鋪、農貿市場、倉儲設施、農(牧)家樂發展集體經濟。薛家灣鎮寧格爾塔村將閑置土地入股合作社統一經營,盤活資產,共享紅利。組建了準格爾旗互助農機專業合作社,投資130萬元購買和流轉村里大、中、小型農機具15余臺,將舊村委會閑置場地改為農機庫房,有效盤活了村集體閑置資產,將互助農機合作社對外出租,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收入。

  居間服務,順應形勢助“借梯登高”。充分發揮居間作用,開展耕種防收、農資采購、技術指導、代耕代種、統防統治、加工倉儲、品牌包裝、產品銷售等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帶動了小農牧戶節本增效,拓寬了集體收入路徑。達拉特旗侯家營子村官牛犋南社堅持村級黨組織領辦,對土地進行集中連片整合,推行土地合作經營模式,探索出一條村集體經濟“共富聯盟”的新路子。2022年人均分紅達到18000元,較2018年增長了2.4倍,通過提留分配,侯家營子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突破100萬元,官牛犋南社村民小組集體經濟增收124萬元。

  入股合作,大膽探索贏“改革紅利”。鼓勵嘎查村集體積極開展“三變”改革,按照按股分紅等方式,將集體資產和財政扶持資金等入股到經營穩定、發展前景較好的農牧民合作社和工商企業、合作社、產業大戶等經營主體,通過利潤分紅,增加集體收入。烏審旗廟灘村依托化工園區建設農貿市場,在黨支部的引導下,全體村民將每人8000元的征地補償款入股農貿市場建設,真正成為農貿市場的股東,并享受每年人均1400元分紅收入。隨著勞務公司成功打入園區市場,2022年的村民分紅總額將突破300萬元。

  產業經營,精耕細作育“老樹新芽”。充分利用嘎查村資源優勢,通過集體經濟組織的帶動,發展種養殖、農畜產品加工、鄉村旅游等產業,開展專業化運營,帶動農牧戶發展農牧業有關產業。鄂托克前旗城川鎮麻黃套村組建了富邦、益農等3個合作社,由合作社提供統一品種、統一耕作、統一管理、統一服務、統一銷售,走上了“五統共贏”模式,實現了生產經營規模化。抱團發展特色農產品,增加市場話語權和農民的抗風險能力。村集體經濟總收入達到100萬元以上,戶均增加可支配收入1.7萬元以上,實現村集體與農牧民的雙受益雙增收。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農牧局)

責任編輯:劉天承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