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為加快農業農村改革發展而努力奮斗
時間:2023-08-17 09:38:13 來源:農村經營管理 作者:戚其軍 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合法土地權益,鼓勵依法自愿有償轉讓。”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就是要立足“三農”工作實際,以更大決心和信心推進農業農村改革發展,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增強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作出新貢獻。

  一、全面深化農村改革

  新時代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要堅持把依法維護農民權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農村土地農民集體所有制不動搖,堅持家庭承包經營基礎性地位不動搖。要運用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成果,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要根據實踐發展要求,豐富集體所有權、農民承包權、土地經營權的有效實現形式,促進農村土地資源優化配置,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壯大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鼓勵和支持廣大小農戶走同現代農業相結合的發展之路,使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始終充滿活力,不斷為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創造有利條件。穩慎開展農村宅基地改革試點,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分置實現形式,組織開展農戶宅基地資格權認定、宅基地基礎信息調查、宅基地審批、閑置宅基地盤活利用、信息化建設等方面改革試點。積極探索宅基地的使用權通過轉讓、出租、入股、置換等方式進行流轉,提高土地資源配置率,盤活農村閑置的宅基地,促進農民增收,保障農民合法土地權益。鞏固完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規范農村產權交易,完善農村產權交易市場的建設,完善交易辦法和流轉機制,進一步理順村黨組織、村委會和村集體經濟組織的關系,實行符合市場需要的現代化市場運作機制。探索股份權能的實現形式,對于已經實現的占有、收益、繼承三項權能進一步規范;對于尚未充分實現的有償退出、抵押、擔保等權能要認真研究,鼓勵基層大膽探索,形成可操作的實踐經驗;督導推進農村改革試驗區試驗工作,及時提煉總結典型經驗,推動全市農業農村工作高質量發展。

  二、規范提升農業社會化綜合服務

  進一步創新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按照“基層政府主導、公司集中經營、農戶分散承包”新模式,統籌整合政府、社會、土地和農戶四項資源,開展土地半托管、土地全托管、土地流轉、勞務輸出四項服務,構建小農戶與大市場的新型利益聯結機制,破解“誰來種地、如何種地”問題,探索出一條既保障糧食安全又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路徑。聚焦關鍵薄弱環節和小農戶,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支持農業服務公司、農民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基層供銷合作社等各類主體大力發展單環節、多環節、全程生產托管服務,對于促進小農戶發展現代農業、提高適度規模經營質量、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具有重要意義。工作中要充分發揮鎮(街)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在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工作中的主導作用,有效提升綜合服務能力,積極構建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緊密聯結的橋梁和紐帶;培育多元化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組織,鼓勵支持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揮技術優勢,面向農民開展訂單式、保姆式、托管式服務,打造以鎮級服務平臺為骨干、經營性服務組織為補充的綜合性、規模化、可持續的為農服務體系;開展農業全產業鏈綜合服務,推進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綠色化的高效現代農業生產方式,有效促進農業增產增效、農民增收,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切實保障糧食安全。

  三、積極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建設現代農業的前進方向和必由之路。加快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是一項重大戰略,對于推進農業現代化、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意義重大。

  在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基礎上,大力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不斷增強其發展實力、經營活力和帶動能力,是關系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大戰略,對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工作中要大力實施新型經營主體提升工程,推進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等多種經營方式共同發展,大力推進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示范創建行動,健全管理制度,規范經營行為,促進農業生產的規模化、標準化和集約化,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

  四、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

  一是進一步摸清家底,扎實做好村級清產核資工作,界定權屬、核實存量、重估價值、建立臺賬。二是健全村級集體資金管理、備用金限額控制、開支審批、票據使用管理、資產資源處置招投標、集中采購、合同管理、財務公開、民主管理、內部審計、考核監督等一系列規章制度,使基層干部在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上有章可循、按章辦事,做到用制度來規范管權、管人、管事。三是強化監督,認真開展村干部任期屆滿和離任進行經濟責任審計,審計結果及時向群眾公布;設立村委會公章管理辦公室,加強對村委會公章使用的監管。四是公開透明交易,依托農村集體產權交易服務平臺,組織開展農村集體資產資源招投標,增加農村集體經濟收入,促進集體資產保值增值。五是全面開展農村集體“三資”清理整治活動,針對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集中開展“清資金、清資產、清資源,整治拖欠債務、整治不規范合同、整治閑置資產資源”行動,有效提高集體資產資源使用效率,增加村集體收入。

  五、大力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實施集體經濟提質增效行動,加強政策引導,有效利用農村集體各類資產資源要素,探索集體經濟發展新機制,提高村級組織自我發展和服務的能力;推動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提質擴面,將黨組織政治引領功能、合作社抱團發展優勢、群眾致富愿望有機結合,推動資源集約利用和適度規模經營,增加農民收入、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我們一定要全面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牢記“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踔厲奮發,勇毅前行,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農”新篇章。

  (作者單位:山東省威海市農業農村局)

責任編輯:劉天承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