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村行政村位于江蘇省溧陽市天目湖鎮南部,屬丘陵山區,2009年8月由原橋下村、東渚村、楊村村三個行政村合并而來,村域面積28.49平方公里,共有40個自然村,總戶數2056戶,總人口6345人。其中,楊村行政村下轄周院自然村總戶數54戶,總人口186人。周院村地處山腳,周邊群山環繞,富硒土壤使該村的農業具有獨特的優勢,村里農產品主要有茶葉、板栗、草莓等。
借助已有的生態休閑度假旅游資源,天目湖鎮提出把周院村建設成水文化親子文旅村落和特色田園鄉村,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是其中創新機制關鍵的一環。通過村集體民主決策、宅基地自愿有償退出、統規統建新農房、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交易及市場流轉等五個方面來推動宅基地制度改革,實現村莊環境改善、鄉村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完善、居住條件提升、集體經濟壯大,有力地助推了村莊有機更新。
民主決策 激發村民內生動力
只有將村集體作為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主力,充分發揮村民自治優勢,才能讓行使宅基地集體所有權和維護農民合法權益統一起來。周院村在改革過程中充分行使宅基地集體所有權,發揮民主決策的作用,把黨和政府的改革主張變成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周院村一方面通過會議、宣講、標語、通俗讀本等方式,大力做好政策解讀和宣傳工作,讓村民意識到推進宅基地制度改革會使村莊面貌煥然一新,還能夠大幅增加收入,引導村民變被動配合為主動參與,極大地激發了村民的內生動力。另一方面,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具體可操作的宅基地制度改革辦法,召開村民小組會議,討論宅基地有償退出、市場流轉和統建高標準農房等事項,對本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情況及時總結評估。此外,在改革過程中,楊村行政村“兩委”成員和周院自然村黨員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積極動員村民參與宅基地制度改革,充分聽取和采納村民對于改革的意見和建議,使改革真正滿足農民群眾實際需求。
優化布局 整合宅基地資源
依據自愿有償的原則,立足于盤活存量和優化村莊布局的現實需求,周院村對村莊現有宅基地開展布局優化,整合空間資源利用,因地制宜地探索宅基地“騰挪”。一是“指標置換”,村集體按照宅基地的統一規劃,采取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的方式,為村民分配統規統建住宅,村民自愿退出原有宅基地。二是“貨幣補償”,對部分自愿退出宅基地但不愿采用村集體統一規劃住宅的村民給予合理的貨幣補償。周院村以村內騰挪為推力,以當地政府部門的政策扶持為拉力,盤活村內宅基地資源,實現“空間形態優化、宜居環境改造”的目標。
通過對現有布局分散的村莊空間整體布局優化,共整理出集體建設用地42.31畝,其中:用于新居建設用地26.56畝、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5.76畝、服務配套設施用地9.99畝。優化居住布局大幅提高了宅基地的集約利用水平,節約出的土地作為集體經營性土地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統規統建 建設高標準農房
周院村在原有宅基地退出和整治后,邀請專業機構編制設計方案,在規劃用地上統一建設高標準新農房。根據最新村莊人口調查數據及村民建設意愿,需建設新農房50戶,住房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積約5342平方米,規劃設置3200平方米農村社區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統籌考慮戶內人數(2~6人)等要素,新建農房占地和房屋面積共有5種類型,建筑層數2~3層。
除了統規統建高標準農宅,周院村還基于村民需求和鄉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標準,規劃建設了包括市政公用、醫療衛生、公共教育、文化體育、社會服務、公共交通、公共安全、生活服務等八個類別的公共服務設施。
入市交易 探索騰退宅基地增值路徑
除統一規劃的住宅用地和公共設施用地外,周院村將其余用地規劃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并采用“政府引導、市場投資、村莊實施、農民受益”的運作模式,通過市場化運作方式,將騰退宅基地與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銜接。
周院村充分尊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穩慎參與溧陽市探索的騰退宅基地與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銜接,妥善合理分配好土地增值收益。在保持村集體土地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切實維護村民的合法權益,賦予村民更加充分和有保障的土地財產權。同時,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以多種方式進入市場,使村集體土地上的附著產業、建筑形態多樣化,為周院村的發展注入巨大動力。
依托資源 盤活閑置農房
依托周邊眾多的旅游資源,如天目湖濕地公園、沙河景詹大橋等,周院村著力打造“水文化親子文旅村落”項目,有效解決周邊缺少高品質民宿的問題,發展民宿和餐飲,促進鄉村游提檔升級,帶動周院村的茶葉、板栗、草莓等產品銷售,激發鄉村旅游產業內生動力。
一是大力發展民宿,增加村民收入。周院村通過推進宅基地制度改革,把村民從對土地的深度依賴解放出來,村民不僅可以靠自愿有償退出宅基地獲取利益,也可以將自家閑置的農房轉讓給文旅公司來集中經營民宿,增加財產性收入。周院村利用閑置農房吸引社會資本建設民宿,為當地提供大量就業機會,村民也因此獲得租金、分紅等多種收入。
二是有效整合資源,促進村莊產業發展。周院村允許宅基地使用權在一定條件下跨集體經濟組織流轉,通過有效整合宅基地資源,促使資源要素在城鄉有序流動,推動了周院村的產業發展。同時,該村依托農村非農產業發展,不斷創新文創活動、精品民宿、農村電商、親子旅游度假、草莓采摘園、農家樂等新業態。
(江蘇省溧陽市農業農村局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