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宅基地改革讓村莊在城鄉聯動中迸發活力
時間:2023-08-21 09:55:01 來源:農村經營管理 作者:李 竣 王鵬飛 劉俊杰 尚旭東 字號:【

  近年來,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保和鎮晏家壩村緊抓鄉村旅游發展契機,積極探索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盤活利用,不斷釋放農業農村發展活力,持續提升鄉村風貌,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為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的盤活利用提供了有益借鑒。

  一、基本情況

  晏家壩村毗鄰沱江和花溪河交匯處,距城區僅7.5公里,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三面臨水、青山環抱的優勢生態條件,使得晏家壩村成為風光旖旎的田園鄉村,獲得全國文明村、全國美麗宜居村莊、四川省鄉村旅游示范村AAA級景區等榮譽稱號。在新一輪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中,晏家壩村城鄉融合發展成效顯著,入選資陽市首批11個先行試點村。

  一是農村宅基地閑置現象較普遍。據村內摸底調查統計,晏家壩村常年閑置房屋達51處,季節性閑置房屋達78處。常年閑置和季節性閑置房屋占房屋總數的11.99%,有意愿流轉宅基地的農戶達256戶,涉及宅基地283處。

  二是鄉村旅游業發展基礎好。晏家壩村屬雁江區近郊旅游核心村,優越的自然條件和便利的區位優勢吸引了西建果業、明苑湖生態農莊、五不農場等現代農業企業入駐,發展柑橘、櫻桃、葡萄、草莓、楊梅、西紅柿、茼蒿等精品果蔬種植,集觀光、休閑、采摘為一體,面積達1800余畝。

  三是鄉村公園社區建設帶來新機遇。晏家壩村借美麗鄉村建設之機創新探索鄉村公園社區建設,按照“一個鄉村社區、兩條環線綠道、三大特色產業、四大田園社區”的規劃布局,打造高標準鄉村公園社區。鄉村公園項目總投資約3億元,規劃面積2.85平方公里,建成后吸引了大量的客流,推動了農村物流發展,村莊發展煥發新氣象。

  二、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盤活利用的三個階段

  晏家壩村的變化離不開對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的不斷發掘利用,是鄉村對接城市優質要素資源、促進城鄉互動發展的生動體現。根據開展盤活利用的過程及參與主體的不同,大致分為三個演進階段。

  第一階段,農戶自主盤活利用。隨著大量休閑觀光游客的到來,部分農戶開始自發利用自家房屋發展農家樂、民宿、超市等業態,滿足游客餐飲、住宿、購物等消費需求。如村民劉先貴利用自家房屋改建民宿10間,每間房屋定價80元/天,年增收2萬元左右。這一階段盤活利用的主體為農戶,城鄉互動發展主要體現為城市游客的旅游消費。

  第二階段,租賃盤活利用。隨著晏家壩村鄉村旅游產業的不斷發展,城鄉要素流動的結構發生了變化,鄉村吸引力逐漸增強,城市人員、資本等要素逐漸進入農村,不少外來主體到村里租賃農房發展旅游產業,宅基地和農房開始私下流轉。這一階段盤活利用的主體為外來業主,城鄉互動發展拓展為城市資本下鄉投資開發利用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

  第三階段,村集體統一盤活利用。為規范流轉,晏家壩村出臺了《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流轉管理辦法》,明確要求宅基地和農房的流轉需經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審定。為避免私下不規范流轉損害雙方利益,村集體向政府投融資平臺企業——資陽蜀鄉農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蜀鄉農業公司)融資3000多萬元,用于統一流轉農戶的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村集體再通過對外招租,出租給外來業主經營。目前共流轉閑置農房56戶,引進業主18家。這一階段,村集體主動融入并有序推動宅基地和農房規范流轉,除人才、資金等要素外,先進的經營理念、信息和技術也涌入晏家壩村,促進城鄉互動發展更為多元。

  三、以宅改促進城鄉互動發展的三種模式

  隨著各類主體入村,晏家壩村探索開展了多方主體合作盤活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模式,形成多方共贏的良好格局,走出了一條以農村宅基地改革促進城鄉互動發展的有效路子。

  一是“農戶+村集體+公司”盤活模式。主要針對有意愿盤活利用閑置農房的農戶。比如,為打造晏家壩標志性建筑,增添鄉愁記憶和對游客的吸引力,提升晏家壩鄉村旅游產業品質,在充分尊重農戶意愿的前提下,村集體引導蜀鄉農業公司與農戶合作,對村集體的歷史建筑三崇堂、農戶的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進行修繕,建設晏家壩鄉村規劃展示館、鄉愁記憶館、鄉村書館、鄉村美術館和晏家壩農民夜校等,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再如,村集體統一租賃農戶閑置宅基地與農房,與成都今是鄉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上海景獅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等主體合作開發建設了鄉居院落、文創共享空間、24小時圍廬酒吧、共享社區、電影博物館等不同項目。項目建成后公司獨立運營或與村集體合作運營,不但盤活了農戶閑置資產,增加了農民財產性收入,還為村集體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二是“農戶+村集體+文化名人/返鄉創業青年”盤活模式。村集體利用統一流轉的村民空置院落和閑置宅基地,引進文化名人或者交由返鄉創業青年發展文創或鄉村旅游等業態。比如,村集體利用閑置農房與旅居法國的舞蹈家張欣、王新慧夫婦合作,建設了厚齋友竹藝術小院和葡萄酒文化小院;引進畫家謝聞啼,建設畫家工作室;引進音樂人李嘯如一,建設如一院子;引進油畫家張本海,建設張本海油畫藝術館;引進資陽東峰剪紙傳承人劉緒陽,建設東峰剪紙非遺藝術小院;引進陶藝家王友川,建設川之陶手作藝術工坊和陶藝藝術館;引進農民藝術家王靜池,建設鄉村舊物件文創市集等。再如,返鄉創業青年李麗平、池麗君依托晏家壩村良好的生態環境和便利的交通條件,與村集體合作盤活閑置農房發展舊時光、翠竹雅居等民宿業態。

  三是股份合作盤活模式。為發展鄉村研學和文創產業,晏家壩村集體以固定資產入股的方式與四川省鄉村旅游協會、成都三加二公益閱讀推廣中心、蜀鄉農業公司、資陽市雁江區資州旅游合作社四方開展合作,利用原村公所建設十方田園鄉創學校,開辦研學、非遺、創意、鄉村建設、社區治理等專業培訓活動。2021年村集體實現分紅收益8萬元。

  四、幾點啟示

  一是充分釋放宅基地改革的巨大紅利。晏家壩村充分利用生態和區位優勢,通過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以出租、合作、入股等方式盤活利用,發展鄉村餐飲民宿、文創旅游等業態,促進了鄉村發展,給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二是宅基地改革要與當地資源稟賦有效結合。晏家壩村在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盤活利用中,結合當地資源稟賦,發揮自身獨特優勢,探索了形式多樣的盤活模式和民宿、文創、研學、培訓等利用方式。

  三是充分發揮村集體經濟組織橋梁紐帶作用。村集體對閑置農房進行收儲和統一開發利用,引導、幫助農戶對接外來主體,讓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盤活利用更規范,農民增收更“省心”。

  (作者單位: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北京市延慶區大榆樹鎮政府)

責任編輯:劉天承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